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42

記憶與投資決定

2015-12-21
来源:香港商報

  許多實驗也指出,大多數投資者并非是標準金融投資者而是行為投資者,他們的行為不總是理性的,也并不總是風險回避的。

  渣打集團上升8.6%

  上周,美國聯儲局宣布十年以來首次加息,上調利率四分一厘。而香港金融管理局亦將貼現窗利率調高。翌日銀行股受追捧,其中渣打集團(2888)更上升8.6%,表現十分出眾。

  當然,就如要取得成績進步獎一樣,要勝出的重點要有兩個,第一是進步;第二是以前成績足夠差。其中其實第二點比第一點更重要。始終從零分進步的空間比九十分進步的空間要大得多。

  回說渣打,在加息公布后,渣打香港亦發聲明表示,其最優惠貸款利率維持不變於年息5.25厘,同時港元儲蓄戶口利率亦維持不變。換句話說,其實渣打的收支情况并未有甚麼大轉變。因此可見其大升主因是心理多於實際。

  投資行為多以「記憶里的我」作準

  筆者記得卡納曼教授曾經有過一個頗精采的演講,內容是分析「經驗中的我」與「記憶里的我」,怎麼影響人的判斷與抉擇。卡納曼教授是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其貢獻是「把心理學研究和經濟學研究結合在一起,特別是研究在不確定狀况下的決策」。

  在該演講中,卡納曼教授舉了一個例子,有一個人在聽交響樂,原本很陶醉,沒想到結束時,突然出現尖銳刺耳的聲音,破壞了整體聆聽感受。尽管享受的時間有二十多分鐘,最后的那個一秒不到的聲音,卻是他對整個聆聽感受的記憶。感覺的好或壞,無關於整體經驗,而是最后那一點記憶。

  我們的腦海里對人生的每個有記憶的事件,所留下來的記憶,其實只有三秒鐘。回看許多投資者的投資行為,其實很多時候都是以「記憶里的我」作準。

  英國格林大學會計及財務學高級講師

  會計及財務學學士課程主任梁港生

  (逢周一刊出)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