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0

艾灸太溪涌泉補陽氣

2014-11-24
来源:香港商報

  本月22日進入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此后天氣將逐步轉入嚴冬,宜早睡早起、減辛苦養腎氣,飲食上不妨多食用溫性或熱性食物。范長偉先生更提示大家,利用中醫艾灸增補陽氣亦是非常好的時令養生方法,并推薦太溪和涌泉兩個穴位。香港商報記者林濤

  范長偉先生說,同樣在低溫環境下,女人多比男人怕冷,這是陽氣不足的原因,因為女性陽虛者更多。陽氣是身體健康的根本,補充陽氣最好的方法是中醫艾灸。冬季艾灸前,可先用40度左右熱水泡腳,至全身微微發熱,再用手心摩擦腳心,引火歸元。這時可點燃艾條,懸在兩腳心的涌泉穴、太溪穴,來回移動,使腳心有熱感但不覺得燙為度。艾灸時間控制在10分鐘左右為宜。

  其中的太溪穴為人體第一大補穴,是腎經上的原穴,原穴是指源頭,堅持艾灸「太溪穴」,能夠調動起生命的原動力,氣血才會上達於面,下行於足。涌泉穴有「人體第一長壽穴」自稱,是腎經的起點穴,最重要的腳底穴之一,太溪穴能調動起來的生命源動力,在涌泉匯聚。艾灸太溪穴、涌泉穴都有益於補腎壯陽、強筋壯骨。

  乾浴按摩防感冒

  天氣明顯轉冷后容易出現手腳冰冷,腰腿疼痛,膝蓋寒涼等癥狀,除了在這些「重點部位」添加衣物,御寒保暖之外。范先生建議平時還可以多做乾浴按摩。方法很簡單,先將兩手掌相互摩擦至熱,然后,用手掌護住腰部或膝蓋,快速上下搓,直至生熱。同樣方法也可以在睡前搓雙腳腳心的涌泉穴。不僅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起到御寒的作用,同時,有益於補腎壯陽、增強免疫力,降低冬季感冒發生的幾率。

  蘿蔔白菜清內火

  小雪過后的飲食應遵照「寒則溫之、虛則補之」的原則,食養應以補氣填精、溫補腎陽為主,食用溫性或熱性食物,以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孫思邈《修養法》云:宜減辛苦,以養腎氣。多吃牛肉、枸杞、芡實、山藥、栗子、核桃、黑木耳、黑芝麻、黑豆、桑椹、黃精等。但要引起注意的是,北方室內開始供暖,室內溫暖如春,而外面寒冷,人們又穿得過於嚴實,體內的熱氣散發不出去,就容易生「內火」。經常出現口腔潰瘍,皮膚乾燥、臉上起疙瘩。南方則往往氣溫居高不下,而不少人急於進補,也增加上火機會。

  預防措施,首先在飲食上少辛辣,辣椒性味辛熱、具散寒祛濕的功效,但過於麻辣的食物會助長體內的「火」。建議多喝熱湯,比如白菜豆腐湯、白蘿蔔湯等,既暖和又能滋補津液。白菜、蘿蔔都是當季食物,富含維生素及多種微量元素,白蘿蔔清火降氣、消食,既暖和,又能滋補津液。

  水果方面,荸薺是不錯的選擇。荸薺皮色紫黑,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譽,北方人視它為「江南人參」。荸薺熱量不高,適用於發熱口渴、咳嗽痰多等病癥,還有防癌、降血壓的功效。

  寬心順氣抗抑鬱

  冬季后,天氣陰冷晦暗,人們的心情也會受其影響,特別容易引發抑鬱癥。中醫認為,抑鬱癥的發生多由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過激所致,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在突然、強烈或長期持久的情志刺激下,會使臟腑氣血功能紊亂。

  對於有抑鬱癥傾向的人來說,應保持樂觀,節喜制怒;經常參加戶外活動;多聽音樂。清代醫學家吳尚說:「七情之病,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於服藥者也。」冬季多曬太陽,能壯陽氣、通經脈。列子推崇「負日之暄」,即背著日光而坐。以背部對著陽光,閉上眼睛做幾十個腹式呼吸,是冬日補陽第一大法。因為頭為諸陽之會,不宜直接對著太陽,以免陽氣過旺,所以后背最合適。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