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央行旗下媒體:外匯占款持續減少 再貸款成基礎貨幣供應調節主閘門

2017-01-18
来源:金融時報

  記者 李國輝

  中國央行旗下媒體《金融時報》刊文稱,中國人民銀行1月16日更新的資產負債表顯示,2016年12月中央銀行外匯占款環比下降3178億元,至21.94萬億元,為連續第14個月下滑,降幅較前一月略有收窄。

  從全年來看,2016年中央銀行外匯占款累計減少超過2.9萬億元,較2015年2.2萬億元的降幅有所擴大,此前的2014年則為累計增加6411億元。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健認為,2016年12月外匯占款減少3178億元主要受人民幣貶值預期、季節性因素及央行調控等因素影響。分析人士表示,外匯占款減少客觀上加大了基礎貨幣缺口。

  記者整理數據發現,2016年年末,央行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余額為8.47萬億元,較2015年年末的2.66萬億元大幅增加5.8萬億元。央行再貸款作為投放基礎貨幣的主要渠道,不僅彌補了因外匯占款減少而造成的基礎貨幣缺口,還使基礎貨幣在2016年保持穩步增長。

  多因素致外匯占款減少

  2016年12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震蕩走貶,一度逼近6.95,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突破6.97。就此,劉健表示,在貶值預期持續較強背景下,疊加元旦、春節等季節性因素影響,市場主體購匯意愿持續較強,結匯意愿低迷。央行調控也對外匯占款產生了一定影響。但監管部門合理引導市場預期,加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關2017年貨幣政策及匯率政策的表述一定程度上使得市場預期有所分化,因此12月外匯占款降幅略小于11月。

  劉健認為,短期內外匯占款降幅有望逐步收窄。今年1月以來,監管部門針對資本流動的宏觀審慎管理加強(包括重申境內購匯不得用于境外買房、證券投資、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新規等),短期投機性資本流動進一步受到抑制。美元指數沖高回落,人民幣貶值的外部壓力有所緩解,而且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明顯擴大,市場預期進一步分化。短期內美聯儲貨幣政策將保持穩定,一季度美國經濟數據往往表現不佳,而我國短期經濟數據企穩向好有望延續,人民幣匯率有望階段性企穩,資本外流壓力也將減輕。

  申萬宏源宏觀分析師李慧勇則認為,進入新的年度后,1月份將再次迎來居民換匯和企業債務重整的高潮。因此未來一段時間,外匯占款出現單月大跌的風險仍不容忽視。

  我國外匯占款自2014年年末達到最高值27萬億元后連續兩年下降。與外匯占款變化趨勢同步,外匯儲備規模也于2014年6月達到最高峰3.99萬億美元,之后連續兩年下降。去年12月,外匯儲備環比下降410.8億美元至3.01萬億美元,連續6個月縮水但降幅略有收窄。外匯管理局表示,外匯儲備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央行穩定人民幣匯率。

  再貸款為基礎貨幣供應主渠道

  2016年全年,外匯占款下降超過2.9萬億元。李慧勇稱,預計未來2至3個月外匯占款仍將面臨壓力,外匯占款加速下行造成的基礎貨幣缺口需要更長期工具對沖。

  從2016年的情況來看,自從去年2月下旬普降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以后,央行更多地采用了公開市場常規操作、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中期借貸便利(MLF)、常備借貸便利(SLF)等方式來保持適度的流動性。

  去年三季度以來,央行不再投放3個月期MLF,而是加大6個月期和1年期MLF操作。李慧勇稱,這正是出于偏向使用長期政策工具的考慮。

  數據顯示,2016年年末,央行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余額為8.47萬億元,較2015年年末的2.66萬億元大幅增加5.8萬億元。央行再貸款作為投放基礎貨幣的主要渠道,不僅彌補了因外匯占款減少而造成的2.9萬億元基礎貨幣缺口,還使基礎貨幣在2016年保持穩步增長。截至2016年年末,基礎貨幣余額為30.9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3.26萬億元。

  MLF無疑是再貸款工具中的重要一項。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MLF余額為3.4萬億元,凈增加近2.8萬億元,創紀錄新高。

  2016年12月的數據顯示,央行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上升7446億元,比前一月擴大2700多億元,反映了外匯占款下降的背景下央行繼續通過再貸款等操作來補充基礎貨幣。

  繼續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認為,今年央行將繼續通過再貸款等操作來對沖外匯流出。2016年年末工業生產和消費雙雙加速,短期內經濟企穩可期,在此背景下,貨幣政策操作更加重視抑制資產泡沫及金融風險,因此流動性供應將更多依賴公開市場操作和各類再貸款便利。

  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貨幣政策要適應貨幣供應方式新變化。央行近日召開的工作會議表示,“將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調節好流動性閘門,保持流動性基本穩定。”

  對于一些分析人士提出的使用降準來對沖基礎貨幣缺口的觀點,央行曾在此前發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若頻繁降準會大量投放流動性,促使市場利率下行,加上其信號意義較強,容易強化對政策放松的預期,導致本幣貶值壓力加大,外匯儲備下降。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考慮到債務置換背景下實際信貸增速較快,造成流動性趨緊的更多可能是結構性和高杠桿,加之從抑泡沫、防通脹、控風險和穩匯率的角度,傳統貨幣政策的使用空間可能會受到限制。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