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河南 > 欢乐地方行

三門峽函穀關

2013-11-25
来源:河南旅遊網

      

  

  函穀關是我國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因關在穀中,深險如函,故稱函穀關。這裏曾是戰馬嘶鳴的古戰場,素有 “一夫當關,萬夫莫克”之稱。這裏又是我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經》的地方。千百年來,眾多海內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這裏朝聖祭祖。

  函穀關位於河南省靈寶市北15公裏處的王垛村,距三門峽市約75公裏,地處“長安古道”,緊靠黃河岸邊。因關在峽穀中,深險如函而得名。

  函穀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我國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始建於春秋戰國之中,是東去洛陽,西達長安的咽喉,素有“天開函穀壯關中,萬穀驚塵向北空”、“雙峰高聳大河旁,自古函穀一戰場”之說,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周慎靚王三年,楚懷王舉六國之師伐秦,秦依函穀天險,使六國軍隊“伏屍百萬,流血漂櫓”。秦始皇六年,楚、趙、衛等五國軍隊犯秦,“至函穀,皆敗走”。“劉邦守關拒項羽”,“安史之亂”的唐軍與叛軍的“桃林大戰”,1944年中國軍隊與日本侵略軍的“函穀關大戰”,都是在這裏進行的。

  函穀關不僅是一處軍事重地,而且是古代中原腹地與西北地區文化、經濟交流的要點。圍繞著這座重關名城流傳著“紫氣東來”、“老子過關”、“雞鳴狗盜”、“公孫白馬”、“唐玄宗改元”等曆史故事和傳說,唐太宗、唐玄宗、司馬遷、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馬光等曆史名人志士臨關吟詩作賦,流傳至今的有100餘篇。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函穀關古文化旅遊區,位於豫陜晉三省交界、河南省西大門靈寶市境內,轄區面積16.5平方公裏,主要景點有太初宮、道聖宮、道家養生園、藏經樓、瞻紫樓、雞鳴台、碑林、蠟像館、博物館、關樓、函關古道等20餘處。

  函穀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著述道家學派開山巨著《道德經》的靈穀聖地,道家文化的發祥地;是古代西去長安、東達洛陽的通衢咽喉,中原文化和秦晉文化的交彙地;是千百年烽煙際會、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塞,紫氣東來、雞鳴函關等曆史故事與傳說的發軔地。在漫漫曆史長河中,這裏以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經》)、名關(函穀關)留芳青史,聲播海外。

  曆史悠久的軍事文化

  函穀關建於春秋戰國之際。“因在穀中,深險如函而得名。東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穀,號稱天險”(《辭海》)。函穀關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嶺,東臨絕澗,南依秦嶺,北瀕黃河,地勢險要,道路狹窄,素有“車不方軌,馬不並轡”之稱。《太平寰宇記》中稱“其城北帶河,南依山,周回五裏餘四十步,高二丈”。關城宏大雄偉,關樓倚金迭碧,因其地處桃林塞之中樞,崤函古道之咽喉,素有“天開函穀壯關中,萬古驚塵向北空”(唐?胡宿詩),“雙峰高聳太河旁,自古函穀一戰場”(金?辛願詩),“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周慎靚王三年(公元前318年)楚、趙、魏、韓、燕五國伐秦,秦據函穀關天險大敗六國軍隊。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3年),楚、趙、魏、韓、衛五國伐秦,“至函關,皆敗走”。秦末楚漢戰爭中,劉邦曾守關阻擋項羽進攻。唐“安史之亂”中,官兵與叛軍在關前進行了著名的桃林大戰。自春秋戰國以來的兩千多年中,函穀關曆經了七雄爭霸、楚漢相爭,黃巢、李自成農民起義,以及辛亥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狼煙烽火,無論是逐鹿中原,抑或進取關中,函穀關曆來都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

  博大精深的老子文化

  老子是我國春秋末年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學家和文學家,不僅是道家學派理論的奠基人,被後來的道教奉為教祖,而且是先秦諸子百家的啟蒙者。他的著作《道德經》,即《老子》一書,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瑰寶。自《道德經》問世以來,上至皇帝高官,下至黎民百姓,都對這部經典著作有著極大的研究熱情。據不完全統計,有史料記載的版本達1800多種。不僅在國內影響廣泛深遠,而且在公元七世紀便以梵文傳到國外,18世紀傳至歐美各國,以後逐漸風靡世界。德國著名哲學家黑格爾曾指出:“中國哲學中另一個特異的派別……是以思辨作為它的特征。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這就是理性。這派哲學與哲學密切聯系的生活方式的發揮者是老子。”法國哲學家尼采說:“《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渴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美國前總統裏根在其1987年的國情咨文中,曾引用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的名言來闡述他的治國方略。老子思想博大精深,蘊含豐富,涉及天、地、人各個方面,在政治、經濟、軍事、藝術、倫理、養生等領域都有獨到的見解和智慧的光焰。

  研究老子思想成為一種國際性的文化現象。英、法、美、日等40多個國家都在研究《道德經》,翻譯《道德經》的版本已達600餘種,其中日本人著述達330餘種。因《道德經》成於函穀關,函穀關名副其實成為道家文化的發祥地。2002年10月20日,中國道教協會會長、玉溪道人閔智亭為函穀關旅遊區題寫了“道家之源”四個字。

  流芳千古的名勝古跡

  1、關城遺址。建築無存。據考證函穀關關城為不規則長方形,用長、圓、平夯夯打而成。東城牆長1800米,西城牆長1300米,南城牆長180多米。遺址基本與史書記載相吻合。

  2、函穀關東門關樓。原關樓已不存在,現在看到的是非曲直992年開工修建的複古建築。

  東門關樓南北長工71.2米,高21.5米,呈凹型,坐西向東,控制關入關的要道。關樓為雙門雙樓縣山頂式三層建築,樓頂各飾丹鳳一只,所以又叫“丹鳳樓”。

  3、函穀古道。東起宏農澗西岸的函穀關東門,橫穿關城向西,由王垛村的果溝、黃河峪、狼皮溝至古桑田(今稠桑),全長15公裏,是這一帶唯一的東西通道。穀深50——70米,穀底寬10米左右,窄處只有2、3米,穀岸坡度40——80度,穀底有蜿蜒道路相通,崎嶇狹窄,空穀幽深,人行其中,如入函中,關道兩側,絕壁陡起,峰岩林立,地勢險惡,地貌森然。古書上說函穀關道“車不分軌,馬不並鞍”,“一泥丸而東封函穀”。近年村內一農民在田間勞動時,曾挖掘出一具古代人骨,發現其身上中箭十多處,經文物部門鑒定,死者身上的箭簇為戰國時期制品,可見當時戰爭之斑。

  4、戰國井式箭庫。位於函穀磁東城門右側城牆下端,為一直徑0.9米豎井窯穴式兵器倉庫,於1986年7月發現,是戰國時守關官吏儲藏兵器的箭庫。箭庫象一口旱井,裏面放著一捆捆箭族,約1立方米,箭頭是銅質的,箭杆是鐵質的,很輕,已經鏽在一起,不能分開。此箭庫為研究戰國朝代的兵器提供了重要依據。

  5、尹喜故宅遺址。相傳為尹喜的寓所。尹喜,春秋時代人,素識天象,曾為函穀關關令。傳說他曾在此接待老子。唐開元十九年(公元741年)陳王府參軍田同秀(桃林縣人)為獻媚皇上,進言玄宗皇帝說天降靈符於函穀尹喜故室,玄宗即遣人去挖掘,果然掘得“靈符”,玄宗大喜,以為之是老子對他的恩賜,遂將年號“開元”改為“天寶”。

  6、雞鳴台,又叫田文台。成語“雞鳴狗盜”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重建的雞鳴台傳說就是當年田文食客學雞叫的高埠。

  7、望氣台,又叫瞻紫樓。傳說是函穀關關令尹喜登高望遠,觀察天象之地。“紫氣東來”這一成語源出於此。唐代大詩人杜甫《秋蘭》詩中有“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之句。後人為紀念他,便將尹喜登高望遠的土山起名為:望氣台。唐時在上面修建了3丈多高的“瞻紫樓”。此樓民國年間毀於兵火。現在所能看到的是近年修建的仿古建築。

  8、太初宮。位於函穀關東城門右側。傳說,尹喜迎候老子到函穀關,行以師禮,懇求老子為其著書,老子便在此寫下了《道德經》五千言。這部蘊涵豐富的著作對後世影響很大(也有有認為是後人托名之作)。為了紀念這件事,後人便在老子著經的地方修築了太初宮,曾是一座道觀。

  太初宮為殿宇式古典建築。殿脊和山牆簷邊上塑有麒麟、獅、虎、雞、狗等珍禽異獸,神形兼備。殿頂飛梁縱橫,椽檁參差,雖然屋架複雜,但卻自成規矩,殿宇寬闊,中無撐柱。史載,太初宮始建於西周。現存太初宮主殿建於唐以前,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茸。廟院現存石碑兩通,一通立於元大德四年,一通立於清順治年間,上面都記載著老子騎青牛過函穀關的故事。

  9、函穀夾輔。位於靈寶市城北17公裏的孟村舊村的小穀裏,南距古函穀關約2公裏。夾輔外形像炮樓,磚木結構,城門式建築物。分內外二重門,外門口上,青磚鐫刻“函穀夾輔”四字。城門上系二層歇山頂式四角樓。目前除北邊房頂和部分部件有損壞外,基本上保存完整,據鑒定現存建築建於明代,清代重修。

  10、函穀碑林。函穀碑林修建於1988年秋,碑林南北長100米,東西寬40米,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有石碑62通。其中不但有從靈寶各地搜集來的古碑,如宋代的法制碑、唐代的地震碑、楊貴妃之兄楊仲嗣的墓志碑、明代吏部尚書許天官夫人的墓志碑等,而且也有近現代書法名家書寫名人吟詠函穀關詩文的新碑,如:清代康有為給當時的靈寶縣長寫的條幅石碑,李向陽原型的筆文碑等。

  曆史上函穀關有三處,除了上面說的春秋戰國時期建關的函穀關(即今通稱的秦關)外,還有漢關和魏關。

  漢關,在今河南省新安縣東500米,西距秦關150公裏。據靈寶市志記載,自漢室興起之後,關中作為帝都,函穀關以東則稱關外。人們都以自己是關中人為榮。樓船將軍楊仆,原籍函穀關以東的新安縣,別人說他是關外人,他深感不快,就盡捐家資,於漢元帝三年(公元184年)在新安縣城東也修起了一座雄偉的城池,人們稱它為漢函穀關。有了這座新關,楊仆也就成了關中人了。漢關早已廢棄,現在僅存有關門遺址。

  魏關,位於靈寶市東北20公裏,距秦關約5公裏。相傳三國時候,曹操西討張魯、馬超,為了迅速轉運兵馬糧草,命許褚在那裏開鑿隧道,築起關樓,距秦關不遠,故稱新關。這晨後來成為東達洛陽,西接長安的重要交通幹線。抗日戰爭時城樓毀於兵火,遺址為三門峽水庫淹沒,現僅留古道和烽火台遺址。

[责任编辑:香港商报实习生5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