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24

長洲飄色搶包山的傳統意義

2016-04-21
来源:香港商報
  一年一度的長洲太平清醮(下稱:清醮)下月又再來臨,市民大多聚焦於5月14日(四月初八)當天的飄色巡遊及搶包山比賽,但查實這項風俗活動含意深遠,內容亦十分豐富,不是表面嬉笑玩樂、體育競技那麼簡單。香港歷史文化研究者陳天權,早前便在一講座中講述它真實的面貌。
 
 
  ●清醮旨酬神許願超度孤魂
 
  據筆者理解,清醮的目的是酬神許願及超度孤魂,後者更為主要,因進行祭幽可清潔地區、驅瘟逐疫,對整個地區的安寧起重要作用。不過這兩目的主角,酬神所指的神,以及祭幽儀式,都被人忽略,反而只是在酬神儀式中屬啦啦隊角色的飄色成了主角,原有祭幽意義的搶包山則變為競技比賽。
 
  陳天權說,清醮所酬主神為北帝(還有其他神靈),供奉在玉虛宮,一說在清中葉年間長洲島發生瘟疫,北帝巡街後息止;另一說清末中環爆發鼠疫,有太平山街居民將家中北帝像移到街上供奉,鼠疫消退,居民自此舉行清醮,惟香港政府禁止舉行,居民遂將神像移往長洲,現時這尊太平山街北帝像奉在玉虛宮。
 
  ●飄色隊伍原來只是啦啦隊
 
  清醮日數有3天,為每年四月初六至初八,儀式很多(見表),最多市民參與的會景巡遊及搶包山比賽,是四月初八的正醮日,說來正醮日定於這天也有一段古,陳天權說,二千年擲杯擲到時間是四月初八,這天是佛誕公眾假期,市民登島眾多,於是翌年擲杯確定這天,自此賓客盈門不絕。
 
  會景巡遊的主角是眾神像,它們安坐在神輿內,在它們管轄的範圍內巡遊,陳天權說,最初清醮只有神輿,後來才有飄色隊伍,它們只是啦啦隊,因此無論飄色如何受歡迎,都只會跟神輿走。而神輿帶頭者為太平山北帝,其他依次為洪聖大王、西灣天后、中興街天后、南?和赤灣天后、北社天后、觀音和關帝,長洲北帝壓軸。
 
  ●幽席幽包供搶孤演變比賽
 
  巡遊後至深夜是祭幽,祭幽就是讓孤魂吃飽,陰安陽樂,陳天權說,監察幽魂進食的大士王會放在長洲海邊,其紙紮像前設了36圍幽席,席上有幽包。回說這些幽包,陳指福建、潮洲及海陸豐流行搭包山,祭祀後給人搶即「搶孤」,而長洲清醮最初亦是由海陸豐人及潮州人搞起,設有3座大包山,每座54呎高、6000個包,全部合共18000個,另有數十座細包山,幽席的包就是從細包山拆出來。
 
  按傳統做法,到晚上11時30分,才火化大士王,零時進入搶包山環節,之後再火化土地公、山神紙紮像,居民謝天地才正式完結。這些儀式程序有其連貫性及時間性,多年未變。不過自從十年前政府及外界介入,搶包山變成搶包山比賽,幽包變成「平安包」,並大肆商品化,這種去宗教化、嘉年華會的做法,無疑吸引更多人登島,島上商戶亦生意滔滔,然而其傳統意義,卻早已乏人問津。
 
  記者 鄭玉君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