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天津 > 本地新闻

92歲學者葉嘉瑩為南開新生講“詞”之美感特質

2016-09-12
来源:香港商报网

  

韦承金摄影

  【香港商报网讯】記者邢寶華、通訊員韋承金報道:9月11日,92歲高齡的南開大學講席教授、文學院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葉嘉瑩先生在“初識南開”講座中,站立兩小時為南開大學新生作了題為“從《花間集》談起”的演講。

  當天,南開大學東方藝術大樓逸夫廳座無虛席,臺灣現代散文家、女詩人、知名畫家席慕蓉,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王玉明,從海內外各地齊聚天津共賀恩師教師節快樂的葉嘉瑩部分弟子也參加了講座。讓全場師生驚嘆的不僅是葉先生學識之淵博,還有她身體之健朗與精神之矍鑠。

  講座中,葉嘉瑩先生通過精深獨到的作品賞析,詮釋了“詞”的深厚意蘊。從《花間集》談起,介紹了中國古典詞學發展過程,并分析歷代詞論之得失,提出自己對于“詞”之美感特質的定義。

  葉嘉瑩先生認為,“詞”這種文學體式的起源特殊之處在于,它是為配合隋唐間流行的燕樂歌唱而創作的歌詞,并從市井之間流傳到士大夫之間。而《花間集》就是士大夫所作歌詞的選集,是文人才士在歌宴酒席之間聽歌女演唱的歌曲,內容大多是關于美女與愛情。

  而這樣的歌詞,與中國“詩言志、文載道”的文學傳統是相背離的,因此“文人一方面喜歡這種美妙的音樂和文學,另一方面很矛盾”,認為寫詞是不正當不道德的,“宋人筆記里面記載了很多這樣的困惑”。

  但是五代戰亂之中誕生的《花間集》,卻使人們發現,那些非常深隱幽微、難以直言述說的悲哀和幽怨之情,更適合用“詞”的體裁來表現。葉嘉瑩先生覺得“這是非常奇妙的事情”,因為《花間集》的出現,在中國文學史上是非常偶然的事情。它對中國文學史的“詞”,造成了莫大的影響。

  那么,“詞”這種體裁究竟有什么樣的美感特質呢?葉嘉瑩先生介紹了李之儀、劉克莊、朱彝尊、張惠言、王國維等人的詞論,她認為這些論述都不能很貼切地概括詞的美感特質。如張惠言以“比興”論詞過于偏狹,而王國維以“境界”論詞過于含糊。

  基于此,葉嘉瑩先生借助西方接受美學理論中的“潛能”(Potential effect”)一詞,結合她個人的研究心得,來概括詞的美感特質:“‘詞’的微妙之處,在于詞里面包含了一種“潛能”,它所用的詞語、造句句法非常精微美妙,表達出來一種隱藏的能力,可以給讀者很多興發、感動。這是‘詞’的特質。”

  “‘詞’從歌宴酒席之間而發展出來,但它能夠使那些有理想、有志意的,經過憂苦、患難的人,把自己內心最難以表達的情意,用‘詞’的體裁表達出來了。它的體裁、它的格律、它的形式,種種因緣際會,‘詞’就這樣自然而然的發展而來,凝結成一種微妙的品質,這是誰都沒有意料到的。”葉嘉瑩先生在演講的最后這樣感慨道。

  葉嘉瑩,別號迦陵,出生于1924年,1945年畢業于北京輔仁大學。1990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曾獲得“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她一生漂泊海外,,2015年10月,“迦陵學舍”的正式啟用,標志其定居于南開大學。

[责任编辑:程向明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