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0日晚,由龍崗區海外聯誼會、區公共文化服務和產業促進中心、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聯合主辦,深圳市龍崗區民間文藝家協會、駐心光音樂家計劃協辦的「弦樂傳情·深港共鳴」國樂交流專場音樂會在深圳市龍崗區文化中心音樂廳隆重舉行。來自深港台的藝術家們齊聚一堂,以創新的藝術形式,共同演繹中華傳統音樂的永恆魅力。
民樂薪火相傳 兩代同台獻藝
音樂會由龍崗區長青老齡大學關工委民樂團帶來的《北京有個金太陽》拉開序幕。這支由資深藝術家組成的樂團,以精湛技藝展現了傳統民樂的深厚底蘊,為整場演出奠定了莊重溫暖的基調。
非遺傳承與創新表達交相輝映
青年三弦演奏家、非遺李氏三弦技藝第四代傳承人劉啟銘,帶來了原創作品《神獸組曲》(含《麒麟》《靈狐》《朱雀》《白澤》)。這部以《山海經》神獸傳說為靈感、融合傳統與現代元素的套曲,為觀眾展開了一幅以山海為魂、民樂為骨的東方神話畫卷。青年演奏家李響(揚琴)、於春雨(竹笛)、閆帥(二胡)、張天堯(中阮)、趙俊達(中國鼓)的默契配合,呈現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藝術體驗。
深港台藝術家共譜華章
香港青年二胡演奏家、地水南音傳承人楊恩華(心光盲人院暨學校駐院音樂家)的表演感人至深。他傾情演繹了《擼起袖子加油幹》《啦啦我們的好日子》《光明行》等曲目,並獻唱了地水南音經典《客途秋恨》,其精湛技藝與對音樂的執着追求,生動詮釋了藝術超越界限的力量。
台灣青年鋼琴演奏家伍玟穎與楊恩華聯袂獻藝,二胡與鋼琴的對話,展現了東西方音樂的和諧交融。杭蓋樂隊馬頭琴演奏家席秀全則以《神馬》《故鄉》兩曲,將觀眾帶入了遼闊草原的意境。
音樂會特別邀請香港青年創作歌手丁政凱帶來原創歌曲《趣龍崗有意思》。作品靈感源於龍崗區七屆四次黨代會提出的打造「有意思、有商機、有得住、有品質」現代化城區典範的發展目標。丁政凱以輕快節奏和現代編曲,唱出了新時代龍崗的青春活力,展現了香港青年對內地的獨特觀察。
共奏團結樂章 展望灣區未來
音樂會在全體藝術家共同演繹的經典名曲《獅子山下》中達到高潮。這首承載香港精神的歌曲,由來自深圳、香港、台灣的藝術家攜手奏響,象徵着兩岸三地同胞同心協力、共創未來的美好願景。藝術家們的精彩合作,不僅彰顯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印證了藝術跨越地域的強大聯結力。
「從上古神獸到現代都市,從傳統民樂到創新演繹,這場音樂會展現了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綻放的無限可能,是龍崗打造『文化高地』的重要實踐。」龍崗區海外聯誼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夜我們以樂會友,以曲傳情。這場演出不僅是藝術的盛宴,更是深港台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它讓我們更加堅信:文化同根,藝術同心。我們期待通過音樂,深化深港台合作,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據悉,本次音樂會吸引了深圳、香港、台灣眾多觀眾到場,反響熱烈。主辦方表示,未來將持續舉辦此類活動,為大灣區文化交流搭建更廣闊的藝術平台。(記者 李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