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浙商行營收增量八成來自非息收入 行長:續推「經濟周期弱敏感戰略」撐業績

浙商行營收增量八成來自非息收入 行長:續推「經濟周期弱敏感戰略」撐業績

責任編輯:林鏗泓 2024-04-12 15:50:28 來源:香港商報網

面對銀行業的滿途挑戰滿途,浙商銀行(2016)去年業績仍然亮麗,浙商銀行(02016)去年多賺10.5%,純利150.48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非利息收入佔了營收增量八成,行長張榮森直言,銀行是一個沒有終點的馬拉松,會力推「經濟周期弱敏感戰略」應對下行周期,將相關資產當作銀行的「壓艙石」,支撐業績上升。

浙商銀行2023年營業收入637.04億元,增長4.29%,純利150.48億元,上漲10.5%,每股收益0.57元,擬派發現金股息每10股1.64元。在一眾股份制銀行當中表現出色。

截至去年底,該行總資產3.14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9.91%,其中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1.72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2.54%;總負債2.95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0.29%,其中吸收存款餘額1.87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1.13%。不良貸款率1.44%、撥備覆蓋率182.60%;資本充足率12.19%、一級資本充足率9.52%、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8.22%,均保持合理水平。

微信圖片_20240412154942_副本.jpg

銀行是沒有終點的馬拉松

談到銀行業近年的挑戰,做了20多年銀行的張榮森深有感觸,「銀行是一個沒有終點的馬拉松,上坡的時候肯定快不了,艱難的時候要頂住爬坡,順的時候、下坡的時候不能跑太快,跑太快容易摔倒、滑倒,不是鼻青臉腫就是膝蓋受傷等,要半刹車式的跑。」

浙商銀行近年力推的「經濟周期弱敏感戰略」就是張榮森提出來的,他解釋,銀行要選擇一些能夠穿越周期的業務、客戶、業態和專案。在經濟好的時候,這些資產的表現不錯,雖然不是最好的,增幅不是特別大,但是在經濟下行時,這資產也不差,下降得也不大,比較平穩,波動比較小,這就是所謂的「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產」。

張榮森直言,浙商銀行要把「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產作為該行的「壓艙石」,未來佔比要達到50%,甚至70%。他強調,順周期不是不做,也要做,但要讓資產的波動性降到最低、安全性提升到最高,「哪怕銀行在相關資產收益稍微低一點,但是不良率、損失率也會很低,會對全行的經營收入起一個重大支撐作用。」

94cfea1d8ad2250acbf9aeeacd6f19e.jpg

今年息差控制在合適水準

銀行業息差整體下行,浙商銀行去年淨息差2.01%,跌幅要較同業低,行長助理侯波表示,主要是推行「經濟周期弱敏感戰略」,具體有「321智慧創收」的組合拳,3是新資產重點投向零售、小貸、供應鏈;2是重點抓綠色增收和收入;1是壓降負債成本和存款付息率,以維持息差。他認為,2004年銀行業息差還會進一步收窄,該行也可能延續這個趨勢,但有321的打法,有信心將該行息差水準控制在合適水準。

應對挑戰,浙商銀行的非利息業務表現甚佳,去年非息淨收入上升15.35%至161.76億元,佔營收比增加2.43個百分點至25.39%。副行長駱峰坦言,非息增長佔該行2023年營收增長80%,即大部分增長來自非息業務,為去年的營收正增長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撐。

微信图片_20240412154903.jpg

展望未來,駱峰表示,會堅決推進財富管理轉型和中間業務優先發展的導向,結合市場情況,不斷優化金融投資組合的規模、久期和品種的擺布,保持策略的穩健性。他指出,2024年一季度的表現也不錯,相信全年非息收入在營收當中的佔比還會繼續穩中有升。

維持分紅不低於30%

浙商銀行去年派息比率為31.98%,較2022年的37%低,駱峰解釋,是因為2021年沒有派息,所以2022提高分紅,該行自2016年在香港上市以來,除了個別年份,每年的現金分紅比例都超過30%,在可比同行中屬於較高的水準。

他坦言,分紅對上市公司來講是天經地義、責無旁貸,在未來比較長的時間內,非常有信心現金分紅不低於30%。

外間關注內房對中小型銀行的影響,浙商銀行行長助理潘華楓表示,房地產仍有風險,但該行會響應國家新策,為質素較好的「白名單」項目融資,他強調,雖然項目在國家政策推動機制之下,但商業銀行還是要獨立評審,自主判斷,該行會按照社會效益、政治性以及自主風控、商業可發展融合起來把握,會非常審慎評估風險,達到監管要求,也符合自身的風控標準。

首批30個白名單項目涉百億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福建監管局披露,截至3月末,轄區第一批「白名單」61個項目全部落地,實際融資需求金額達140億元,項目落地率和授信審批率均達100%。其中,爲39個民營房地產項目提供授信80億元。

目前浙商銀行已為第一批30個「白名單」項目,新發放貸款超30億元、新批復授信超100億元。潘華楓透露,項目來自29家機構,主要在經濟發達地區的一、二線城市,能夠封閉管控,抵押物足值,有合理銷售前景。他表示,接下來在國家推動下,還有第二批、第三批的「白名單」項目,該行還會按照原則繼續做好這項工作。

責任編輯:林鏗泓 浙商行營收增量八成來自非息收入 行長:續推「經濟周期弱敏感戰略」撐業績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