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中醫偉論】心病還須心藥醫

【中醫偉論】心病還須心藥醫

責任編輯:副刊 2021-09-04 13:09:01 來源:香港商報副刊

 人是形神兼備的高級生物,精神思維和形體內臟協調統一,缺一不可。《靈樞·天年》有載:「何者為神?血氣已和,營衛已通,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就是說,胎兒在母體中逐漸發育,達到氣血調和,營衛通暢,五臟形成,便產生了神氣,神氣藏於心中,魂魄都具備了,就成了人。因此一個正常的人必須是形神合一,並且是身心健康的。人的精神思維活動都屬於「神」的範疇。雖然我們高矮胖瘦不同,美醜愚智有別,但無形的精神意識活動時時刻刻都影響著我們,更關乎我們的健康。人是萬物之靈,情志第一。我們既需要豐富多彩的物質生活,更少不了精神世界的調養。這就好比是iPhone12的硬件和軟件,只給你一個硬邦邦、冷冰冰的手機是無法正常使用的,必須要有與之相匹配的軟件並不斷升級,才可發揮它應有的功能。有時硬件是好的,而軟件卻出了問題,就如同廢鐵一塊,無法使用。

1630732237620123.jpg

 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說「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這裏用古代君臣的關係來形象地比喻心神與臟腑形體之間的聯繫。西醫學認為人的精神思維是大腦所主,但中醫將其歸於心的功能。中醫認為,心之神可統領五臟之神,包括肝之魂、肺之魄、脾之意、腎之志。只有心神安樂,五臟之神才可內藏而不亂,各自發揮正常功能。因為「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人類的疾病包括身體上的和心理上的。心理的層次要高於肉體的層次,因為身體是由心理所支配的,無論身患何病,其治療的關鍵就在於調節心神。所以中醫有「病為本,工為標」之說,意思就是在治療疾病這件事情上,病人的神氣是根本,一切治療手段要通過調動病人自身的神氣才能起作用;病人的神氣沒有反應,精神不行,志意亂了,再高明的醫術也無濟於事。「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工,這裏指醫生和診療技術,是標,是第二位的。清末民初著名的王鳳儀老先生,世稱「王善人」,發明性理療病法,通過講病(也可稱為「說病」)的方式治病救人。他認為所有的病都是由自己造成的,疾病是體內五毒焚燒的結果。五毒包括怨、恨、惱、怒、煩,是人生心靈痛苦和無窮疾病的來源。而祛病也必須由身、性(指習性、秉性)、心入手,單靠藥物和手術等,只是治身的層次,不可能達到治性和治心的效果。

 臨床上見到許多精神疾病和不少的軀體性疾病,都是患者「心神」出了問題。因此只有解除病者心中的症結,讓患者自己的心神發揮正面作用,才能令疾病得到痊癒。病由心生,疑心不但生暗鬼,還會生「暗病」。某病人吃魚時不慎吞下一根魚刺,喉中梗塞不適。五官科醫生仔細檢查了咽喉,告訴他無恙,不必治療。但患者之病況日趨嚴重,自覺魚刺已穿破食道,向左脅遊動,呼吸時牽痛不適,寢食難安。遂又到內科診治,經拍片、各項檢查等未發現異常。醫生啞然失笑,告知他只是精神因素而已,開了抗焦慮的藥物,但服後無效。他四處求醫,百治不效,後求治於中醫朱某。朱醫師深諳「心病還須心藥醫」的道理,首先認可了魚刺的存在,並告知曾治過類似病症,只須化掉那根刺就可以恢復健康。病人輾轉求治,都認為是無病呻吟,而只有朱醫師說是因魚刺所致。患者認為朱醫師找到了病根,自己有救了,所以立刻就振作起來。朱氏開了一條平和的處方,其中用了「威靈仙」這味藥,並取過《本草綱目》一書,翻到「威靈仙」條目給病人看。書中記載「威靈仙,威,言其性猛也;靈仙,言其功神也。……治諸骨梗咽,……即軟如棉。」病人眼前一亮,滿懷信心取方而去,六劑後症狀消失而癒。朱醫師巧用藥書中的文字,調動起病者的神氣,減輕其精神壓力,妙手解開一直纏繞著病人心頭的死結,才使得這一奇難怪病霍然而癒。說得時髦些,朱醫師採用的就是心理暗示療法。這就是所謂「養心調神即所以治病」的道理。(文:陳偉)

1630732237652964.jpeg

作者簡介:陳偉,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中醫臨床教授,高級主任中醫師。從事中醫臨床、教學、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近四十年,2003年獲中華中醫藥學會「全國中醫藥抗擊非典特殊貢獻獎」,專業研究範圍為中醫藥治療風濕免疫類疾病和中醫內科疑難雜症。

責任編輯:副刊 【中醫偉論】心病還須心藥醫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