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北 > 本地新闻

武汉市长万勇:争当全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2018-03-08
来源:香港商報網

万勇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李映华 见习记者杜一可报道:3月8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全体会议在代表住地举行,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市长万勇表示,武汉市要争当全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万勇说,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大力推进了武汉的发展,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这场接力赛,大家都想跑精彩。去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关心支持下,可以说去年工作最大的特点是创新,大大小小拥有几十项,其中有几项还在全国推广复制,比如投贷联动、为外籍人才服务、放管服改革等等。去年最大的亮点应该说是招商引资,去年我们共引进签约项目资金是2.58万亿,实际到位资金8227亿。

  万勇介绍,去年武汉获全国唯一城市创新奖,武汉居全国十大幸福城市榜首。这是武汉的光荣。

  争当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万勇表示,武汉市今年的工作,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记总书记2013年7月在视察湖北武汉时提出的“四个着力”,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进一步强化主中心地位。要紧扣高质量发展,争当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怎么样当好排头兵,突出三个高:

  第一,经济发展高质量。具体有“五个狠抓”。

  一是狠抓万千百工程。万千百工程就是要打造光电子信息和汽车间零部件的世界级的万亿产业集群,千就是打造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健康食品等若干个中高端千亿产业。百就是要培育和引进一批国际化的百亿企业,构成了万亿产业集群,千亿支柱产业,百亿企业的新格局。

  二是狠抓四个国家新基地。第一个基地是国家存储器基地,我们第一个项目就是存储器,第一个工厂月产10万片的镍工厂今年会点量,明年会量产,同时我们围绕芯片规划是30万片,上游的设计、封装,下游的器件和应用系统,建立存储生态产业链。第二个基地是商业航天,主要是围绕火箭及发射服务、材料、地轨卫星和系统应用四个领域展开。我们现在建设如火如荼,航天产业基地建设热火朝天。第三个基地就是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这是目前为止全国唯一的一个基地。主要是要以建设国际一流的网络安全学院为切入点,要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云计算,网络安全学院,我们是全新的理念和办法来做。就是PPP加EPC来建,投资50个亿以上,我们建好了以后,请武大和华科大,我们把校舍办好,他们去办学。第四个基地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基地,主要是围绕汽车的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连化这四化来部署下一代汽车。比方说无人驾驶,中国第一台从郑州跑到武汉的全程无人驾驶是武汉的企业,还有第一台常温常压储氢技术的大巴车也是在武汉下线的。

  三是狠抓创新主体培育,简单的说就是我们实施“一五”工程,就是今年培育1家以上的独角兽企业,500家森林企业,1000家小中型企业和新增500家高新技术企业。

  四是狠抓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见效。我们今年把每个月的3月7号定为招商引资新项目开工的时间,当年引进项目我们要开工三分之一,往年引进项目要开工三分之二。

  五是狠抓招才引智,继续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这是塔基,塔身还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今年计划400人,塔尖是要加大引进诺贝尔奖及世界领军型产业科学家20余人。这是我们经济发展要高质量。

  城市建设要突出高品质

  武汉市要从四个方面加快城市建设,具体为: 一是加快建设长江新城新区。国家建设长江新区方案已经申报,各个部委也正在抓紧会审。我们当前主要要从规划、控管、收储、建设方面做文章。

  首先是要建立健全规划体系,向雄安学习,对标雄安。在这个区里建设三个区,就是新民营经济校友经济创新区、军民融合示范区和国际经济合作区。

  二是加快地铁战略型提速。武汉加快推进正在在建的13条地铁线,今年还要通两条以上,保二增三。通车里程就达到285公里,在全国排到第5位。同时,武汉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现在正在加大武汉大都市圈的轨道交通体系的规划。

  三是加快提升东湖绿道文化内涵。绿道1、2期建了102公里,今年主要是在文化内涵、环境和配套服务上下功夫。让市民漫步湖边,畅游湖中,走进森林,登上山顶。争取把东湖绿道要打造成生态最好、风景最美、文化最浓、人气最旺的绿道,世界级的绿道。同时借这个机会,把东湖建成世界名湖,生态典范,城市绿心,最好景区。

  四是加快一批精品赛事。明年10月武汉要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这是第一次在中国举办。今年的35个场馆,其中有33个比赛场馆要基本建成,217条道路环境改造要完成。

  解决民生六难 变六难为六顺

  武汉市要解决民生六难。变六难为六顺。

  一是停车难。今年要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5万个,另外还要建相结合的地下停车场1.3万个,加起来是2.8万个。 二是幼儿入园难。现在在园的幼儿是30.2万人,武汉已经配建好和正在配建的要加快移交,解决7万个,去年出台了一个新政,建12万平米,聚居1200户以上的要新配建幼儿园,至少是9个班额。

  三是小孩看病难。武汉全市二级以上的综合医院都要开儿童病区,三级以上的医院都要开急诊,今年要新增600多个床位,新增150个儿科医生,新毕业之后从大四开始,跟签约,一年给补助3万块钱。

  四是大学生住房难。武汉已经启动了第一个青年城,今年年底可以上市,规划有14个,今年还要开工2-3个,一个青年城是平均大概解决2.5万套,这个青年城可以低于市场价,八折购买保障房,八折租到租赁。

  五是老旧社区上下楼难。今年开始武汉要在多层住宅的小区加装电梯试点,这个困难我们要破解。

  六是老年人养老服务难。武汉90%以上是居家养老,问题在居家养老没有机构服务的内容,武汉就用互联网+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去年探索了四种模式,现在主推。第一种模式就是以助残切入的智慧养老模式,第二种模式是社区签约服务模式,第三种是以街道为单元的辐射模式,第四种是以机构为主的统分结合模式,四种模式正在大力推进。

[责任编辑:朱剑明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