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香港經濟需集群效應

2018-02-28
来源:香港商報

  周八駿

  2月21日,香港多家報紙或者以頭版頭條新聞或者以本地頭條新聞報道香港迪士尼樂園在前一天公布的2017年度業績。《星島日報》頭版新聞的大字標題是「迪士尼客量回升,收入51億創歷來次高」,小字標題則是「設施折舊抵銷利潤,連續三年『見紅』」。《大公報》頭版頭條新聞的標題是「迪園『救亡』盼迎高鐵港珠澳橋客」,而小字標題為「去年勁蝕3.45億,連續三載『見紅』」。《明報》「港聞」版頭條新聞的標題是「迪士尼客量增,蝕3.45億3年最多,母公司收管理費6000萬」。側重點各有所取的標題,均有事實為依據,但是,不同的標題,折射各家報紙編輯判斷香港迪士尼經營狀況有不同的觀點。

  迪園須靠集群吸客

  分析香港迪士尼經營狀況,不能不提上海迪士尼。2010年至2015年,內地遊客佔香港迪士尼客源的四成以上,其中,2014年達48%。但是,嗣後,內地遊客逐年減少,不再是香港迪士尼最大客源,2017年內地遊客人次創近5年新低。這在一定程度上與上海迪士尼於2016年中開業相關。自上海迪士尼開業以來,大量內地遊客蜂擁而至。今年春節,上海迪士尼連續三天門票提早賣完,入園安檢要排1個小時,以致上海迪士尼不得不宣布,年初二至年初四(2月17至19日)停止即場售票,遊客如無提前買票,到場無法入園。

  香港迪士尼希望高鐵和港珠澳大橋帶來內地遊客,固然是對的,但是,香港旅遊業需要解決一個具根本性質的問題,即:如何推動香港幾個旅遊支柱產品形成「集群」(cluster)?如果香港迪士尼和海洋公園各自單打獨鬥,那麼,不僅無法與上海迪士尼以及廣東省珠三角(如深圳)的旅遊產品競爭,而且,會形成香港旅遊支柱產品的內部競爭。

  理論和實踐顯示,一個經濟體欲形成持續增長的動力和有效可觀的對外吸引力和競爭力,必須形成「產業集群」(industries clusters)和「企業集群」(enterprises clusters)。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香港之所以成為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就因為本地形成了以製造業為基礎的一系列相關聯產業的集群,以及相應企業的集群。企業集群,既表現於不同而相關聯的產業之間,也表現於同一產業內部經營業務有所不同的企業之間。

  支柱產業需要集群

  推動香港迪士尼與海洋公園等香港旅遊業支柱企業(產品)形成企業集群,是鞏固和提升香港旅遊業的應有戰略舉措。同時,香港既有支柱產業——金融、航運和其他專業服務,除了相互加強「集群」外,都必須與內地、尤其粵港澳大灣區的相關產業和企業建立「集群」。

  自從上世紀80年代中至90年代中香港製造業的絕大部分遷至廣東省珠三角以來,香港的支柱產業就不再能夠以本地為範圍建立集群,而是必須走出去或者引進來,與內地相關聯產業和企業建立集群。問題是,從2011年底以來,香港社會出現不滿或抵觸香港與內地經濟一體化的思潮和情緒,同時,特區前幾屆政府囿於積極不干預主義忽略必須的政策推動,以至於目前香港本地產業集群和企業集群效應下降,又未切實建立與內地產業和企業的集群。

  現屆政府決心做經濟發展的促進者,理應重塑香港的產業集群和企業集群。產業集群通常由相關產業具代表性企業的集群來體現。以香港旅遊業為例,既應當推動香港迪士尼與海洋公園合作,也應當推動香港酒店業、餐飲業和百貨業的具代表性企業與迪士尼、海洋公園的相互合作。

  產業集群和企業集群往往以較小區域密布相關產業、企業的面目呈現,例如,美國的矽谷,深圳的南山區。目前,香港正在與深圳合作打造深圳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就是一個相關產業和企業的集群。特區規劃未來土地開發和新市鎮建設,應當考慮選址打造新的產業集群和企業集群。

  香港金融市場應當推動香港建設產業集群和企業集群。近一二十年香港金融市場主要扮演資金的集散地,今後,除繼續為香港以外的產業和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外,應當力推動本地拓展新產業創立新企業,壯大香港經濟。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