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2

歐版QE下的寬松貨幣政策趨向

2015-01-28
来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編者按

  1月26日,人民幣即期匯率連續第二天大跌,最高跌幅逾1.94%,逼近中間價的2%這一下限。27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小幅回調,但仍接近跌停位。市場普遍認為,1月22日歐洲央行推出逾1萬億歐元規模資產購買計劃是人民幣暴跌主因。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在近期講話中指出,歐央行的新一版量化寬松(QE)政策加上美國量化寬松政策正常化的趨勢,將會進一步推動美元匯率的走強,從而可能會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形成下行壓力。實際上,除了近日人民幣的大跌,在歐央行宣布推出QE后,全球股市大幅震蕩,歐洲債券市場大漲,歐元兌美元匯率刷新11年新低。瑞士、加拿大、丹麥等國也在此前后紛紛降息。

  那么,歐央行此時推出QE的原因是什么?對全球外匯市場有何影響?人民幣是否會出現趨勢性貶值?歐版QE對我國貨幣政策有何影響?

  為探究以上問題,《21世紀經濟報道》本期采訪了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成員、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微博]、對外經貿大學校長助理丁志杰[微博]、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8.14, 0.13, 1.62%),是為“21世紀北京圓桌”第439期,以饗讀者。(馬冬冬)

  核心摘要

  金融危機以來,全球主要國家經濟疲軟、復蘇乏力,所以多國央行采取QE政策,既可以看做是無奈之舉,但其實也是應有反應。歐版QE在力度和速度上都超出市場預期,促使歐元進一步貶值。歐央行QE加上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的趨勢,進一步推動美元走強,從而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形成下行壓力。2014年初以來,中國央行一直在實行定向寬松政策,并且11月底全面降息。有觀點認為,貨幣政策寬松已經是現在進行時。2015年,我國貨幣政策總體方向依然是穩健和不緊不松,可以預見的是,央行增加流動性的措施將會持續,不排除會進一步降息降準。

  本報特約評論員 馬冬冬

  量化寬松:救命稻草?

  《21世紀》:您認為歐央行此時推出QE的原因是什么?預期效果如何?

  黃益平:自歐債危機爆發以來,歐元區經濟一直復蘇乏力,通貨緊縮的壓力持續存在,而價格疲軟又進一步影響投資者信心,從而拖累經濟增長。所謂QE政策其實就是應對經濟極度疲軟狀況的極端政策,其目的就是通過購買資產,提升資產價格、壓低市場利率特別是長期利率,降低融資成本,從而消除通貨緊縮的壓力,為經濟復蘇創造良好的條件。

  歐元區的QE能不能達到這個效果,現在下結論尚早。從已有經驗看,美國實施QE效果比較好,現在已經開始考慮退出,經濟也開始穩步增長,而日本實施QE效果則不明顯。QE政策最終能否幫助經濟復蘇,關鍵在于能否同時推進結構性改革。歐洲的財政分割,肯定會影響包括QE在內的貨幣政策的效果,這是歐元區的一個老問題。

  李迅雷[微博]:通縮風險加劇是歐版QE主要推手:2014年12月歐元區通脹率為-0.2%,自2009年以來首次跌至負值,使得歐元區陷入技術性通縮。通縮預期是心理現象,一旦形成不易改變。日本近四分之一個世紀的經歷,便是例證。2014年12月同時也是歐元區連續第22個月通脹率低于央行2%目標水平。通貨膨脹其實是目前歐洲重債國走出債務陷阱的重要跳板。

  一般民眾對工資下降、削減社會福利十分抗拒。政府相對易行的方法就是通過通貨膨脹,無形中令薪資縮水,提高競爭力;令社會福利縮水,降低財政赤字。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德國,便是通過通脹重拾經濟活力,走出兩德統一后嚴重經濟衰退。

  結構性改革是歐洲經濟復蘇中缺失的一環。沒有結構性改革,經濟發展缺乏動力,打壓投資意愿,沒有投資便也難有新的就業機會,消費每況愈下。而且貨幣政策要想對實體經濟起到作用,必須依賴銀行借貸的配合,這暫時也沒有見到希望。結構性改革更需要歐元區各國政府的全力行動,這超出了德拉吉的權力范圍,不是短期內靠歐版QE可以解決的。

  丁志杰:首先,從理論上來看,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在浮動匯率制度下,貨幣政策對調節經濟增長是有效的。我們也能看到,從金融危機以來,主要發達國家都先后實行了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

  其次,在開放經濟條件下,特別是當主要發達國家的貨幣都是國際貨幣,量化寬松政策釋放出的流動性不僅僅是留在這些發達國家,而且還會流向其他國家。即發達國家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有很強的外溢效應,這種外溢效應從某種角度可能會產生“以鄰為壑”的效果。

  最后,在美聯儲停止量寬以后,歐元區經濟一直處在通縮、經濟衰退的困局。在美聯儲停止量寬、美元走強的情況下,歐版QE的推出可能使歐元有更大的貶值空間。

  歐版的量化寬松不僅包括歐央行,還包括成員國央行購買債券的購債計劃,而且有責任分擔。這在實施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特別是重債國,或者風險大的國家,購買債券的意愿會比較弱,也就是說,歐版QE對那些真正需要量化寬松政策的國家很難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對于不需要寬松的國家反而可能會顯得過度寬松。財政的分割使得歐元區在貨幣和財政的協調方面存在一定的難度,可能會使QE的效果減弱。

  《21世紀》:金融危機以來,各國似乎都在通過放松貨幣政策來走出困局,這是無奈之舉還是應有之義?

  黃益平:宏觀政策(包括貨幣與財政政策)的主要目的本來就是要解決短期經濟問題。經濟熱了,宏觀政策緊一緊;經濟冷了,宏觀政策松一松。全球危機以來,各國經濟十分疲軟,復蘇乏力,所以各國央行采取QE政策,既可以看做無奈之舉,但其實也是貨幣政策的應有反應。現在的問題不是這些國家的央行是否應該實施QE政策,而是另外兩個問題。一是,即便是有效的貨幣政策量化寬松,也只能解決利率和價格的問題,經濟結構能否修復、增長能否反彈取決于一系列配套的結構改革措施。如果一味地量化寬松但沒有經濟結構調整,最后只能徒勞無益。日本在2003-2006年間實施量化寬松的經歷,已經提供了十分明確的教訓。當然,QE引入之后還要考慮如何平穩退出的問題。二是,目前實施量化寬松的這些國家如美國、歐元區和日本都是儲備貨幣國,這意味著他們的QE政策必定會對其它國家產生溢出效應。因此,這些國家的央行在實施QE政策時要不要考慮溢出效應?其它國家將如何應對?這是國際金融體系需要面對的新課題。

  人民幣暴跌:歐版QE惹的禍?

  《21世紀》:近日人民幣現暴跌行情,有觀點認為主要是受歐版QE影響,您怎么看?人民幣是否會出現趨勢性貶值?

  李迅雷:歐版QE在力度和速度上都超出市場預期,促使歐元進一步貶值,歐元匯率即時跌到2004年以來的新低。歐洲是中國最主要的貿易伙伴之一,歐央行QE加上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的趨勢,將會進一步推動美元匯率的走強,從而可能會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形成下行壓力。

  丁志杰:美元走強,特別是歐版QE推出以后美元的進一步走強,已經影響到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周一,在中間價有較大貶值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觸及跌停。短期來看,人民幣確實面臨著較大的貶值預期。但是,我個人認為,自2005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總體來說就是在漸進、可控、自主的原則下不斷地市場化,同時,盡管央行逐步退出常態化的匯率干預,但是中國對匯率管理的能力足以能夠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未來一段時間,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將加大,同時人民幣可能有小幅對美元的貶值,但不會出現大幅的貶值。我個人認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可能在6.4以下。

  黃益平:歐洲推出QE,意味著歐洲的流動性將大大增加,這會降低歐洲的市場利率,導致資本外流、歐元貶值。這樣看來,人民幣將面臨升值的壓力。但現在世界經濟中變化的因素很多,僅從貨幣政策看,日本和歐洲央行將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環境,美國將逐步收緊貨幣政策環境。而中國央行很可能將持續謹慎放松的貨幣政策態勢,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可能會使得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對日元、歐元升值。人民幣的有效匯率也可能適度貶值。不過人民幣匯率從來不是完全由市場決定的,央行的考慮可能相對復雜一些,既擔心貨幣升值影響出口和經濟增長,又擔心貨幣貶值導致資本外流,影響金融穩定。所以綜合起來看,人民幣匯率走勢不太可能大起大落。

  《21世紀》:歐版QE的推出對全球外匯市場有哪些影響?

  李迅雷:歐央行推出QE,帶來全球資本在區域之間的重新布局。所提供的大量流動性毫無疑問會產生溢出效應。而美元匯率的走強又會帶動資金回流美國,增強全球未來的跨境資本流動的不確定性。

  丁志杰: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由于預期美聯儲退出量寬,以及在今年年中加息,美元開始走強。在歐版QE推出以后,美元匯率進一步走強,1月23日美元指數USDX已經突破95。歐元兌美元大幅度貶值,1月23日已跌至1.12下方,低于歐元1999年啟動時的1.17。

  由于對歐央行推出QE的預期,歐洲的一些國家放棄了歐元對瑞郎的下限,其他國家也紛紛推出了相應的量化寬松措施,來防止歐央行量化寬松釋放出來的流動性對本國的沖擊。所以,在歐洲實際上已經形成了貨幣競相貶值的態勢。

  從去年7月以來,歐元對美元貶值的幅度基本上已經與日元貶值幅度持平。目前來看,貨幣的博弈,或者說所謂的“貨幣戰爭”已經在歐洲內部、歐元區以及歐元區和日本之間展開。這未來可能會對全球的外匯市場產生重要影響,特別是對新興市場國家。目前,盡管主要發達國家貨幣對美元都有大幅度貶值,基本都超過了10%,但是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對美元的貶值幅度還不及發達國家的一半。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都在某種程度上以美元為名義錨。未來,隨著發達國家貨幣匯率的調整到位,壓力將轉向新興市場國家,這應該引起關注。

  貨幣政策:寬松已是現在進行時?

  《21世紀》:歐版QE對我國貨幣政策有何影響?近期,人民銀行重啟逆回購,并續做和新增了中期借貸便利(MLF),向市場注入流動性。我國貨幣政策寬松是否將漸行漸近?

  丁志杰:在美聯儲停止量寬后,盡管歐洲央行推出的量寬政策會使全球的流動性緊張得到一定緩解,但是總體來說,有可能會由于美元的走強吸引資本回流美國,那么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的資本流動都會受到影響。目前,我國資本流入出現放緩,甚至凈流出的跡象,這使得中國過去靠外匯流入、外匯占款的增加來投放流動性的渠道逐漸收窄,甚至可能成為收縮流動性的一種方式。為了保持經濟中需要的流動性,央行用新的渠道來進行流動性投放,這不應該被看做是一種寬松的貨幣政策,而更多的是為了對沖流動性的減少。

  李迅雷:此次央行重啟逆回購,是繼1月21日公告MLF操作后寬松再加碼,而降準等進一步的寬松操作也成為可能。無論從穩增長、抗通縮等角度考慮降息仍有空間。從央行核心目標出發,目前經濟增速處于24年以來最低點,穩增長需要下調貸款利率;CPI已降至1%左右、抗通縮預示存款利率也需下調;雖然就業穩定下利率暫可按兵不動,但就業通常屬于滯后指標,2015年去產能進入攻堅期,新增就業仍將面臨巨大考驗;而從維護金融穩定角度考慮,在房價持續下跌的背景下、防范地產泡沫破裂也需下調利率。

  黃益平:中國央行從2014年初以來一直在實行定向寬松,11月底第一次全面降息,所以貨幣政策寬松已經是現在進行時。在2015年這一態勢不會改變,雖然貨幣政策總體方向依然是穩健和不緊不松,可以預見的是,央行增加流動性的措施將會持續,今年不排除會進一步降息降準。

  《21世紀》:總體來看,歐版QE的推出對我國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

  黃益平:從大的方面來看,歐洲實施QE是經濟疲軟狀態下的無奈之舉,應該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如果QE有助于穩定歐洲的金融與經濟,特別是如果能夠幫助經濟復蘇,那對中國乃至全球經濟都將是一個好消息。短期內,因為歐元也是儲備貨幣,歐洲QE必定會對世界經濟造成一定的沖擊,特別是對利率、匯率和資本流動,中國也很難避免這樣的沖擊。不過中國目前貨幣政策正處于偏寬松狀態,相對影響應該比較小,而且政府還保持著相對嚴格的資本項目管制,應對外部變化的工具多一些,空間也大一些。

  丁志杰:隨著美聯儲停止量寬以及美元升值,中國貨幣政策方向性的轉變和調整的力度確實是前所未有的。歐版QE的推出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種壓力,但是從根本上來說還是需要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做出主動調整,才是長遠有益的。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