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揚帆遠航》獻禮建黨百年

2021-03-04
来源:香港商报网

 
    全國兩會召開前夕,一首節奏輕快、悅耳動聽的歌曲《揚帆遠航》在互聯網和微信圈裏熱傳,受到讀者、聽眾的關注和喜愛。昨日,記者在蓉採訪了這首歌的創作團隊和部分聽眾朋友。
 
作詞作曲王富強近照
 
    採訪中得知,《揚帆遠航》由著名歌曲作家王富強聯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楊晏鈞先生共同策劃推出,由王富強、楊晏鈞作詞,王富強作曲。
 
    歌曲作詞楊晏鈞曾先後在銀行、政府、企業、部隊任職。他說,我們唯有「腳步鏗鏘」、「同舟共濟」、永遠「奮鬥在路上」,才能讓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才能夠一路「歌聲飛揚」。
 
    《揚帆遠航》的主創王富強是全國著名的詩人、歌曲作家和文藝評論家,是中國作協、音協、評協、志協會員和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常務理事,被譽為 「能唱的詩人,能詞的作曲家」、「多棲高產作家」,現供職於四川省文聯。其四年中小學教師後一直在鄉、縣、市、省四級黨政機關工作,曾擔任廣安市作家協會首任副主席兼秘書長、蓬溪縣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縣長等。資料顯示,王富強在其工作和生活過的每一個地方都用文藝作品留下了深深的痕跡。其作詞、作曲的《祖國戀》《祖國您好》《七一戀歌》《文藝永遠把你陪伴》《愛在成都等我》等歌唱祖國、頌揚人民、禮讚時代、抒寫生活、助力公益的歌曲作品深受老百姓的喜愛,有的作品已在全國各地傳唱了近40年。《魅力川女一幅畫》等僅有的全省性行業形象歌曲的詞、曲都是出自王富強的手筆。
 
作詞楊晏鈞近照
 
    王富強說,「歌唱祖國,頌揚人民,讚美生活,褒揚先進,擁抱時代,激情人生」是他作品的永恆主題,「感恩祖國,為黨祝福」完全是其作為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和中華兒女源自內心的樸素情感!據悉,《揚帆遠航》是王富強新年裏推出的獻禮建黨百年的系列原創歌曲之一。
 
    全國勞模雷樹福欣喜地說:「《揚帆遠航》思想健康,滿滿的正能量。聆聽歌曲,得到了藝術的享受,受到了思想的啟迪。這是一份精美的精神食糧!」
 
    中國音樂文學學會理事、樂評人洪莉平說:「歡樂的風,吹起幸福的浪;灑滿陽光的航程上,鏗鏘的腳步,踏出百業興旺的輝煌。《揚帆遠航》用滿眼的好風光,唱出了乘風破浪的好時光;用飛揚的歌聲,托起綴滿星辰的夢想。」
 
歌譜
 
    中國冶金作協副主席、包鋼作家協會主席崔美蘭說:「好的歌曲除了聽覺上的美感之外,更具有文字上的象徵意義。生活在繁花似錦的新時代,偉大的中國正在闊步向前。歌曲《揚帆遠航》正好反映了新時代的人們心理感受。悠揚的旋律像傾情訴說,像奔走相告,像歡欣鼓舞。歌曲不僅有凝聚力量的呼喚,更有揚帆遠航的鏗鏘。」
 
    廣東作家白雪說:「《揚帆遠航》抒發了生活的美好和希望,一如『詩和遠方』,都讓人心之嚮往。人生的路上,有風有雨更有艷陽,只要有理想就有擔當。使命在肩,啟航的號角已經吹響,奮力拼搏吧,同舟共濟,終能擁抱輝煌。這是一首激情澎湃的歌曲,充滿了鼓舞人心的正能量。」
 
安林書法
 
    在京工作多年的老幹部李軍生說:「《揚帆遠航》振奮激昴,百聽不厭。我相信這首歌會鼓舞千萬人為中華崛起奮力拼搏。」
 
    貴州省退休老幹部王克龍聆聽歌曲《揚帆遠航》後留言道:「好消息好風光幸福蕩漾,陽光路山水綠百業興旺。歌聲美人心齊拼搏路上,復興號聚力量揚帆遠航!」
 
    84歲的天津音樂家王音宣認為:「《楊帆遠航》一歌,節奏鮮明,鏗鏘有力!高低有起有伏,長短有曲有伸,富有青春的活力和動感。和聲部分層次清晰,而又和諧統一。充分表現新時代中華兒女意氣風發、勇往直前的豪邁氣質!值得讚賞!」
 
    四川樂評人樊明君說:「江流宛轉,月照花林。陽光路上,青春在蕩漾;綠水青山,百靈在歌唱。歌曲以歡悅溫婉的女聲音域,用曲徑通幽的起承轉合。讓力量凝聚,把號角吹響,《揚帆遠航》,響徹雲霄,展翅翱翔。」
 
    70多歲的吳榮安對記者說:「《楊帆遠航》是一首表情達意、直抒情懷、盪氣迴腸、催人奮進的勵志歌曲,是一首政治與藝術完美結合、充滿正能量的藝術歌曲。婉約中包含着激情彭湃,既像諄諄教誨,又似娓娓談話,音樂中蘊藏着催人奮進的力量!」
 
    四川大學客座教授李誡勉認為:「《揚帆遠航》不是要簡單謳歌現實的美好,而是用心良苦地要回答如何在民族復興道路上揚帆遠航,實現民族振興之夢。《揚帆遠航》的曲子譜寫得非常好,非常有利於調動受眾的情緒,快速進入與歌曲共鳴的準備狀態。根據歌詞突出的抒情性要求,曲調迅速而自然地轉入舒緩狀態,如行雲流水,溫馨潺潺,達成曲調與歌詞的水乳交融。」
 
    「《揚帆遠航》既有博大的中國情懷,也有宏大的中國氣派。中國的大舞台,特別需要像王富強這樣初心堅韌使命剛強有定力和可持續大愛的優秀藝術家,激情綻放中國的大情懷,盛情展示中國的大氣派!」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常務理事、黑龍江歌詞作家張書君如是說。
 
    《揚帆遠航》一問世即受到讀者、聽眾和網友的喜愛,並被一些單位和個人搶注為手機、座機的彩鈴和鈴音,一些書法家還以書法形對歌曲進行了演繹,亮相於書法展覽、網絡平台和微信空間。(記者 梅超)
 
[责任编辑:薛正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