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中國科學院院士唐本忠: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已漸入佳境

中國科學院院士唐本忠: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已漸入佳境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4-03-24 21:00:27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3月24日, 「人工智能+」院士論壇、數學與數據科學前沿高峰論壇、「新化學、新材料、新思路」學術論壇和大灣區國際細胞基因治療和再生醫學論壇四大論壇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行。作為港中大(深圳)十周年校慶系列的重磅學術活動,相關領域的學界領軍人物及百餘名院士匯聚神仙湖畔共同探討學術前沿和學科建設。

 在「新化學 新材料 新思路」學術論壇間隙,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院長唐本忠在接受香港商報採訪時表示,中國現在的科學發展已經處於非常高的水平,只是缺乏產業落地。深圳擁有良好的創業文化,希望藉助這個力量,一方面把自己的研究產業化,另一方面摸索出一個新模式,能夠更好地把實驗室的好東西變成真正的產品。他也希望能夠在深圳打造出一個中國的「貝爾實驗室」。

微信圖片_20240324205527.jpg

 希望打造中國版的「貝爾實驗室」

 從一個創新技術方向的提出到具體應用落地,中間往往會經歷尤為漫長的發展歷程。唐本忠一直希望探索出一條類似「貝爾實驗室」的科技成果轉化路線。貝爾實驗室是美國一個電話公司的實驗室,它產出了將近10個諾貝爾獎,現在人們使用的許多產品都源自該實驗室。

 唐本忠表示,中國現在的科學發展已經處於非常高的水平,特別是化學和材料領域的研究已經可以說全球領先。之所以很多領域還是被人「卡脖子」,是是因為這些領先還只是局限於實驗室中。如何讓實驗室中的好成果變成真正的好技術、好產品,這是中國當前面對的重要問題。「所以,我說要搞一個『貝爾實驗室』就是要把基礎科學和真正的產品技術聯繫起來,搭起橋樑。」唐本忠說。

 正是這個原因,唐本忠三年前從香港科技大學回到內地,來到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他認為,深圳擁有良好的創業文化,希望藉助這個力量,一方面把自己的研究產業化,另一方面摸索出一個新模式,能夠更好地把實驗室的好東西變成真正的產品,成為可以被大眾使用的東西。深圳作為經濟特區,如果在深圳能夠建成一個好的高科技轉化平台,那也可以往全國推廣。這樣,也就不再懼怕被別國「卡脖子」的問題了。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也給了唐本忠更多的信心。他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體量已經非常大了,甚至超過了美國的灣區。但是粵港澳大灣區也有其複雜之處。比如三種貨幣,兩種制度,這些可能仍然是需要克服的問題,但也是機遇。做一個科技到產品的轉化,需要尖端的基礎人才,也需要企業家和資金。深圳最大的好處,就是中國最尖端、最好的高科技企業大部分都在這裏。深圳是一個年輕的城市,也擁有許多高學歷的人才,同時也很富有。「這對於我想要打造一個『貝爾實驗室』的想法來說,這些都是很好的因素。把人才、技術、資金整合起來,最好能夠摸索出一套對中國發展有用的新模式出來。目前我們的基礎科學研究已經漸入佳境,而整體來說,中國的產業是很強的,但是都在中低端。如果能夠在高端產業上讓這些研究落地,那麼我們就打遍天下無敵手了。」唐本忠說。

 教會思考將成為未來教育的主流

 據悉,3月23日參加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慶的院士有百餘位,這些院士在3月24日都分散在了四場院士論壇中。唐本忠表示,學校希望通過這些院士的知識和影響力去激發優秀年輕人進入科學研究領域,從而推動國家的發展。

 在採訪中,唐本忠向在場媒體展示了他今日所佩戴的領帶。他表示,這條領帶的設計者是人工智能機械人。當前,AI是全球研究的熱點,大家都知道ChatGPT等人工智能,這將對教育產生極大的衝擊。有了ChatGPT,什麼問題就可以得到解答,如果中國的教育仍然是以應試教育的方式發展下去的話,那中國的優勢將徹底喪失。因為人腦的記憶不可能比得過機械人。因此,對於高校來說,教育學生如何進行批判性的思考,或許才是未來教育的主流,這是推動將來社會發展最重要的一種能力。(記者伍敬斌)

責任編輯:程向明 中國科學院院士唐本忠: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已漸入佳境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