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24

張浚生:與發叔同是客家人倍親切

2015-03-05
来源:香港商報

  張浚生(前右二)去年來港,劉皇發(前中)設宴款待,座上有前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李麗娟(前左二),其他鄉議局委員。

  【香港商報網訊】張浚生是1985年7月來到香港,在新華社香港分社先後擔任宣傳部副部長、部長,1987年升為副社長兼新聞發言人。張浚生來香港的時候《中英聯合聲明》已經正式生效,國家已開始起草《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於1985年5月份成立。

  點送黨校與胡錦濤同班

  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後,鄧小平提出四化:即革命化、年輕化、專業化、知識化,國家要培養接班人,而張浚生在這「四化」都沾上了邊。因此1981年9月至1982年8月被點名送到中央黨校第2期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學習,與國家前主席胡錦濤同班。在中英聯合聲明談判得火紅火綠期間,需要知識程度高的人才來香港。張浚生赴香港工作前,曾在浙江大學學習並任教29年,並在中共杭州市委工作兩年多,及在香港工作了13年。

  與發叔年紀只差3個月

  當時的國務委員兼港澳辦主任姬鵬飛,為了起草基本法,專門到香港訪問,張浚生曾參與安排他在香港的活動。直到1998年香港平穩過渡回歸之後,張浚生光榮結束在香港的工作,重返浙江大學。

  縱觀張浚生的大半生是一位學者高官,從他的眼中來看劉皇發,是怎麼樣的一位人呢?張浚生說,他雖然與劉皇發直接的來往不多,但有很多的交集點。第一,年紀相近,只差3個月;第二,都是客家人,張是福建閩西客家人,劉是廣東寶安客家人。張浚生說:「客家人見客家人,幾句客家話一說,就特別親切。」

  初來埗到即認識新界王

  張浚生剛剛到香港時,有人介紹香港有兩位「新界王」,一位是張人龍,一位是劉皇發。「王」,並非霸道的「王」,而是指在新界原居民中有很高聲望的人。

  在回歸祖國的過程中,新界原居民的貢獻很大,得到國家高度肯定,國家已認定新界原居民是愛國的族群。新界本來就與港九不同,香港是於1842年南京條約割讓的,九龍是1862年北京條約割讓的,而新界是1898年英國強行向清政府「租借」的,租期是99年,因此管治的方式不同,所以新界一直沿用大清律例。

  低調捐浙大百萬不留名

  劉皇發這位「新界王」,第一,是一位樸實含蓄的人;第二,他的愛國立場非常堅定;第三,在新界有威信,新界無論發生什麼事,只要劉皇發一站出來,大家都會聽他的;第四,他樂善好施,除了在香港的各項公益事業中他經常捐款外,上世紀90年代,他還捐給浙江大學100萬元。由於發叔行善低調,不為人知;張浚生1998年自港回到浙江大學後,翻閱香港人捐款給浙大的名冊時,發現漏了,沒有他的名字,特地交代加上劉皇發的名字,因為張浚生知道劉皇發的確捐過100萬元給浙江大學,當時陪劉皇發到浙大的還有大公報副總編輯陳彬,所以浙江大學聘他為顧問教授。劉皇發的言談沒有慷慨激昂,沒有豪言壯語,但他很踏實,實實在在的做人。

  感其真心誠意愛國愛港

  劉皇發自中英談判期間,中英聯合聲明簽署,直到順利回歸,做了大量的工作,都是出自肺腑真心誠意的擁護國家,愛護香港。新界原居民對國家的感情的確比其他地方更加深刻,因為《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是租借給英國99年而已。我們可以從民俗中看到新界保留了很多我國的傳統文化。

  張浚生親眼看到所有回歸過程中的重要活動,劉皇發全部都有參與。他概括的表示,「劉皇發所擔任的公職:﹙一﹚1985年「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二﹚因為彭定康破壞了直通車的安排,國家提早進行收回香港的籌備工作,於1993年成立特區「籌委會預備工作委員會」,他是委員;﹙三﹚1994年,國務院港澳辦與新華社香港分社聘請一批港事顧問,他是他第一批的港事顧問;﹙四﹚1995年特區政府籌委會正式成立,他是籌委會成員;﹙五﹚1997年成立「臨時立法會」,他是臨時立法會議員。從1985年到1997年回歸過程中的各項重要工作,他無一項是缺席的,這說明了他在新界的高威望,代表新界同胞對中央政府有關的政策給予堅定的支持。」

  作者介紹

  廖書蘭博士,祖籍江蘇武進,出生臺灣臺北,定居香港。香港珠海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國際筆會香港中國筆會會長、香港新界鄉議局議員,臺灣中華僑聯總會常務理事。著作有《黃花崗外》、《煙雨十八伴》、《書蘭中英短詩選》、《放飛月亮》,《新界地方文化與鄉議局關係研究》付梓中。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