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學聯懷恨 對話難關重重

2014-10-23
来源:香港商报

  觀察兩小時的對話,可以看到政府與學聯各五位代表所發表的觀點。有以下幾點值得關注﹕第一,對話效果所見,雙方的分歧仍是天南地北,基本上是沒有妥協的空間。再有第二輪的對話,如果雙方仍在重大分歧問題上堅持己見,現在可預見到的結局將是無法再談下去。學聯自不會放棄佔領街道,政府也無可能無限期讓街道被強行霸佔。到了那一刻,也就會出現武力對決。要嘛,示威者擊垮政府,管治全面失效;要嘛,示威者被鎮壓下去,流血收場。其後政府採行斷然手段戒嚴,防止激發新的示威運動破壞公共秩序。

  對話欠先決條件

  當然,形勢會否發展到這亂局,還要看有沒有第二回合的對話,雙方會否出現新的妥協空間。如果再繼續下去的對話仍是學聯一口咬定要人大常委會決定下來的框架非改不可,而政府也一再以無可能改變《基本法》第45條規定下來的提名委員會是唯一提名的機制,不可能接受學生堅持所要的「公民提名」。一方要的,一方無法答應,再談下去便只有更傷感情。這次對話到最後,學聯代表便已表達了這種不滿。在街頭佔領的群眾,更有人說學聯代表被訓話,而不是對話。如果說對話是要軟化佔領者的話,對話是失敗的,因為學聯及其佔領群眾事前沒放棄佔領的行動,事後更不可能退場。

  第二,要觀察對抗中的對話會有什麼轉機與否,其中一個關鍵的要素是要看雙方有沒有信任的基礎。就這點來說,首先是學聯代表口口聲聲聲討政府不聽民意,指責政府向中央提呈的諮詢報告完全沒反映他們的民意,強調佔中者的民意才真正代表了港人。政府代表的回應直指他們代表的只是部分港人的意見,政府不能只聽他們的意見,還要聽各方的意見。學聯堅持自己是主流民意,是政府刻意不聽不看,政府代表也堅持有更多人有更不同的意見。

  由此可見,首先學聯已不信任政府,才會有此反感。而政府代表對學聯代表的主觀態度也深感無奈,也因此信不過會有新的迴旋空間。例如政府代表一再指出2017的政改不是終極方案,甚至還建議只要2017政改可「袋住先」,2022年便有機會再做更大的改革空間。可是學

  聯代表聽不進去,甚至還有學聯代表直言他們既然捨身出來已不再怕「子彈」。這就是對政府不信任才會作出這種威脅的話,要與政府搏命也!

  第三,從這次的對話,能看到的是政府表明已作出了讓步。林鄭月娥政務司司長透露,政府看到了今次的佔領群眾運動出現了重大危機,因而向港澳辦寫了一份報告上呈指出目前佔領街頭的風險。企圖以此說服學聯,政府一直如實報道港人港情,毫無隱瞞。林鄭作這項透露的期望,是以為學聯聽了會有正面的反應,但學生卻全無反應,仍是滿臉激情,甚至懷恨之情溢於言表。

  任何對話,要有成果,必須要雙方有所讓步。在如此對峙的氣氛下,看到有什麼讓步的機會,便應立即回應,抓住不放。如果學聯代表能就林鄭說的佔領後的「報告」立即作出善意回應,多追問幾句,並趁機提出相應要求,談判的氣氛便會立即出現轉機。可是學聯代表不但不聽,反而以鄙夷的眼神作出不再相信的回應。看不到雙方能取得讓步的曙光,可見第一回合的對話,叫人不感樂觀。

  政府釋出誠意

  還有,政府決定和學聯代表對話,沒要求對話前,要佔領者先作出善意的「休兵」,即暫時結束佔領部分或全部街道。顯然政府作出很大的忍讓。哪有在兵臨城下不休兵,在緊繃形勢下仍願意談判的。除非是一方忍讓,否則不可能談。現在政府作出了談判前的讓步,在談判中釋出「再寫報告」的誠意,可惜就是得不到學聯相應的善意回應。這是不是一種對學生的慈和,不得而知。但就談判的戰略去考慮,政府肯定已是吃虧於未談前。因為這樣的做法,對政府很不利。

  而且既使學聯在談判中有所承諾,佔在街道的示威者會不會認同學聯,聽學聯指揮而散場是一大問題。現在佔領示威中,有人不聽從學聯指揮的鏡頭一再在電視出現。如果學聯願接受和解的條件而示威者不接受,這談判便會徒勞無功,還會惡化佔中者之間的分裂,局面更亂。在未摸清學聯的代表性前,便斷定其對示威者絕對的代表身份,那是談判戰略的盲點!

  最後,觀察這次的對話,讓人看到學生代表的言語中,強烈反映了他們心中燃燒的是恨火,而不是和平與愛心。尤其是當他們說到自己奮不顧身出來爭取人權、民主、自由、平等的權利時,句句刺向大陸。這也說明了他們要鬥爭的對象,何止香港民主政制那麼單純,而是把大陸當成了他們鬥爭的真正對象。佔中者自行傳出來的「雨傘革命」實非虛言。好在佔領街頭的人只屬少數中的少數,否則香港成了反大陸的「革命基地」,那將形成香港的致命傷!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