香港商报官网 > 甘肃 > 时政要闻

甘肅武威逾35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2020-12-07
来源:香港商报网
    甘肅省武威市現行標準下的35.47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3年末的23.14%下降為零。其中,2017年涼州區、民勤縣脫貧摘帽;2019年,全市339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古浪縣、天祝縣脫貧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7日,武威市委書記柳鵬、市長周偉於甘肅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就該市脫貧攻堅過程中採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進行了發布,交出了脫貧攻堅的「武威答卷」。
 
發布會現場
 
    武威位於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東端,因漢武帝嘉獎驃騎將軍霍去病的「武功軍威」而得名,距今有2100多年歷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葡萄酒城。中國旅遊標誌—銅奔馬就出土在武威雷台,歷史上著名的「涼州會盟」也發生在武威。
 
    武威下轄的四縣區中,涼州區、民勤縣為省定「插花型」貧困縣,古浪縣為國家六盤山貧困片區縣,天祝縣為涉藏貧困縣、國定「三區三州」深度貧困縣。2013年底,全市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5.47萬人,貧困發生率23.14%;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村339個,其中深度貧困村115個。
 
甘肅省古浪黃花灘六道溝生產基地西瓜育苗大棚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武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堅持「五級書記一起抓」,切實把主要精力用到脫貧攻堅上,全面攻克最後的貧困堡壘,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效。

    投入專項扶貧資金逾58億
 
    柳鵬介紹,武威市緊盯「兩個確保」(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確保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目標,推動各項工作向脫貧攻堅聚焦,各類資源向脫貧攻堅聚集,各方力量向脫貧攻堅聚合,集中火力攻克深度貧困堡壘。
 
    2016年以來,累計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58.1億元,新建改建農村中小學225所、幼兒園80所,鄉鎮衛生院17所、村衛生室349所,改造農村危房10383戶,實施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87項。
 
    「如今,貧困群眾全部住進了安全房、喝上了乾淨水、走上了通暢路、用上了互聯網,享受到了更加優質的教育、醫療服務,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顯著提升。」柳鵬說。
 
    同時,脫貧攻堅以來,武威市就把產業扶貧作為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立足山、川、沙不同區域的立地條件和資源稟賦,「反彈琵琶、長袖善舞」,充分發揮「高原冷涼」優勢、「綠洲水土」優勢、「沙漠光熱」優勢,着力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產業帶」,大力發展牛羊雞菜果菌薯藥「八大產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區域產業發展帶,培育起了群眾家門口的產業,讓廣大群眾吃上了穩定脫貧增收的「定心丸」。
 
    柳鵬介紹,目前武威全市羊存欄和雞存欄均居全省第1位,牛存欄居全省第2位,食用菌產量躍升至全省第1位;藜麥種植面積達到11.6萬畝以上,約占到全國種植面積的一半;引培農業產業化企業169家,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6852家,建成扶貧車間195家,有效發揮了帶貧益貧作用;投資21.2億元的伊利綠色生產及智能製造示範應用項目於11月24日投入試生產,建成後年總產值可達67億元,帶動形成年產值約160億元的「1+N」產業集群;加快發展光伏扶貧、旅遊扶貧等新業態,建成光伏扶貧電站220座,創建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13個,促進貧困群眾多渠道增收。

    今年輸轉貧困勞動力近15萬人
 
    周偉說,武威市是人口大市,每年有40萬城鄉富餘勞動力,需要輸轉就業,其中貧困勞動力約12萬左右。今年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武威出台了一系列就業扶貧和援企穩崗獎補相關政策,多方面挖掘就業潛力,多方式促進轉移就業,確保有輸轉意願的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應輸盡輸、應轉盡轉。數據顯示,今年,全市共輸轉貧困勞動力14.46萬人,較2019年增加2.47萬人;落實貧務工獎補資金1484.55萬元。
 
    「我們還以穩定就業為導向,全面推行『培訓券』式培訓,讓貧困勞動力根據自身意願選擇培訓時間、培訓工種、培訓機構,提高了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增強了就業競爭力。」周偉說,今年共發放「培訓券」21768張,有17141名勞動力持「培訓券」參加培訓,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5262人次。
 
    此外,今年武威市新建扶貧車間41家,累計達到195家,吸納就業 893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3111人,落實一次性獎補資金298萬元,培訓補貼41.50萬元,運費獎補528.12萬元;加大鄉村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今年新開發鄉村保潔、道路維護、防疫消殺、巡查值守、宣傳疏導、愛心理發等9大類公益性崗位1108個,累計達到7476個;加強與天津市薊州區勞務協作,組織舉辦東西部扶貧勞務協作專場招聘會50餘場次,落實就業幫扶資金405.98萬元,助力該市12205名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記者 寇剛 通訊員 丁月琴 賈瑞)
[责任编辑:赵书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