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0

清代外銷藝術品不容忽視

2014-11-24
来源:香港商報

現場展出的外銷藝術品

  18世紀以來,隨著中西貿易的持續開展,神秘的中國越來越吸引西方人的關注,中國的藝術也就隨之大量傳入西方,并深受西方人喜愛和追捧,從而在歐洲颳起了一股「中國風」。這些歷史,隨著「十三行」、「外銷瓷」、「通草畫」等關鍵詞的不斷被復述,而讓人們不再陌生。其實,清代外銷藝術品,可不止是這麼簡單,不僅是體現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與碰撞,更向我們展示了當時人們精緻的生活態度。廣東省博物館藏品管理部副主任白芳告訴記者,省博近年來徵集的外銷藝術品數量眾多,品質上乘,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學術價值和歷史價值。特別是廣繡、廣彩、廣雕、外銷畫、外銷壁紙、外銷銀器、外銷漆器、外銷扇、名片盒等品類。這些既洋溢著中華民族的傳統風格、廣州本土的審美趣味,又散發著西洋異國情調的藝術品曾在西方掀起了「中國風」的社會時尚。香港商報記者朱求真賴小青

  歐洲勁颳「中國風」

  白芳介紹,在歐洲,18世紀以來在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下,無論是國王的宮殿,還是王公貴族的城堡、大臣府邸,甚至尋常百姓人家,都以中式風格的裝飾為榮;一時間,中式園林、中式涼亭、中式客房、中式書房、中式裝飾等應運而生,競相輝映。一批批生產於18~19世紀的中國藝術品,如瓷器、木制品、竹制品、象牙制品、漆器、紙本水彩畫、玻璃畫、牆紙畫、通草水彩畫等各門類藝術,通過廣州口岸,源源不斷地流向西方,并融入進西方人的日常生活中,成為西方人生活中有機組成部分。久而久之,這批來自中國的藝術改變了西方人的生活情趣,也影響了西方的藝術風尚。

  從省博展出的展品上看,當時的外銷工藝品,有很大一部分是有實際使用價值的,如應定制而生產的印有歐洲紋章的生活套服瓷,如繡著精美花鳥的廣繡屏風,如象牙雕鏤或者黑漆描金的針線盒……除此之外,還有些更小件的日用品,精美得讓你不舍得設想它們曾被使用在生活中。白芳介紹,廣式雕刻最拿手的方寸之間做道場,在這小巧的物事上表現得淋灕盡致,而它體現的卻是當時歐洲社會的社交方式。當時歐洲上流社會的社交中,誰能拿出一隻來自中國的精美名片盒,就很可以主導當晚談話的中心。男士可以用來自中國的名片盒彰顯品位,女士則選擇精美的外銷扇。白芳說,十八九世紀,廣州外銷扇風靡歐美,身著華麗晚禮服的貴婦都競相以手執一柄小巧精緻、具有東方情趣的扇子為時尚,這些專供外銷的扇子和中國傳統的扇子有明顯的區別色彩豔麗、紋飾華美、材質多樣。

  中西合璧引領風尚

  在白芳看來,清代中國外銷藝術品是十八九世紀中西海貿背景下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一次相遇,也是廣東本土文化與歐洲文化的一次對話。相遇與對話帶來了新的審美形式,形成新的文化趣味,創造新的時代風尚。白芳介紹說,當時西方人迫切想了解中國和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因而具有中國韻味的藝術品和反映中國社會風情的藝術品深受他們喜愛,寫實性強,銷路好。與此同時,西方人將自己家族的徽章、自己喜愛的藝術造型交由來華貿易的中介人帶到中國,交由廣州民間藝人訂作,完成后再帶回西方留做紀念。在西方,此做法一時蔚然成風。白芳介紹省博館藏最大的一件外銷藝術品,占據了滿滿一面牆,相當具有視覺沖擊力。它是清乾隆年前的一張廣州手繪農耕商貿圖外銷壁紙。這張壁紙來自英國約克郡的一座一級歷史保護建築夏活莊園大宅,它是夏活伯爵拉斯切利斯家族的收藏。文獻記載,亨利拉斯切利斯是東印度公司商船「約克號」的船長,曾在1741~1748年三次乘「約克號」到訪廣州,這套壁紙是亨利到訪廣州時訂購的一件物品。該套壁紙雖每幅題材各有不同,但相連起來整個房間可以組成一組完整的水鄉稻作、茶葉貿易的廣州風土人情寫實畫面,是當時外銷壁紙中的佳作。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這套壁紙的購買者及其當時所從事的商貿活動均有確切的文獻記載,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它是早期中英商貿文化交流的重要歷史見證。

  白芳告訴記者,外銷藝術品的藝術風格有別於中國傳統藝術,具有某種程度的中西合璧的色彩。她說,藝術品的創作者是中國的民間藝人,而藝術風格卻偏向西式,更多地具有「洋味」。比如貿易畫,就注重采用西洋畫的透視方法,注意三度空間的運用,注意借用西畫的光線與明暗陰影的處理方法。可以說,這類藝術品因具「洋味」而長期以來不被國人重視,也沒有形成什麼流派,未能進入中國文人士大夫的眼球,但它們卻是中國人較早學習西方藝術的作品,因而從中國藝術發展史和中外交流史角度來說,應占有一席之地。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