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67

“同楼不同命”——香港劏房乱象何解?

2018-07-19
来源:香港下午茶

  港大科斯产权研究中心及关注基层住屋联席在去年11月至今年5月期间,到访油尖旺、深水埗及九龙城区共324幢25年或以上的楼宇。结果发现,三区共有5,432间劏房,即当中88%楼宇有劏房单位,平均分间比率为34.2%;当中,以深水埗的分间比率最高,达40.3%。

  调查显示,三区之中以九龙城区有最多劏房,共有2,321间,平均每单位被分成3间劏房;其次为深水埗及油尖旺,分别有1,800间及1,331间。

  (港大科斯产权研究中心及关注基层住屋联席发布劏房调查,发现九龙城区有最多劏房,共有2,321间,平均每单位被分成3间劏房。)

  组织以政府统计处2016年的分间楼宇平均人数2.3人作参考,计算出油尖旺区的劏房大厦总人口,比居住负载能力超标44%,深水埗区则超标35%。

  有劏房单位重量较一般多7500磅

  对调查显示的楼宇负载量超标问题,关住联成员李大成表示,其组织发现一个唐楼单位被劏成4个房间,在不包括居住人口及家具的情况下,已比普通单位多出逾7500磅,惟相关楼宇在70年代之前落成,未有清晰条例限制楼宇承重。

  消防隐患严峻

  港大科斯产权研究中心成员、测量师何志荣认为,调查数据不是代表相关楼宇有即时倒塌风险,需要逐个个案研究才能判断。他又说,由于楼宇的走火通道是根据单位数量及居住人数设计,如出现居住人数过多情况,有机会成为消防隐患,例如在走火警时出现问题。

  关住联要求,政府应严格执行现有与大厦安全相关的条例,促进大厦管理改善安全,以及要求消防处、屋宇署公开对楼宇单位巡查的情况及结果。

  “同楼不同命”

  一项调查发现,九龙西油尖旺、深水埗及九龙城区中更有逾八成劏房大厦没有火警警报系统,以及逾七成没有灭火筒。

  (张先生(左二)尝试取大厦的灭火筒救火,及后惊觉灭火筒已过期数年。)

  有劏房住户表示,其相邻劏房单位曾发生火警,惟其大厦天台同样有僭建单位已“被封楼顶”,因此不能往上逃生,而大厦同时未设自动洒水系统;虽尝试取大厦的灭火筒救火,惟拿上手后发现“轻飘飘”,及后才惊觉灭火筒已过期数年。

  人命可贵,每栋大厦本应设有火警警报系统,惟劏房大厦却“同楼不同命”,经常险象环生,危害人命安全。

  大厦未有自动洒水

  张先生是劏房住户,2014年时以月租3,700元,租住一间位于旺角太子的100呎劏房单位。他表示,当年曾发现相邻劏房冒出黑烟,然后赶忙叫其他住户走火警,惟其大厦天台同样有僭建单位已「被封楼顶」,因此不能往上逃生,大厦同时未设自动洒水系统。

  自动洒水系统未覆盖劏房单位走廊

  正在轮候公屋的Annie,居住在土瓜湾一座大厦的独立单位,今年初大厦曾发生火警,幸无致人命伤亡。她表示,多年前屋宇署曾要求2楼业主清拆僭建的劏房单位,但近日又故态复萌。

  Annie又说,虽然6年前大厦已增设自动洒水系统,惟相关设施未覆盖劏房单位的走廊范围,担心劏房过多会导致消防问题。

  逾八成劏房大厦无火警警报系统

  在消防设备及保安方面,调查组织表示有81.8%劏房大厦没有火警警报系统、77.5%没有灭火筒、75.1%没有消防喉辘;另外,有95.8%没有保安人员、87.7%大厦闸门没有锁上。

  关住联曾到访30间劏房,发现约七成劏房单位的走廊阔度少于消防条例订明的1.05米,部分单位更是没有窗户。港大科斯产权研究中心成员、测量师何志荣表示,阔度少于1.05米并非必然代表违例,而是根据不同楼层单位间隔、设计及居住人数而定,单位内走廊及公共走廊的规定亦有不同,因此很难一概而论是否违例。

  在如此局促拥挤的房屋生活已是痛苦,若安全问题还无法保证,真要让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