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經濟瞭望】中國新能源汽車優勢強

【經濟瞭望】中國新能源汽車優勢強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4-03-11 23:21:19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中國新能源產業勢不可擋,疫情之後的2023年,中國不僅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國,而且也是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出口國。比亞迪(1211)更成為了全球十大汽車製造企業中唯一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商。

 中國新能源汽車正在全方位出口到世界各地,全世界新能源汽車製造企業正依賴中國的供應鏈,以動力電池為例,2023年中國鋰電池出口規模達到4574億元,同比增長33%。當今世界任何一個新能源汽車製造商都離不開中國製造的各種產品和配件。中國新能源汽車製造所形成的中國優勢,為中國汽車製造業換道超車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鋰電池出口按年增長逾三成

 首先,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對中國經濟增長產生了強大的拉動力。汽車產業是工業製造的高端領域,是擁有數萬億元人民幣需求的龐大市場,其強大的產業鏈條,對拉動經濟增長效果明顯。以往幾十年時間裏,外資品牌或合資品牌汽車壟斷了中國汽車市場,如今新能源汽車的全產業鏈都集中在中國國內,汽車企業的利潤也全部用於自主品牌的研發和擴大再生產,且各新能源汽車企業為了提高競爭力和佔據更多的市場份額,一直在加大研發和投資力度。

 中國供應鏈主宰新能源汽車製造

 其次,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崛起,正改寫世界汽車市場格局。以前全世界汽車市場幾乎被美日歐等發達國家所壟斷,但如今隨着中國新能源汽車崛起,目前中國國內的汽車市場中民族品牌佔據了六成份額,外資品牌合計不到四成,有專業人士預計,不需要十年時間,外資品牌汽車有可能失去在中國的競爭力。面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強勢崛起,美國的蘋果公司已宣布放棄醞釀十年的新能源造車計劃;即使美國的特斯拉在全球汽車市場攻城掠地,但其也必須依靠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才能成功。種種跡象表明,中國新能源汽車令全球汽車製造業帶來革命性變化。

 被卡脖子已成過去

 中國新能源汽車打破了歐美日的汽車製造技術壟斷優勢,中國被「卡脖子」的歷史將一去不復返。以前外資汽車製造商普遍歧視中國市場,比如,與中國合資生產的汽車都是中低端車,高端車製造則拒絕在中國生產。同時,外資品牌在中國銷售的車輛與其在國際市場上相比,不僅配置低下,且價格昂貴。然而,這種被「卡脖子」的不公平待遇已得到了徹底改變。目前中國不僅擁有新能源汽車製造的全產業鏈,且掌握了新能源汽車製造的幾乎所有關鍵技術,比如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技術、電機技術、電控技術。全產業鏈加上全面的新能源汽車技術使得中國新能源汽車擁有強大的競爭優勢,這正是短短三年時間內中國新能源汽車發生巨變的秘密所在。

 如今,中國新能源汽車幫助中國汽車品牌奪回了汽車市場的主宰權、定價權,外資品牌再也沒有能力對中國汽車行業實施「卡脖子」措施。中國消費者可以以非常低廉的價格,購買到心儀的高性價比國產車輛,那些高價外資品牌車已成了明日黃花,已很難再打動中國消費者了。

 顏安生

責任編輯:朱劍明 【經濟瞭望】中國新能源汽車優勢強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