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五一假期的晨光灑向淮河之畔,安徽省蚌埠市以「文化解碼」開啟城市敘事。首屆大禹文化節自節前啟幕以來,持續掀起文旅融合新熱潮。在禹會村遺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沉浸式實景演出《禹會諸侯》重現四千年前盟會盛況,通過數字光影技術將「執玉帛者萬國」的史詩場景投射於塗山南麓。同步開放的VR考古體驗區,讓遊客手持虛擬洛陽鏟探尋夯土遺存,解碼文明基因。
雙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推出「文字尋根」特別展陳,首次集中展示60件刻符陶器精品。考古專家現場解讀七千年前刻畫符號與甲骨文的傳承關係,遊客可通過拓印體驗觸摸漢字起源的溫度。在垓下遺址公園,楚漢爭霸主題的實景馬戰劇每日三場,鐵甲鏗鏘間重現「十面埋伏」的歷史瞬間。
煙火尋味:十二時辰美食漫遊
蚌埠市文旅部門精心繪製「十二時辰美食地圖」,串聯起張公山美食城、篾匠街等八大餐飲地標。清晨五點,雪園小吃部的四色元宵已飄香;午間十二時,阿財老鋪的十三香龍蝦排隊超百米;深夜十點,老淮濱飯店的燒餅夾里脊依然供不應求。數據顯示,五一前兩日重點餐飲街區客流量同比上漲127%,小龍蝦日均消耗量突破8噸。
非遺美食市集創新推出「可食用文創」:將雙墩刻符製成酥糖模具,把花鼓燈元素融入糖畫創作。在篾匠街中央舞台,每日上演的「美食劇場」通過情景劇演繹蚌埠菜系發展史,遊客可邊品鑑歷史名宴邊參與互動競猜。
光影劇場:街巷變身藝術展演空間
入夜的蚌埠市化身開放劇場,五大特色街區同步開啟「街晚」模式。蚌山區主會場創新打造「移動舞台」,表演區域隨人群流動自然轉換。民謠歌手在復古鐺鐺車上開唱,街舞團隊占據街角快閃,非遺大鼓書藝人在大排檔間巡演。智慧文旅系統實時監測各區域人流,通過電子路牌引導觀眾分流。
阿財老鋪美食街區的「霓虹夜市」成為年輕人聚集地,鐵路主題微公園的8節車廂變身藝術裝置,塗鴉愛好者現場創作「開往春天的列車」。據統計,5月1日夜間經濟帶客流量達5.8萬人次,創歷史新高。
山水療愈:解鎖城市微度假場景
新開放的「向雲端」鐵路微公園打造沉浸式療愈空間,8節主題車廂分別對應森林浴、音療室等體驗項目。在塗山腳下的「星空營地」,遊客可參與觀星課堂、晨間太極等特色活動。龍子湖畔的智慧跑道系統,為運動愛好者提供AR導航和體能監測服務。
文旅部門聯合本地民宿推出「城市漫遊者」計劃,提供漢服妝造、專業跟拍等配套服務。在禾泉小鎮,遊客白天可參與藍染工坊體驗,晚間入住稻田民宿,透過全景天窗觀賞星軌移動。數據顯示,假期前三天鄉村民宿預訂率達92%,「微度假」產品最受周邊客群青睞。
服務升級:暖心舉措護航假日體驗
為應對客流高峰,蚌埠創新實施「旅遊特警」機制,50支機動服務隊在重點區域駐守。智慧停車系統實時更新2.3萬個車位信息,開通免費接駁巴士串聯主要景點。針對年輕客群推出的「文旅體驗官」計劃,邀請百名遊客參與服務優化建議,收集有效反饋217條。
這個五一,安徽省蚌埠市以文化為經、山水為緯,織就全域文旅新圖景。從晨光初照到星河漫天,從舌尖躍動到心靈共鳴,這座淮畔明珠正以古今交融的獨特魅力,書寫着文旅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記者 孫軍 通訊員 何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