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評論員 蘇信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昨表示,「粵車南下」力爭今年11月實施,預計今年內會有粵車進入香港市區,視乎情況再增加名額,當局會盡快公布申請細節。「粵車南下」是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中央有關文件的要求,透過研究制定港澳與內地車輛通行政策,促進香港與內地人員和車輛往來便利化,推動交通物流發展的重要措施。兩地車來車往,不僅有助雙方人員的頻繁交流,吸引更多高消費力旅客來港,更有利於大灣區的深度融合,為香港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香港循序漸進落實「粵車南下」安排,走穩走實走遠,定能進一步釋放港珠澳大橋的區域性動能,收獲更多紅利。
作為深化粵港兩地聯通的措施,「港車北上」越來越受港人歡迎,「粵車南下」作為互惠安排亦有新進展。陳美寶公布,「粵車南下」會同步推出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轉機停車場1800個泊車位,粵車亦將可直接進入香港市區,初時每日設100個配額。政府會考慮承載能力、路面情況、社會反應等,有序可控及穩健「小步快走」推進粵車進入市區,待累積經驗、測試好系統及安排後再增加名額。相較此前傳聞的「粵車南下」將先實施口岸停泊、後有限開放市區自駕,分兩階段推行的說法,此次安排更為進取。而在中央和廣東省的大力支持下,粵港亦已達成共識,提速落實這項政策。
「粵車南下」的益處顯而易見,最直觀的是開啟內地居民南下旅遊新模式,便利內地遊客來港購物、玩樂,或方便在粵的家鄉親友和生意夥伴來訪,以及更多地利用香港機場出入境等。尤其駕車人士一般具較高的消費力,對於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刺激本港旅遊業、零售餐飲的消費均有正面作用。
此前,坊間有聲音對「粵車南下」存在諸多擔憂,包括香港承載力不足和安全問題等,但數據表明這些擔憂多慮了。「港車北上」實施以來,港珠澳大橋使用量屢創新高,今年5月,大橋雙向車流量平均每日達1.5萬輛次,其中約6000輛次屬港車北上。理論上,「港車北上」有多少輛次,香港就能承載對等的「粵車南下」輛次,包括制訂進入香港市區的配額,都有出行數據可供參考,且初期開放100個名額並不多。至於是否增加交通意外風險,當局指出本地車輛交通意外比率為1.6%,而目前8500部持有兩地車牌的車輛意外率為0.2%,顯示過往內地跨境車在香港的交通意外率大幅低於本地車,毋須過分憂慮。
對於「粵車南下」,政府先進行小範圍的測試,再逐步擴大推行,以確保有序推展、用家歡迎、市民安心、社會受惠,做法值得肯定。現在要思考的是如何走的更快、做的更好,在配額數量、路程範圍、申請資格等方面,都需仔細規劃。藉助「粵車南下」提振本港消費市道,僅是其中的小帳,深化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促進香港與內地人員和車輛往來便利化和交通物流發展,充分發揮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則是大帳。希望「粵車南下」盡快公布細節並穩妥實施,與「港車北上」一道,實現兩地雙向奔赴,推動大灣區的互聯互通,令本港社會經濟和各行各業都能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