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新港,邁入全球內河第一方陣

2017-06-13
来源:湖北日報

  武漢新港空港綜合保稅區陽邏港園區

  湖北日報訊 記者 成熔興 通訊員 黎云 余瑒

  萬里長江穿城而過,武漢因此而雄宏。

  1917年,孫中山《建國方略》將武漢描述為“溝通大洋計劃之頂水點”、中國內地“與世界交通唯一之港”。

  2011年1月,《國務院關于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出臺,將重慶、武漢和上海明確為長江上、中、下游三大航運中心。

  過去5年,武漢新港勠力奮進,集裝箱吞吐量突破百萬標箱,成為長江中上游第一大港,躋身世界內河第一方陣;港口“朋友圈”遍及瀘州、成都、重慶、岳陽和九江,成為中西部最佳“出海口”;與漢歐班列“鐵水聯運”,西接“一帶”可達西歐、中亞,東進“一路”可抵日韓、東盟,承接全省80%外貿運輸任務。

  從溝通大洋的“頂水點”、中國內陸的“出海口”到長江中游航運中心,武漢航運始終肩負著國家的期盼與希冀。

  戰略“鈕扣”銜接兩大國家戰略

  2011年初,武漢新港貨運吞吐量突破億噸不久,集裝箱吞吐量僅65萬標箱,“江海直達”航線剛剛復航。與重慶、上海相比,武漢港口碼頭的吞吐力、經濟腹地的支撐力、航線網絡的輻射力、航運服務的軟實力,差距較大。

  省委省政府、武漢市委市政府戰略方向明確:武漢新港要落實國家戰略,發揮黃金水道潛力,建設對外開放高地,建成長江中游航運中心。

  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武漢新港該怎么辦?

  武漢新港管委會主任張林說,以前說武漢是“溝通大洋之頂水點”,其實是站在國內看國外:中西部地區出口貨物在武漢登船、入江、出海,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武漢確實是最佳“出海口”。在新時期,武漢新港的意義已遠不止于此。

  從物流方式上看,以陽邏港為起點,順長江而下,經上海出海,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鐵水聯運廣聯中西部,登中歐(武漢)班列出關,可深入“絲綢之路經濟帶”腹地,“也就是說,武漢已成為立足長江經濟帶,銜接一帶一路的關鍵戰略鈕扣。”

  從產業集聚上看,自人類邁入海洋經濟時代以來,海洋、河流與港口就成為工業文明的搖籃,英國倫敦、美國紐約、中國上海,莫不依托港口而興,至今仍是全球信息、科技、金融、貿易中心。在長江經濟帶上,武漢航運中心不能只是“大碼頭、大港口”,而是集合物流、制造、金融、結算、商業等全供應鏈要素的綜合體,“武漢航運中心要立足服務和創新,轉動力、聚產業,變成推動長江水道‘黃金化’的發動機。”

  降本增效提升區域競爭力

  “十二五”期間,圍繞打造空、江、海、鐵、公多式聯運的外向型國際物流大閉環,武漢市迅速打出一系列“組合拳”。

  港口是骨架。武漢市投入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53億元,完成楊泗港搬遷,形成以陽邏港集裝箱為核心,漢南、江夏汽車滾裝加快發展,全域重件、散貨和液體等門類齊全的港口群。

  航線是動脈。武漢開通至上海洋山港的“江海直達”航線;通過水水中轉和鐵水聯運承接瀘州、重慶、宜昌、荊州、岳陽、九江等地貨源;開通“瀘漢臺”“武漢—東盟四國”“武漢—日韓”等一批近洋品牌航線,可通達7個國家和地區。

  產業是血液。武漢新港充分發揮航運對內、外貿企業和進出口的支撐拉動作用,支持汽車、石化、造船等制造業和京東、招商局物流等物流業沿江臨港布局,拉動產業投資逾1000億元。

  聯運是翅膀。武漢市開通漢歐班列,回程貨量、線路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并與港口開展了聯運。陽邏港水水聯運比提升到39%。武漢新港鐵水聯運示范項目今年將完工。

  物流通道的改善與暢通,為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江海直達”航線開通5年,武漢至上海單個標準集裝箱平均運價下降約40%,運輸時間縮短3至5天。按去年90萬標箱計算,為相關企業降低物流成本4.5億元以上。

  企業則用“腳”投票:通過該航線運輸貨物的外貿企業,由開行之初的423家增加到778家,增幅83.9%。“江海直達”及近洋航線累計運輸集裝箱近百萬標箱,運輸總貨值超460億美元。

  筑巢引鳳做大產業集群

  裝貨運貨、造船修船,只是航運基本業務。現代航運服務業,才是掌控和支配世界航運業的核心“軟實力”。

  以倫敦港為例,其貨物吞吐量早被擠出世界前十,卻一直是全球公認的航運掌舵人。因為這里發布的波羅的海指數是全球航運發展的晴雨表,全球一半的油輪租賃、船舶交易以及干散貨租船業務的三分之一均在此完成……

  立足長江,武漢航運中心提出了“平臺—產業”戰略:即依托航運中心服務平臺,吸引臨港型大產業沿江臨港布局。

  武漢航交所去年正式運營,年交易額10億元,今年一季度完成9.35億元;航運物流電子數據交換平臺(EDI)建成投入使用,武漢電子口岸公司注冊成立,貿易便利化基礎平臺——武漢電子口岸·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全面實施;武漢新港空港綜保區實現港區聯動,如期通過國家驗收;已建成陽邏港國家進口肉類、糧食、水果指定口岸,啟動建設多式聯運海關監管中心;長江航運產業研究中心組建運行,LNG產業鏈、港航岸電、港航裝備監測和智能港航4大產業項目啟動。

  物流通道的完善與航運服務平臺的建設,支撐了汽車、石化、航天、物流等一大批產業沿江、臨港布局,帶動近千億元投資。中遠海運、中外運等大型航運企業將航線運力及航運金融、航運結算等航運高端業態資源向武漢集中,提高了區域航運產業集中度,推動了產業升級。

  下一步,武漢將選址建設武漢航運產業總部區,集中布局新港海關、商檢、金融、物流中心、高端酒店等,最終將形成一座集聚金融保險、信托服務、科技研發、商務產業等功能于一體的高端現代服務商務區,為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大武漢,把“港”文章做得更精彩。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