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鄉俗紀聞 | 《白沙村志》記載元朗南軼聞

鄉俗紀聞 | 《白沙村志》記載元朗南軼聞

責任編輯:楊穎婕 2023-04-07 10:30:05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發掘漸遭遺忘的新界歷史掌故,不出二途,一是臨場,跑村做訪問;其次是翻看地方文獻,如族譜、縣志、私人抄本等等,而記一村之事的村志更是上佳之選,只是新界的七百多條鄉村,志書寥寥,其數目遠遠不及一些醮誕及鄉委會就職典禮的特刊,近日十八鄉白沙村編印了一部四萬多字的《白沙村志》,也許能為這個悶局開了一扇天窗,筆者有幸先睹為快,果然就找到了不少失落的地方軼聞。

29-1.jpg

 《白沙村志》輯錄白沙村村史及習俗等。 周樹佳提供圖片

 只剩七姓人士聚居

 村志是地方志的一種,對保留鄉村的歷史淵源,填補官方文獻的空白,起着重要的作用,好像白沙這條四百多年的雜姓圍村,他們最初原有十一個姓氏聚居,只是因無後或他遷,如今只剩下易、劉、楊、周、譚、陶、李等七姓人士,若非志中有記,外人實不易得知。

 這七姓之中,譚和易是較獨特的姓氏。白沙是十八鄉唯一住有譚姓的村落,而大樹下天后廟英勇祠所奉的四位譚姓先人,便出自白沙,當中的「譚廷茂」,更是他們的長房祖。他是距今約二百年的人物,故坊間或有言神龕上的英勇全為1899年的抗英者,那顯然有誤!

 「贊臣別墅」成打卡點

 易姓在全新界的鄉村之中也是稀客,只見於打鼓嶺的鳳凰湖村和白沙兩處。易姓先祖在明末南來十八鄉開基,可說是區內歷史最悠久的姓氏之一。他們在近代出了爺孫二人,都是區內響噹噹的人物,一位就是前清貢生易贊臣,他是元朗新墟的創辦人之一,其子為紀念他而興建的「贊臣別墅」,至今仍是不少村遊者的熱門打卡點。至於另一位,就是他的孫子易佐朝(偉三),他是區內聯光公立學校的創校校長,他的名字在上一代的白沙、木橋頭、大棠和水蕉新村等鄉民之中,無人不曉,他數十年的春風化雨,默默耕耘,為香港教育界立下良好的榜樣。

29-3.JPG

 贊臣別墅是為紀念易贊臣而興建。

 在村志中,還記有一則劉姓鄉民的墓地掌故,見兄弟情深,也見戰亂下平民百姓所受的心靈創傷,實是地方掌故的珍聞。話說劉氏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在大欖涌建了一座墓地「黃狗舐尾」,風水上佳,主人是十六世祖劉進傑,碑文下款是由他的侄兒率一眾侄孫聯署。原來那只是一個衣冠塚,劉進傑因清廷抽丁打仗,未成婚便代家人上戰場,結果一去不返,屍骨無存,為此他的兄弟因懷念手足,便花巨款在深山中造了這穴墓地,好讓族人永世奉祀。

 《白沙村志》共分有香港沿革簡史、村史概述、政制沿革、七姓村民、地方古蹟、民間組織、生活習俗和文獻記錄等八章,是當了二十八年村長的易漢猷先生花了數年時間編寫得來。元朗南大變身在即,此志無疑在這場天翻地覆的改變前,為鄉民留下了豐富的回憶!

白沙村.jpg

白沙村位置圖二維碼

 作者介紹:周樹佳,曾當編劇記者,如今是香港史地掌故研究者、民俗文化課程導師。著有《香港名穴掌故鈎沉》、《李我講古》系列、《香港民間風土記憶》系列、《香港諸神》、《鬼月.鈎沉》等二十餘書。

 頂圖:白沙村是十八鄉唯一住有譚姓的村落。

責任編輯:楊穎婕 鄉俗紀聞 | 《白沙村志》記載元朗南軼聞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