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筆、一划,一牆、一家。
牆繪的作用,在汕尾推進「百千萬工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對於村民們而言,這不只是一幅畫,更是美好家園的迭代更新。
近年來,汕尾着力提速推進「百千萬工程」,創新開展「明珠」系列攻堅行動,聚焦「點上出品、線上出彩、面上出新、全域示範」,廣泛發動各方力量參與,用心答好風貌管控提升必答題,探索走出一條城鄉風貌提升的汕尾特色路徑。
其中,「強村公司+鄉村工匠」模式,是汕尾的一大創新亮點,且為全省首推。
何謂「強村公司+鄉村工匠」模式?
結合鄉土風貌和地方特色,汕尾積極探索新模式、新材料、新工藝,推進城鄉風貌提「質」增「顏」,在全省首推「強村公司+鄉村工匠」新模式,實現成本下降60%、效率提升50%。
例如在海豐縣梅隴鎮聯興村委謝厝鄉,當地採用「村民點單、村組下單、工匠接單」服務模式,由本地專業合作社承包建設,使用農房風貌提升通用設計圖集,優化材料採購策略,在本地招募69名鄉村工匠,實現農房大變樣,讓成本下降的同時,效率大大提高。
同時以政府補貼撬動村集體投入、村民出資,該自然村發動社會力量捐資超30萬元,推動「大包大攬」向「多方眾籌」轉變。
謝俊彬便是謝厝鄉其中一位「鄉村工匠」,他和其他幾位「鄉村工匠」各司其職,給外牆刷漆、平整空地、鋪設混凝土等,發揮各自專長扮靚家鄉,讓一幢幢農房「穿」上了風格統一的「新衣裳」,人居環境越來越美。
據汕尾市「百千萬工程」指揮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汕尾致力於保護和發揚海陸豐民居建築的特色,在實施農房風貌提升過程中,注重將現狀條件、當地文化和整體設計搭配融合,在全域發動鎮村強村公司、組建了8000多名「鄉村工匠」,發動基層、發動群眾參與鎮村農房風貌提升建設。
同時,汕尾明確將全市「鄉村工匠」作為鄉村建設主力,納入統一管理,並建立市級「鄉村工匠」人才庫、鎮級中介所、村級施工隊,由政府按每人800元的標準出資提供專業技能培訓,經認定後投入鄉村建設。
汕尾市住建局工作人員表示,該舉措實現了成本控制,走出了一條建設效果好、可操作性強、施工成本低、可複製推廣的農房風貌提升的汕尾路徑。
破解資金、成本、建設難題
「強村公司+鄉村工匠」模式有力破解了風貌提升成本較高、建設資金來源單一、「政府在干、群眾在看」等建設難題。
此前,汕尾全面摸清農房風貌提升任務底數,以鐵路、高速、國道、省道「四線」沿線及周邊視野範圍內為第一圈層,以人口較為密集、人流量較大的次重點區域為第二圈層,以位置較為偏僻、常住人口較少的非重點區域為第三圈層,實施登記管理,全盤統籌改造任務。
2024年7月以來,汕尾圍繞突出地方特色、保障施工質量、做實成本控制,立足政府主導、鎮村主抓、群眾主體,選取了海豐縣梅隴鎮聯興村謝厝鄉、陶河鎮陶塘社區2個試點,開展「鄉村工匠」參與農房風貌提升實驗項目。
如何破解資金難題?
汕尾的辦法是採取「政府補貼一點、集體投入一點、村民出資一點、鄉賢捐贈一點」的籌措方式,即擬定市財政、縣財政、村集體、村民、社會捐贈按1:2:2:2:3的佔比出資,引導村民群眾和社會力量參與農房風貌提升,推動「單向發力」變為「多元參與」。
同時,汕尾抓牢央企國企助力契機,用好「公益+微利」平衡機制,將已中標微利性項目的投資額按一定比例出資用於農房風貌提升項目;市財政整合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上級獎補等各類財政資金,採取以獎代補等方式,撬動全市農房風貌提升首批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汕尾還積極發動外出鄉親和本地群眾捐資捐助,2個試點村便籌集了45萬元。
隨着「強村公司+鄉村工匠」模式的不斷推行,農房風貌提升的成本也隨之下降。
「鄉村工匠」有家鄉情懷、長期扎根農村、熟悉農村環境,實現本地工匠「家門口」就業,固定用工渠道,因此,用工成本也有效降低。
梅隴鎮謝厝鄉村民小組長謝紀任說:「我村外立面風貌提升工程開工以來,各道工序有序推進,請了幾十位泥水工,有一半以上是本村的。」
汕尾市「百千萬工程」指揮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以試點村經驗測算,用工成本從市場價每人350—400元降至每人300元以下。
同時,汕尾構建地方國企與強村公司統購分銷體系,優化採購策略,精選源頭廠家,以工廠直購、大批量採購、定向採購等方式,做實成本控制,有效降低材料成本。通過「統購+租賃」服務方式,優化設備資源配置,汕尾有效降低了設備成本。
此外,汕尾還明確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強村公司承接項目,由鄉村工匠施工隊具體負責施工建設,破解了「工程怎麼做」問題。
當地規範工序流程,制定《全過程工作指引(試行)》等「1+N」政策文件,明確項目適用範圍、實施機制、改造流程等,並抓實規範施工、全過程監督管理,完工後由鎮村、強村公司、屋主共同進行評估驗收,確保質量過硬、效果過關。
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以來,汕尾用實踐證明了「強村公司+鄉村工匠」模式的可行性,堪稱農房風貌提升最優解。
人居環境整治和城鄉風貌提升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更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工程。
接下來,汕尾將圍繞「三年初見成效」目標,奮力推動「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為廣東省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記者 余麗齡 通訊員 陳仕凱 唐陸)
頂圖:汕尾首推「強村公司+鄉村工匠」模式,圖為美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