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糧食,還是糧食

2015-02-03
来源:香港商報

  2月1日,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這已是一號文件連續12年聚焦「三農主題」。對比2011年一號文件的水利主題,2012年的農業科技創新主題、2013年新農村建設主題,2015年一號文件同2014年一樣,關注的重點還是糧食。在大多數中國人沒有品嘗過飢餓滋味的今天,北京的聲音,卻把糧食舉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大上」的位置。今年一號文件全文一共涉及五大方面,而這五大方面緊緊圍繞的只有一個問題,這就是糧食安全。有效供給和絕對安全是今年一號文件的「關鍵詞」。閱讀今年的一號文件給人一種凝重的感覺,至少有三大問題值得重視和關注。

  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今年的一號文件明確指出,國內農業生產成本快速攀升,大宗農產品價格普遍高於國際市場,如何在「雙重擠壓」下創新農業支持保護政策、提高農業競爭力,是必須面對的一個重大考驗。

  國家統計局稱,2014年全國糧食連續11年豐收,總產量達60709.9萬噸。與此同時,中國糧食全面進入「淨進口」時代,包括小麥、玉米、大米三大農作物和豬肉。2014年8月,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前7月中國累計進口穀物和穀物粉1134萬噸,較去年同期激增80.7%,引發糧食安全擔憂。2015年1月,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在「馬鈴薯主糧化戰略研討會」上表示,今後要通過推進馬鈴薯主糧化,也引發了中國是否出現了糧食危機的猜測。

  沒有比人們的吃飯更大的事情,糧食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對於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更是必須高度重視的「生存依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農業專家程國強分析稱,目前中國不缺糧,小麥、水稻以及玉米庫存消費比在40%至60%,而聯合國的安全線是17%至18%。截至2012年9月底,中國大米庫存量達到9370萬噸,創歷史最高紀錄。中國缺的是糧食安全新戰略、新機制,缺的是良田好地、綠水青山,缺的是戰略視野以及安全、持續、穩定的全球供應網絡。中國現有的耕地面積,加上國際上糧食生產和全球化的市場,中國發生饑荒的可能性並不大。但是,解決13億人口吃飯,保證不出現問題也是中國政府的最大壓力。

  一號文件提醒我們,中國的糧食經過「十一連增」後,糧食產量的提高,已經越來越困難;同時,生產成本也大幅增加。目前中國主糧價格,與國際市場已出現「倒掛」,即進口糧食比國內收購的還便宜。這種情況下,極易出現放鬆農業,由「以我為主」向完全市場化傾斜。一號文件要求優先保證農業農村投入,提高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創新農業支持保護政策、提高農業競爭力。現在世界上有37個國家和地區陷入饑荒之中。對中國而言,缺糧後果不堪設想。目前世界糧食年貿易量僅為2億噸,中國倘若大量缺糧根本無法通過國際市場滿足中國需求。國際糧食市場變幻莫測,中國糧食進口的主要國家在經濟危機下也面臨著多種不確定性,美元升值導致新興國家物價糧價上漲的風險時時存在。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2014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發出了標準的習近平式的聲音,要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在糧食問題上中國不能命懸他人之手。

  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

  今年的一號文件給農業環境一個很負面的評價︰資源短缺,開發過度、污染加重,提出如何在資源環境硬約束下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是必須應對的一個重大挑戰。這是一個全世界矚目的問題,更是國人之痛。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中國糧食耕地大量減少。據國土資源部調查,從1997年至2009年,中國耕地面積淨減1.23億畝,2009年中國糧食播種面積只有16.35億畝,大大突破了18億畝紅線。耕地面積減少,質量更在下降。與耕地面積同樣重要的還有耕地的質量問題。北京大學有關分析指出,「在現有耕地中,質量較好和質量一般的糧田佔2/3,存在各種障礙因素的低產土壤約佔1/3,全國耕地有機質含量平均已降到1%,明顯低於歐美國家2.5%至4.0%的水準。」據統計,中國每年因環境污染損失糧食佔全國糧食總產量的3%,相當於每年進口的糧食總量。中國農業科學院土壤研究也發現,中國五分之一的耕地面積遭受嚴重污染。中國水資源總量2.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量只有2300立方米。中國每年農業缺水仍達300億立方米以上。水資源缺乏將成為本世紀中國農業的最大威脅,致使中國農業抗災能力脆弱。一號文件對此的表述更像一份工作安排,加強農業生態治理;大力推廣生物有機肥;繼續實行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開展西北旱區農牧業可持續發展;東北黑土地保護試點;全面實施區域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行動;擴大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等等,既是指導方針,也是實施綱領。

  對轉基因農產品仍持審慎態度

  由於安全問題,國人對於轉基因農產品的生產和使用爭議很大。轉基因農產品的安全性在全球也尚無定論。去年年底,中國農業部為兩種基因改造水稻頒發安全證書,引起了聲勢浩大的反對聲音。

  2012年,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測算指出,到2025年,中國對玉米的需求會在2013年的基礎上增長80%,在傳統方式之外另闢蹊徑已經是不得已而為之。

  2014年的一號文件提出,「加強以分子育種為重點的基礎研究和生物技術開發」,今年一號文件表述為「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安全管理、科學普及」。一號文件的表態,表明決策層在推進轉基因產業化方面已經達成共識,支持在育種領域進行尖端生物技術研發。但前提是抓緊構建新形勢下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內容的變化折射出中央對轉基因農產品積極、審慎的的態度。

  兩年的一號文件都在宣示一個內容︰實施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是中央政府的一貫態度。

        作者:譚紅軍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