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變革G20 中國贏掌聲

2014-11-25
来源:香港商報

  中國拿到G20在2016年的舉辦權,有外媒感嘆:中國正在拯救G20。

  剛剛舉辦APEC峰會,又成為兩年后全球G20的主席國,中國獲得深度介入全球多邊治理的大好機會。但無論APEC還是G20,每年都在舉辦,沒有哪個國家敢說自己是這些多邊機制的拯救者,世界正在多極化,沒有哪個國家可以一語定乾坤,全球治理依靠多邊磋商、妥協和共識,這個過程不乏低效、爭吵,甚至倒退。

  G20是作為全球治理的「增量」因素出現,當危機的緊迫感慢慢消散,G20需要與作為「存量」的治理體系進行磨合,比如IMF、世界銀行等。它們依然是全球經濟治理的主要平臺,但一直掌控在歐美國家手中,這些平臺的權力配置體現了世界經濟的歐美重心,與當下的全球經濟權力結構并不能匹配。新興經濟體通過G20的平臺不斷呼吁IMF落實投票份額的改革,但雷聲大雨點小,G20的治理能力和效果也頗受質疑。

  轉型變革的三任務

  G20處於變革的當口,作為新興市場與發達市場連接點的中國確實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但這與「拯救」還有相當的距離。從變革的呼吁者、既有治理體系的批判者轉變為行動者,并不是朝夕可以完成的。中國要幫助G20轉型與變革,至少要完成以下三個領域的重大任務:中國自身的治理變革、中美關系的大調整、亞太地區多邊合作的重塑以及全球治理體系的制度化建設。

  首先,中國正在進行一場治理的變革,中共十八大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作為改革的核心任務。中國過去30年多年來一直奉行趕超戰略,即以GDP為中心、加入和適應國際體系為目標的內外治理模式。趕超意味著中國是既有國際秩序的追隨者,而非變革者。整合權力的核心是塑造合法性,也就是中國作為全球治理領導者的合法性,而合法性來自他國的承認,中國的善意也需要時間來檢驗。因此,整合權力的積累和使用需要戰略的韌性與耐性,對中國來說,這是個不小的考驗。

  其次,中美不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也是兩個世界的碰撞。冷戰以來的全球秩序是美國主導的,比如IMF、世界銀行、WTO等,這些機構隨著冷戰的終結,兩個平行市場的消失而變成了全球治理的共識和制度基礎。雖然奧巴馬承認中美關系是美國亞太戰略的核心,但是還是在加速推進TPP,顯然是擠壓中國在未來高級別自貿區建設的話語權。以實力求合作,以競爭求合作,金磚銀行、亞投行以及絲路基金這些中國主導的多邊合作平臺出現了。如果美國繼續讓中國在局外,那中國就要設局了,以威脅權力來贏得整合的效果。美國意識到自己無法平息金融海嘯,而召集了G20首腦峰會,足以說明,美國搞不定世界,但是沒有美國,誰也搞不定世界。

  最后,中國是多邊合作的后來者,主導甚至倡議多邊合作框架還是非常新近的事情。以學習者而非救世者的心態主辦G20,效果要好得多,中國發展的經驗與教訓是世界願意了解的,比如基建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復蘇的重要支點。世界是一張大網,每個國家都是其中的結點,世界對中國抱有期待,但不希望中國成為收網者。

  (作者供職於中國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院)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