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本土主義能走多遠?

2016-09-29
来源:香港商報

   作者:周八駿

  在第六屆立法會選舉產生后,不少人以為香港政治格局由之前「泛民主派」與「建制派」對峙,演變為「泛民主派」、「本土自決派/港獨派」、「建制派」的「三分天下」。在持有這一類觀點者中,極少數是相信「本土自決」和「港獨」能夠成功的;一部分是把他們對現實的不滿投射在「本土自決」和「港獨」主張上,并不相信后者真能成功;還有一些人則認為,即使「本土自決」和「港獨」不能成功,但是,這類主張所推動的「本土主義」將更深地紮根香港特別行政區。

  我是不同意「三分天下」說法,這篇短文進一步闡述兩點,一是香港政治基本矛盾惡化已到了盡頭;二是香港傳統核心價值不可能原封不動。

  政治基本矛盾愈益惡化

  的確,從上世紀90年代初港英當局把地區直選機制引入立法機關選舉以來,香港政治基本矛盾不斷惡化。關於這一點,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線索分析。因為在第六屆立法會競選中,民協「全軍覆沒」,使我聯想另一個政治團體的命運,那就是「匯點」。

  「匯點」成立於1983年1月9日,當時中英兩國政府關於香港前途問題的談判正在激烈進行。「匯點」初期是論政團體,1992年9月13日改組為政治團體;1994年10月2日,與香港民主同盟合併,成立民主黨。期間,「匯點」發生了分裂,其創始人及其同志退出。而餘下的以「匯點」名義與香港民主同盟合併,其實是被「拒中抗共」勢力收購。從此,香港政壇沒有了「匯點」,其存在與消失,折射香港政治基本矛盾在香港回歸前已不斷惡化。

  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簡稱民協)成立於1986年10月26日,初期也是議政團體。1991年港英立法機關首次引入地區直選,其領袖成功當選。1995年港英最后一屆立法機關選舉,民協取得2個地區直選議席和2個功能界別議席,僅次於民主黨,成為「泛民主派」第二大政治團體。

  在「泛民主派」中,民協處理與中央的關系一直是既反對又溝通。它沒有與其他「泛民主派」政治團體一起抵制特區臨時立法會,而是參與選舉,在臨時立法會中占了4席。1998年特區第一屆立法會選舉,民協未取1席。從2000年第二屆至2012年第五屆立法會,民協一直占1席;期間,在九龍西區議會選舉中表現不錯。然而,民協在2015年11月第五屆區議會選舉嚴重受挫;最近,在第六屆立法會選舉更是一敗涂地。

  作為一個政治團體,民協必須全面深入檢討其成敗得失的經驗和教訓。從香港政治宏觀角度看,民協繼「匯點」而衰,則是香港政治基本矛盾愈益惡化的結果。香港政治基本矛盾愈益惡化,造成香港社會不斷分化而至於撕裂,遑論企圖左右逢源的民協,即使被視為「泛民主派」激進勢力的人民力量、新民主同盟等政治團體也趨於衰落。

  矛盾惡化到了盡頭

  然而,冒起於「占中」的本土激進勢力與「泛民主派」激進團體在第六屆立法會議席的「此消彼長」,意味著香港政治基本矛盾惡化到了盡頭。

  之前,「泛民主派」挑戰「一國兩制」和《基本法》沒有超越《基本法》允許的界限。冒起於「占中」的本土激進分離勢力主張「本土自決」和「港獨」,打破了《基本法》允許的界限。對於「泛民主派」在《基本法》允許的界限內反對中央的言行,中央采取容忍的態度。對於「本土激進分離勢力」公然打破《基本法》允許的界限而主張分裂國家,中央不可能容忍,此所謂「香港政治基本矛盾惡化到了盡頭」。

  香港政治態勢復雜,在建制派中不乏同情甚至支持「本土自決」和「港獨」者。特區政府和愛國愛港中堅力量必須充分估計遏止「港獨」斗爭的難度和所需要的時間。

  有一種觀點:「本土自決」和「港獨」不可行,但是,香港傳統核心價值永留存。其實,「本土自決」和「港獨」能取得一部分香港居民同情甚至支持,就因為它們披上「本土主義」外衣,后者同香港傳統核心價值一脈相承。因此,遏止「港獨」要求香港傳統核心價值與時俱進,「本土主義」應當與中華民族的民族主義相交融。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