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片 | 理工大學航天工程團隊成員:希望未來投入到大灣區建設中

2021-06-23 22:46
來源:香港商報

    「航天科學家團隊進校園」暨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公開講座活動23日起在本港陸續舉行。帶領團隊參與航天工作的香港理工大學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吳波教授説,參與航天工作印象最深刻的,是幫助天問一號探測器在火星順利着陸。

    吳波透露,天問一號的環繞器2月份進入軌道以後,從3月份開始就陸陸續續的拍了預選着陸區大量的高分辨率的圖像傳回地球。團隊3月中旬拿到國家傳過來的高分辨率的圖像,但他們只有一個半月的時間來處理這些數據。他們要由這些圖像生成三維地形模型,還要分析預選着陸區大量的撞擊坑、石塊以及火山等等有可能對着陸區造成危險的地貌特徵。

    吳波説,團隊在五月初把結果提交給國家航天部門,最後天問一號着陸點正好就在團隊建議的其中一個着陸橢圓的中心的附近,他們覺得非常欣慰。

    身為香港理工大學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吳波教授團隊成員的李兆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她在參與航天工程工作期間,印象最深刻的是從接到這個任務到完成任務只有短短的三個月的時間。在這三個月的時間里,他們要完成從最開始對航天器的認知,到最後給出一個非常完美的結果,時間非常緊,任務量也是非常大的,團隊成員扛住了非常大的壓力。

    李兆津舉例説,在設計地貌分析的方案時,開始的方案也可以達到80%-90%的精確度,但後來團隊發現一個更好更精確的方案。儘管那時已經離截止日期非常非常近了,但在吳波教授的帶領下,團隊還是決定推翻以前的方案,用最新的方法全部重新做過,最終趕在截止日期前幾個小時正好完成了任務。

    李兆津説,來香港參與研究兩年多時間,感覺香港的科研能力是非常強的,相信這次頂級的科學家來到香港會更加鼓舞香港青年人投入到香港的科學建設中。對於個人的未來發展,李兆津説要看未來的發展機會,但她個人非常希望投入到大灣區的建設中。

    先後參與過嫦娥五號和天問一號兩個航天項目的軟件工程師譚偉明(Sky)表示,印象最深刻的是航天項目對產品穩定性的要求很高,所以他們要在交付的時候要確保產品的質量要是完美,有任何一點小問題都必須要解決,這些都令研發或產品製作付出的心血,比一般產品大很多。

    譚偉明説,在推廣創科方面,香港政府可以將力度加強一些,希望可以撥多一點資源或讓更多人知道,香港其實是有參與這類型的創科活動。對於國家的發展,譚偉明建議香港青年人多看多走, 有機會就要參與。這種方式去了解好過聽別人說,自己的體會應該是最真切。(記者 木子 視頻 阿留申)

[責任編輯:劉深]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