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人李白詩雲:「磨盡石嶺墨,潯陽釣赤魚,靄峰尖似筆,堪畫不堪書」,道出這一段風景之美。詩中的「靄峰」,道的即是皖南黟縣西遞鎮之靄峰。
靄繞峰巒桃香漫,人映芳菲笑語嬌。此際,來西遞鎮靄峰村,看豐年綴滿枝頭,喜古韻重煥新韶,這「桃」熟之喜,「禮」承之美,正在靄峰的水墨間,落筆成一卷不謝的熱潮。
桃香蘊豐年 枝頭疊翠話豐饒
徜徉於黟縣西遞鎮靄峰村,粉牆黛瓦的古民居在青翠山巒間錯落有致,腳下是歷經歲月打磨的光潤石板路,空氣中則瀰漫着一絲清甜的訊號——那是村中桃林在訴說着豐收的喜悅。
時值盛夏,村內的百畝桃園碩果盈枝,放眼望去,綠葉掩映間,鮮桃飽滿紅潤,如同點綴在翠玉間的胭脂,在徽州特有的澄澈天空下,勾勒出一幅生動的夏日豐饒圖。
得益於靄峰村優良的水土滋養與科學的種植理念,這裏的鮮桃品質卓然,皮薄肉厚,脆嫩多汁,蘊含着山野自然的清甜本味。
當下正值採摘佳期,村民們忙碌的身影穿梭林間,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將這份來自土地的甜美饋贈,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致富果、幸福果。現場亦有不少慕名而來的遊客,他們於勞作間體驗收穫的酣暢,於舌尖品味徽州的純淨甘甜,共同感受特色農業為這座傳統村落帶來的盎然生機與豐饒律動。
桃紅映古禮 黛瓦深處覓良緣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詩經》中古老的詩句,早已為桃賦予了美好的象徵——它寓意着生命的繁盛、福壽的綿長,更是美滿姻緣的浪漫化身。靄峰村慧心獨具,巧妙地將當下枝頭的「桃實纍纍」與正在打造的「徽州婚俗文化」主題深度交融,於桃紅喜氣間織就「雙喜臨門」的吉祥圖景。
依託村落厚重的歷史肌理,西遞鎮精心擘畫出「徽州婚俗文化村」的藍圖。
這裏,古老的儀軌將得以復現:鳳冠霞帔的華美、花轎迎親的喧騰、三拜九叩的莊重……一段段承載着先人智慧與情感的傳統徽派婚俗,不僅是典籍中的描述,將通過沉浸式的展演、老物件的訴說、古樸空間的活化利用,化作可觸可感的鮮活記憶。
當「桃」的自然饋贈與「禮」的人文精髓完美交織,不僅為古老婚俗注入了清新活力,深情傳遞着對「花開並蒂、白首同心」的深切祝願,更在產業與文脈的共振間,探索出一條「以農塑旅、以文鑄魂、以旅彰文」的特色發展新路徑。
桃源沐新風 文旅畫卷展未來
在靄峰村,每一次鮮桃的豐收,都是對土地的致敬;每一次古禮的演繹,都是對文化的虔守。
當生態的饋贈邂逅文脈的傳承,並在「桃」的靈性連接下深度融合,靄峰村展現出的,是一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和諧圖景正在徐徐展開。
特色鮮桃產業夯實了鄉村發展的經濟基礎,煥發新生的徽州婚俗文化點亮了深厚的歷史底蘊,更賦予其獨特的旅遊吸引力和文化競爭力。農文旅的深度互哺,不僅留住了綠水青山的鄉愁記憶,更激活了面向未來的內生動力。村民們在參與中獲得了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傳統技藝找到了新的表達空間,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
靄峰的實踐深刻表明:守護與創新、傳統與現代,在此可以和諧共生,共同繪就屬於新時代的「桃源」理想。
靄峰村,這座徽風古韻浸染的村落,正以其累累桃實、醇厚古禮與融合創新,熱忱向世界發出邀請。來這裏,品桃香、賞古韻、感新風,共同見證一個徽州傳統村落如何在守正中創新,在傳承中蝶變,鋪陳開一幅產業興、文化濃、百姓富、生態美的振興長卷。(記者 吳敏 通訊員 胡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