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綿陽非遺文化—平武跳曹蓋

2021-03-05
来源:香港商报网

 
    「白馬藏人曹蓋面具」是指產生並流傳於四川盆地北沿,川甘陝交界部,平武縣白馬藏人聚居區的一種驅邪、祭祀、祈福的舞蹈中使用的面具。白馬藏人歷來信奉原始的自然宗教,每年的正月各寨子都要「跳曹蓋」祭祀山神,祈禱來年風調雨順、無病無災。
 

平武白馬藏人人家
 
    田虎塔作為家族的第五代傳承人,從小便跟隨父親學習跳曹蓋及曹蓋面具雕刻技藝。「曹蓋面具是我們祖輩一直流傳下來的一種神靈,在我們白馬人心中是一種非常神聖的神靈,因為它能保佑一方平安,有驅邪、攆鬼的作用,將妖魔鬼怪驅走。我們每年的初十初五都會跳大型的曹蓋,但每個寨子跳曹蓋的時間也各不相同,保佑一方水土平安,有賑災、祈福、消災的作用。」
 
    製作曹蓋是一個漫長而又嚴謹的過程。為了尋找合適的木材他們總是早出晚歸、跋山涉水,白馬人認為大山賦予樹木神力,而這一股神力,就是白馬人對曹蓋的信仰。「我們在雕刻曹蓋面具取材的時候以前我們選取的是千年杜鵑,羊角木,這些材料雕刻起來是非常好的,既不會裂開也不會蛀蟲,但是現在這樣的材料已經非常難得了。現在基本上是使用柏樹和白楊樹這一類的材料,不會起毛也不會裂,還有一種泡松感,這些材料也很好。」
 

白馬藏人「跳曹蓋」祭祀山神、祈福
 
    在最初取樣的時候,雕刻者就會根據所刻面具的大小、形狀、長短,將木材從中劈破成對稱的兩塊用於雕刻。在物資匱乏的古代,雕曹蓋只有用一把斧頭來完成,但現在的曹蓋雕刻用具已經拓展到了有三十餘種。「我現在用的就是這些工具,比如說這個弧形的,就比較好用來雕刻眼睛部位,還有像這些小工具可以用來雕刻牙齒、嘴角這些部位,還有這個,有的比較寬的地方就可以用大刀。」
 
    雕刻之前先要勾勒出眼睛,眼睛是定位的基礎,然後再是額頭、眉毛、鼻子、嘴巴、獠牙,順序不可變更。初步的雕刻也是從眼睛開始下刀。「雕刻眼睛的話這個部位是一種弧形的,就要用這種弧形的刀具來雕刻,形態相符的工具用起來就比較方便順手,雕刻的主要技巧在於用力、用力的分寸,有的地方要輕要慢,如果你全部用力的話(木屑)就會彈出去,彈出去就會可能會導致誤差。」
 

技人雕刻曹蓋面具
 
    傳承人會根據初步規劃的輪廓形象,按人頭比例,把眼、鼻、口、耳、頭飾等先雕刻出來;當正面成型以後再用一字平底刀結合鑿擊的方法將背面掏空、掏空以後一個曹蓋的重量大約在4-5斤不等;接下來再用小型刻刀對各個部位進行細緻的修理和完善。
 
    實際上在古代,白馬人是用礦物及植物來提取染料的,他們信奉自然,相信這些五彩同樣是大山的恩賜。上色時一般會根據角色的特點在面部着色,面部色譜通常用對比較為強烈的原色為主調,然後再在其上勾畫各種紋飾。曹蓋男像多為滿臉橫肉,一對圓圓的眼球凸起,像傳統雕塑中的龍眼;女曹蓋像肌膚柔和些,鼓一對鳳眼,讓人生畏。「曹蓋面具沒有那麼的慈祥,因為就是需要凶神惡煞才可以把鬼怪攆走,如果太慈祥了和菩薩一樣,那麼妖魔鬼怪就根本不會怕了,越凶越能夠攆走妖魔,這就是曹蓋面具的形象。」
 
    曹蓋的雕刻技藝都是代代相傳,這是一份職責,也是一份堅守。在跳「曹蓋」時通常要五六個人,他們頭戴曹蓋面具,反穿長皮袍,手執氂牛尾或木刀,隨着鼓鑼鈴聲,跳一種專門的舞步,按照白該的指令驅惡護法,完成整個驅邪祭祀活動。「關於曹蓋的來源歷史已經相當悠久了,白馬人存在的時候就已經存在曹蓋文化了,因為祖先說的這是一種神靈,從神山里走出來,保護了一個寨子的安全,所以我們崇拜大自然、崇拜山水、也崇拜我們信仰的曹蓋神靈。」
 
    這些令人震撼的手藝和色彩,在刻刀下綻放光華,這些彌足珍貴的文化時就是白馬人歷史的記憶和精神寄託。對於他們而言,傳承,就是最長久的團聚。(張寶杉 鍾小明)
[责任编辑:赵书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