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投资招商

专家:「一带一部」催生 湘南大商机

2014-06-11
来源:香港商报

  去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首次提出了湖南「一带一部」的区位优势,并被写入了今年湖南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家表示,「一带一部」是指湖南处在沿海的后方、内陆的前沿,连接南北;同时长江也流经湖南境内,贯通中西;各种交通网络也以湖南长沙为重要的交通枢纽,这也意味着湖南将成为多个经济带的结合部,未来可获得的政策支持不容小觑。此外,湘南地区劳动力与土地价格相对低廉,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日渐完善,更成为承接珠三角和港澳地区产业转移的首选,未来的开发价值不可估量。

  1.地理区位获中央再定义

  去年11月初,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首次提出了湖南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一带一部」成为中央对湖南的新定位,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五局有限公司董事长鲁贵卿认为,今年政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一带一部」的概念,这是湖南战略发展的新机遇和战略地位的新认识。

  鲁贵卿说,在中国经济大格局下,湖南经济地理的位置实际上已发生了变化。包括长沙、岳阳在内的长江中游城市圈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第四极。「现在『长三角』由长江往纵深发展,中国南北由京广线串起来,东西有沪昆线,经济发展的龙头北京、上海、广州都联了起来,长沙就是交会点。」

  「中国东部发达,西部比较困难,两头『水位』不同。只要把两端一打通,『水位』就会持平。」怎么来带动西部发展?鲁贵卿说,这就需要过渡带,对湖南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在他看来,东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制造业人力资源等成本高,而湖南有成本优势,通过这些年的发展,具备了造血功能,出现了一些千亿产业。是次政府工作报告把「一带一部」特别提出,显示湖南对其区位优势的再评估。

  2.「一带一部」延长外商投资半径

  具体来看,「一带一部」给湖南带来何种优势?湖南省社科院教授张萍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首要的突出优势,就是「一带一部」是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体现了中央决策的高度。

  作为「一带一部」概念最早的研究学者,张萍早在1987年就曾提出,湖南处于沿海的后方、内陆的前沿,连接南北、贯通东西。到今天,中国的大交通网络在湖南实现了这个布局。从南北来看,从东北哈尔滨到北京、从北京到港澳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动脉是连接贯通的,而湖南长沙是其中的重要交通枢纽;并且,京广高铁也已经开通,长沙亦将成为这条高铁中的重要一站。另外,贯通东西部的两个大动脉,沪昆高铁,起点在上海,经过杭州、长沙、贵阳,终点在昆明。目前,沪昆高铁从上海到长沙已经开通,预计明年可开通长沙到昆明。而长沙正处于沪昆高铁的中间站,是毫无疑问的交通枢纽。

  张萍认为,「一带一部」的提出,令长沙的交通优势被再度放大。能够用最低的成本辐射最大的范围,成为近来许多外资企业纷纷落户湖南的原因。不仅如此,在湘投资的外商,其投资半径仍在逐步扩大,从长株潭扩大至了湘南地区。

  张萍并表示,为好体现「一带一部」优势,湖南已规划了四个板块进行分类制造,核心板块是长株潭,第二个板块是湘南地区,第三个板块是洞庭湖,第四个是大湘西。长株潭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湘南是国家产业转移基地、大湘西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就是国家扶贫基地了,而洞庭湖生产经济区,在2013年经国家批准,也成为国家战略生产试验基地。这四个板块目前均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地位,以长株潭为核心的湖南对外资的吸引力大大提高。

  3.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优势独特

  从产业转移方面看,湖南优势巨大。张萍说,湖南是农业大省,农业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而成本较低。并且,从住房和土地价格来说,以如此之大的优势,长株潭的住房价格在全国城市中,排倒数第二位,土地价格也相对较低。港商在湖南所能投资的比较好的领域是畜牧业和高端制造业,在湖南,这两个产业附加值比较高,潜在价值比较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目前主要还是面向珠三角。湖南是中国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主要集中于湘南地区与珠三角联系比较紧密的3个城市,毗邻优势凸显。而在基建方面,湖南交通网络发达,虽然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并不高,但已经做好了迎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准备,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在加上相对较低的人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使得湖南具备其他省份所不具备的,承接珠三角和香港地区产业转移的能力,是一大发展优势。

  陈耀认为,湖南南部作为国家的产业转移基地,具备很多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政策优势,并且整个湖南的工业化仅仅处在中级阶段,城镇化相对发达省份也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这些差距在「一带一部」的区位优势之下很容易转变为发展的潜力。这样看,湖南的发展前景是可以期待的。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导师李晓青认为,区域的要素禀赋差异是区域产业互补性的前提,区域间产业的梯度性为区域融合提供了可能。

  湖南地广人多,矿产品、农产品资源都很丰富,这些资源正是广东经济快速发展所必须的。要素的流动支持了广东经济的持续发展,要素的不完全流动又吸引了一部分产业赴湘发展,成为产业转移的直接推动力。基于不同要素禀赋所形成的产业梯度格局为产业转移提供了可能。珠三角地区正面临国际产业调整和升级,必然有部分产业难以适应当地高地价、高工资、高环保要求等压力而外迁转移。湖南与广东省存在明显的产业梯度差异,如劳务成本低于广东省约40%-50%,工业用水价格比广州等发达地区低近30%,综合营销成本只相当于广东74%,湖南正是利用这些优势条件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利用丰富的土地、水、热资源,大力发展创汇农业,建立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

  4.长沙物流业或成待掘金矿

  在今年湖南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一带一部」进行了精辟的阐述,那么,以长沙为中心,湖南如何抓住是次重大发展机遇?

  长沙通程实业集团副总经理侯跃认为,「一带一部」的定位指出了湖南的区域特点和希望。湖南计划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应该说也是切合这个定位的。公路、高铁、铁路、航电枢纽包括航空,长沙的交通优势、物流优势应该还是很明显的。通程的现代物流中心也是奔着这个目标去的。市场是两个很关键的要素,人流和物流。首先得有人流,人流的集聚需要物资,物流就会向人流集中的地方流动。物流不会自己跑,必须要有人来推动物流。那么人流和物流相互叠加的集聚,就会形成很大的市场。

  长沙市工信委党委书记、主任赵跃驷表示,中央对湖南所处在中国经济板块中间「一带一部」的定位是非常精准的。长沙所处的位置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性中心的位置。实际上高铁的建设说明了这一点,以长沙为圆心,500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圆,有3亿人口的集聚,以1000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圆,有7亿人口的集聚,区位优势凸显。

  赵跃驷认为,「一带一部」的定位,使得长沙处于巨大市场中心位置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出现了汽车厂聚集的情况。未来中国汽车制造业,可能其他的成本都会趋于一致,材料成本、制造成本、管理成本、营销成本、人工成本可能大家都会做得差不多,但是决定企业有没有盈利,有没有利润的,可能是物流成本。

  他说,比如从北京运一台车到长沙能够获得利润,但是运到广州和南宁成本更高,导致利润降低。那么如果在长沙进行汽车制造,则运往上海、北京、成都、西安、南宁的物流成本基本是均等的。赵跃驷把中国的地图与欧洲地图作对比,认为长沙的位置相当于欧洲的法兰克福。他说,如果未来把长沙建成亚洲的法兰克福,国际航班在长沙降落,通过高铁再分散到中国各个地方,长沙未来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

  5.湘南可享承接转移特殊政策

  由于与珠三角毗邻,湘南地区与长沙的发展战略大不相同。大湘南是指湖南的郴州、衡阳、永州。湖南「十二五」规划在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表述中,对「加速崛起湘南」的提法是:充分发挥湘南区位、资源优势,重点对接粤港澳和北部湾经济区,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抓住机遇大力承接产业转移。

  有论者指,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它地处梯级过渡地带,拥有土地面积57153平方公里,人口近1800万;2008年三市GDP达2346亿元,约占湖南全省的23%,举足轻重。如何发挥其独特区位优势,使之成为湖南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接受粤港澳经济辐射的先行区域,一直是湖南决策层次思考和探寻的重大课题。湘南三市,紧邻广东、广西、江西三省区。是湖南省面向南部沿海地区的战略要地,已经逐渐成为东、中、西三大梯度承接的重要地带,有望成为珠三角区域经济中重要的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出口加工基地、能源基地、优质农产品基地和旅游休镕基地。

  研究表明,从区位条件看,作为珠三角对外辐射的第一梯度区,大湘南是沿海产业转移的理想之地。因为其原材料采购半径与制成品发送半径又比沿海大为缩短,而且可以全方位360度地辐射出去,投入的产出率高。

  此外,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有明显的政策优势。2007年,湖南省确定了敞开南大门,对接粤港澳的方针,加快推进湘南大开发。在产业政策方面,支持三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对纳入省50个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投资超过5000万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发展项目和纳入省「双百」工程的重点技改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在土地利用方面,加大对三市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园区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先保障其用地需求;并在财政金融方面,重点提高财政新增增量在市县留成的比例,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加大对湘南地区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和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研发产品的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对县域经济、新农村建设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责任编辑:劉深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