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名家指點】中國經濟復蘇的關鍵是重振企業信心

【名家指點】中國經濟復蘇的關鍵是重振企業信心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2-05-25 00:55:45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易憲容

 受4月以來新冠疫情在全國蔓延的影響,中國經濟「三駕馬車」都顯疲態。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的零售、工業及固定資產投資、外貿出口的表現全部遜於預期。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按年跌幅達11.1%(環比收縮了3.5%,5月份還可能會進一步惡化),為2020年3月以來最低;4月工業增加值由擴張轉為收縮2.9%,創歷史新低;4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出現了2007年以來的負增長。4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金額同比負增長達39%和46.6%,創歷史新低。這也意味着年初以來地方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房地產救市政策基本失靈;4月以美元計價出口商品額按年僅增3.9%,比3月14.7%,大幅回落10%以上,為近兩年來最低。這些數據顯示,當前中國經濟形勢處於十分嚴峻的態勢下。

 面對中國經濟形勢的嚴峻,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底召開會議,強調中國經濟回到「穩增長」之路。為此,80個以上城市房地產調控政策鬆綁,央行降低首套房按揭利率下限,將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降低0.15厘;防疫政策微調,採取「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並舉路線;全年計劃退稅減稅2.5萬億元,4月已有8015億元增值稅款退至納稅人戶口。最近,李克強總理召開振興經濟會議,要求與會的各省領導,已經出台的政策要盡快落實到位,各地區各部門要增強緊迫感,挖掘政策潛力,看得準的新舉措「能用盡用」,5月「能出盡出」,確保上半年和全年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努力使經濟較快回歸正常軌道。這些措施都透露出當前「穩經濟」的嚴重緊迫性。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如何來判斷當前中國經濟形勢的嚴峻性,其問題的實質及核心在哪裏?首先,面對全球主要發達國家央行貨幣政策的緊縮、烏克蘭危機所引發的國際市場利益格局的巨大變化及新冠疫情還在全球各國蔓延,肯定會給中國經濟帶來巨大的影響與衝擊,也增加了中國經濟更多的不確定性與風險。對此,我們只能以更為開放的方式來應對,這樣才能保證中國經濟的穩增長。

 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當前中國經濟增長突然快速下行,有國外環境的影響,也與新冠疫情在內地多個城市蔓延所推出的一些政策導致經濟活動突然阻斷有關。如果社會整個經濟活動突然停止,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處於靜止狀態幾個月,那麼經濟增長豈能不下行?這就是當前中國經濟嚴峻性的一個重要原因。只要新冠疫情得以緩解,甚至退去,政府大力度推出補救政策,比如對受到疫情衝擊和影響大的企業採取直接財政補貼,那麼,這些企業及行業在短期內就可能復蘇,中國經濟又可能回歸常態。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時,我正在加拿大。由於受新冠疫情的影響與衝擊,當地很多企業及行業都歇業,但政府給了這些受到疫情衝擊大的企業及行業直接財政補貼(不僅是退稅),把這些企業及行業受到的影響與衝擊降低到最小程度。所以,在加拿大,新冠疫情對企業的衝擊與影響並不是想像那樣大。我有一個做餐飲的朋友就告訴我,疫情對他企業影響不大,疫情期間獲得政府直接財政補貼與日常開業時收益差不多。

 但是,新冠疫情爆發三年來,中國不少企業及行業不僅無法得到政府直接財政補貼,一些地方政府推出不少沒有基礎理論為依據而推出的突發性政策、強制性政策,迫使一些企業及行業突然消失及收縮。比如,中國的數字經濟及行業本來為國家競爭力的驕傲,但是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政府監管部門則以歐美國家上個世紀60至70年代盛行的結構性及市場佔有率理論為標準來判斷國內平台企業的壟斷程度,結果引發了中國平台經濟全面大幅度收縮,中國數字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全面下降,數字經濟的市場預期全面轉弱。可以說,企業對中國經濟信心的全面轉弱,不僅是當前中國經濟全面下行最為重要的原因,也可能是影響中國經濟未來十年,甚至未來幾十年有效運行的最為重要原因。

 所以,當前中國經濟「穩增長」或復蘇最為關鍵的因素是要重拾企業信心。只有真正重拾中國企業的信心,企業才有意願投資與生產,才能保市場主體及讓更多的人有就業機會。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是政府得對瀕臨破產倒閉的企業及行業進行直接財政補貼,先讓他們渡過眼前難關,保市場主體;其次是要以市場化、法治化、開放性來重整市場秩序,嚴格界定政府權力的邊界,只有在政府權力界定清楚的情況下,市場秩序才能有效建立起來,而市場經濟才能夠讓中國經濟走向繁榮。再次,要保證以市場法則為基礎的政策法規連續性和穩定性,讓企業對政府的政策法規有清楚明確的預期。最後,要讓企業及企業家廣泛參與各項經濟政策制訂過程,而不是僅把企業當作各項經濟政策的被動接受者。

責任編輯:程向明 【名家指點】中國經濟復蘇的關鍵是重振企業信心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