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上午,「機遇灣區」「機遇香港」「機遇澳門」採訪團來到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岑浩輝接受媒體參訪。岑浩輝指出,更高水平的發放是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解決澳門經濟結構較為單一等問題的關鍵。
前不久,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2025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正式發布,報告強調要加強統籌協調機制,開創特區發展新局面;以澳琴一體化為目標,加力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報告明確提出2025年施政總體方向為「加力多元、改善民生、提升治理、融入國家」。
橫琴定位是澳門多元發展的「破局關鍵」
「充分用好澳琴兩地資源稟賦和政策優勢,推動實現澳琴兩地產業的協同發展,是落實『澳門+橫琴』新定位的關鍵舉措,也是推進合作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岑浩輝指出,過去幾年,深合區已初步形成「澳門研發+橫琴轉化」、「澳門註冊+橫琴生產」等發展模式,為實現澳琴產業鏈跨境協同作出有益探索,目前已有超6500家澳資企業落戶。
在「澳門研發+橫琴轉化」方面,推動澳門大學(橫琴)研究院與合作區共建微電子研發中心等5大中心和1個高級培訓中心,推動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橫琴)研究院與合作區16家企業建立院企聯合實驗室,與內地企業累計開展省級以上科研項目211項。
另外,根據日前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布的《2025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計劃建設的澳琴國際教育(大學)城,將充分發揮澳門高校優勢,通過「人才培養國際化」「科學研究國際化」「科技交流國際化」,推動澳琴兩地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分階段實現澳琴國際教育(大學)城建設目標,特別是首批的澳門旅遊大學。
融灣發展機制「軟聯通」至關重要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是在「一國兩制三法域」的制度背景下推進的,三地的法律制度不同,有些方面差異還比較大,對各類生產要素的自由便捷流動形成制約,因此,加強「軟聯通」對大灣區的建設尤為重要。對此,澳門今年3月成立了由行政法務司統籌協調的「澳琴一體化法律專責工作小組」,從澳門本地立法層面檢視有關法規是否存在不適應合作區發展的情況,目前已梳理首批重點跟進的法規清單,將適時推進有關立法和修法工作。
融灣發展方面,岑浩輝提出了自己想法。他說,澳門將充分發揮澳門國際航權優勢,與珠海、中山聯動發展國際空港,打造大灣區西岸的國際航空樞紐。
據悉,自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2021年掛牌成立以來,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特區政府將高質量完成第一階段發展目標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攜手廣東省齊心協力、奮力拼搏,實現澳資經營主體和產業增加值明顯增長,「四新」產業比重持續增加,涉澳民生指數明顯提升,澳琴一體化進程明顯提速。2024年,合作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538.48億澳門元,同比增長5.3%。(記者 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