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4

鋸琴:會唱歌的工具

2014-09-22
来源:香港商报

 

  鋼片拉出天籟之音

  鋸琴 會唱歌的工具

  一塊頭窄身寬的三角形鋼板--鋸琴,一種小眾樂器,它音色獨特,輕盈悠揚。中國古代的造鋸大師魯班未必想到,一把看似普通的勞動工具能發出如此美妙動聽的音律,能成為「此音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的民間樂器。鋸琴藝術是中國民間的非遺保護傳承藝術,如今在中國,真正能演奏鋸琴的不過百來人,著名鋸琴演奏家李元慶便是其中之一。香港商報記者 黃鶯

  聲音從鋸片振動中傳出

  鋸琴又稱樂鋸,是一種無鍵、無孔、無鉉的樂器,它無固定的位置,更無定調的特殊樂器,由琴身(鋸片),鋸座(鋸把)組成,根據尺寸大小不同,分為高、中、低音三類琴,高音似口笛聲,中音似胡琴聲、風聲,低音似大提琴聲。鋸琴音質空靈,演奏全憑共鳴與音感,更重要的是憑聽覺來校正高音和控制音準。

  鋸琴奇妙的聲音是從鋸片的振動中傳出來的,它神秘的音樂魅力在於它具有一種韻味,一種原始的音樂奇韻。它的演奏方法是,將手鋸柄的上半部置於左腿之上,右腿壓住手鋸的下半部。左手拇指同食中二指捏住手鋸的上端,藉助左腿的上托力和右腿的下壓力,用左手的拇食中三指將鋸條微微彎成S形,右手持弓於S形的凸起處擦奏,即可發出樂音。

  在中國記載超兩百年

  見到鋸琴演奏家李元慶,是在他深圳羅湖區文化館里的鋸琴研究室,這是中國目前唯一專設的鋸琴研究室。進入研究室可以看到一個個網狀的展架,上面挂著數十把鋸琴,面積不大的研究室因為這些鋸琴而顯得格外有底蘊。

  李元慶是中國第一位舉辦個人鋸琴音樂會、撰寫鋸琴學術論文、出版鋸琴盒帶、研制鋸琴獲國家專利局頒發專利證的音樂人。上世紀90年代初,他開始學習鋸琴,只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就學得所成。之后帶著鋸琴走南闖北20年,李元慶用它把中國民樂奏響在捷克、法國、美國等許多國家的大型音樂會上。

  談起鋸琴的起源,李元慶對記者講解道:「傳說是魯班發明鋸子后,伐木工人在勞動休息時,用木棍敲擊鋸背,發現可以發出不同音高。」就這樣,鋸開始了它漫長的音樂藝術道路。

  據悉,鋸琴在中國記載已有兩百多年歷史,上世紀初開明書店已出版《工用鋸拉奏法》一書。20世紀三四十年代延安時期,《黃河大合唱》、《白毛女》都曾使用了鋸琴做伴奏。60年代,周恩來總理在視察廣東觀看了鋸琴表演后曾說:「勞動創造了人類,勞動創造了音樂,也創造了鋸琴。」

  個性強烈 常用於獨奏

  李元慶向記者表示,鋸琴的制作過程較為复雜,并且在原料的選擇上非常嚴格。在制作方面,鋸的長短、寬窄、薄厚等,都影響到鋸琴的音色、音域。「不過目前中國已經沒有了生產鋸琴的工廠。」李元慶略帶惋惜地說道。不同於工用的鋸子,鋸琴的鋸片用進口響鋼制作,這樣的響鋼與口琴、手風琴內的簧片是一樣的發聲原理,鋼的材質要軟硬適中,鋼材內的分子結構經拉奏發生變化,琴聲才能越來越動聽。

  鋸琴從其起源發展到逐漸完善,不僅可以表現出拉弦樂器的深情委婉,還可以用敲擊的演奏方式表現打擊樂的鏗鏘激昂,這些特點是其他樂器無法替代、難以企及的。鋸琴在表現方面,有其特長,也有其局限之處。它擅長表達較慢速度的樂曲,如柔美、清新、傷感、纏綿的樂曲,猶如一條多彩優雅的線條,在神秘的音樂空間穿進穿出,飄渺虛幻,魅力無窮,而在表現較快速度的樂曲時就有一定的局限性。鋸琴是種性非常強烈的樂器,因此常用於獨奏,用其他樂器為之伴奏。

  鋸琴給李元慶帶來了無限的快樂和滿足,「為鋸琴而生」的李元慶在他的著作《中國鋸琴藝術論》中有感而發寫道,「偉大的祖先魯班發明了鋸,於是,阿房宮、北京城……多少中華文明的不朽就落在了人間。后來,有了鋸琴,而且是世界音樂語言。這樣的音樂,能夠揭開塵封的心扉,直接去輕輕地撫摸心靈……我願意回到從前,用最普通的木鋸,尋找最優美的旋律。這樣的音樂生活,哪怕艱辛,但是我感到了幸福。」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