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67

林鄭專訪|聽林太談香港、論兩地,講故事、話未來,傾選舉、說家人……

2017-03-22
来源:香港下午茶

  【香港商報專訊】香港商報采訪團隊報道:行政長官選舉將于本月26日舉行,獲廣泛界別支持、以580張提名票強勢入閘的林鄭月娥一直被視為熱門人選。日前,她在落區間隙、百忙之中接受了商報記者的專訪。專訪中,她談到了粵港、港深合作,講到了內地與香港兩地矛盾;她說到香港的經濟現況,也描繪了香港的未來愿景;她講述了是次參選特首的經驗,亦說到自己至親至愛的屋企人。

  這里,你看到的、聽到的,是一個有真性情的林鄭月娥,一個謙卑不改的林鄭月娥。

  林鄭月娥接受香港商報記者的專訪

  1、關于大灣區

  香港于大灣區如何定位?

  發力粵港澳 林鄭多諗法

  作為前政務司司長,林鄭任內一直身體力行大力推動粵港、港深合作。對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早前于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要研究制訂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林鄭在接受香港商報專訪時表示,從國家層面提出這規劃,為未來粵港合作指明了清晰方向,要發展紐約、舊金山一樣的“灣區經濟”;現階段香港在“大灣區”的定位和角色仍未明確,希望未來能與廣東省作深入討論。

  由于地理位置相近,粵港、港深合作關系由來已久,內地近年開始提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構想。早在2010年《粵港合作框架協議》中,已將建設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列為重點行動計劃;到2015年, “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中進一步提出“充分發揮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福建平潭等開放合作區作用,深化與港澳臺合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今年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更明確提出要研究制訂“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

  從國家層面訂明合作方向

  “粵港澳大灣區”主要由廣東9個城市(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江門、肇慶)及港澳兩個特區組成,具有開放的經濟結構、高效的資源配置能力,是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引導技術變革的領頭羊。據內地媒體報道,“大灣區”已有發展雛形和方向,不同城市都有不同的區域分工,未來將成為地區發展主引擎,惟目前香港和澳門于其中的定位和角色不是很清晰。

  本港政商界人士均憂慮,香港若再拖拖拉拉,勢必在“大灣區”規劃中被邊緣化。林鄭月娥接受訪問時表示,廣東省早在“十三五”規劃籌備期間就已提出“大灣區”概念,惟粵港政府過去未曾在粵港合作平臺深入討論過有關規劃;對于李克強總理今次將“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提升至政府工作報告的層面,她形容是“方向清晰”,認為下一步須與廣東省深入討論各城市的定位與角色。

  港具基建優勢利兩地連通

  林鄭指出,香港的傳統優勢在于服務業、空運業與海運業等多個方面,雖然本港近年在海運方面出現跌幅,但航運業仍是重要板塊。未來,香港到底如何在“大灣區”規劃中發揮作用,以達到城市群經濟效應,仍有待與廣東省方面進行詳細討論。

  她說,粵港合作有一個特別好的條件,就是大型基建設施完備,隨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蓮塘口岸等大型基建項目即將相繼落成或投入服務,可有效加強香港與內地的連通性,“因此,現時展開討論是合適時機”。

  期盼“一帶一路”全面合作

  除了粵港、港深合作外,林鄭還希望香港能夠抓緊國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機遇,在國家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她認為,金融是本港重要環節,中央政府過去一直大力支持香港,故她計劃爭取香港與內地簽署“一帶一路”全面合作協議,將香港打造成為有關“一帶一路”項目的金融服務中樞,鼓勵長線資金參與“一帶一路”基礎建設的投融資,以及企業在進行跨境業務時多利用香港的保險及風險管理平臺,把深圳前海和內地多個自由貿易區納入香港發展策略的視野,并增強香港和內地在區域上的合作。

  林鄭透露,如果自己當選特首,上任前一定會上京拜會國家財金官員,一同商討香港在“一帶一路”上的角色,以更好地發揮“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優勢,將香港帶入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林鄭與本報采訪團隊逐一握手

  林鄭好有親和力,記者分分鐘變成小粉絲,不禁拿出手機來張Selfie!

  2、談粵港首長

  合作講信任 人和好重要

  林鄭月娥在政府工作36年,在擔任發展局局長與政務司司長期間,代表香港特區政府出席或主持多場粵港聯席會議、深港合作會議,與不少廣東省政府與深圳市政府相關官員相熟,結下了深厚的工作友誼,在“人和”上具備優勢。她任內在推動粵港、深港合作上不遺余力,更先后代表特區政府與廣東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簽署過多份合作文件,包括早前與深圳政府簽署的《關于港深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合作備忘錄》,共同創建“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可以說一路見證了兩地合作耕耘的點點滴滴與纍纍碩果,齊齊造福兩地民生,推進經濟發展。

  “我與許勤好有緣分!”

  特首梁振英及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許勤(左一)在政府總部,見證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深圳市副市長艾學峰代表兩地政簽署合作備忘錄。

  記者問及如何在新形勢下深化粵港、深港合作時,林鄭坦言,每當談起這個話題時,“就會覺得很興奮”。她形容自己與廣東省省長馬興瑞以及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兼市長許勤好熟悉。

  林太說:“我與許勤先生好有緣分!”她說,雙方已認識超過8年,當許勤從北京被派往深圳擔任常務副市長時,自己是發展局局長,雙方當時共同主持在粵港合作下的“港深邊界區發展聯合專責小組”會議;他后來晉升為深圳市市長,自己則成為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雙方繼續在深港議題上合作。“他現在是深圳市委書記,更上一層樓了;而我到底會不會有機會更上一層樓呢?在3月26日就會知道了!”她笑說。

  “我好鍾意馬興瑞性格!”

  周大福港貨中心負責人向馬興瑞(左二)、許勤(左三)和林鄭月娥(左一)介紹港貨中心總體規劃和建設。

  “我與馬興瑞先生認識的時間較短些。”林太說。不過,她形容對方性格與自己很相似,大家表達意見都很直接,“我好鍾意他的性格,有碗話碗,有碟話碟。”

  談及今次兩地能夠在落馬洲河套地區的發展上取得突破性進展,林太說,“馬書記(馬興瑞先前曾任深圳市委書記)是學習航天科技出身,有科學精神,有魄力!他覺得河套地區不可能會沒有出路,要求大家解放思想!”最終,讓“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合作得以成事。

  馬興瑞現時已由深圳市委書記選任為廣東省省長。“在粵港合作框架和機制中,廣東省長和特首是對口單位。”林太說,“做特首好辛苦的!但當我想到如果真的選上特首,自己去到廣東、去到深圳時,有兩個老友在,起碼好過沒人認識。大家都說做事要有天時、地利、人和,至少在人和這方面,我有一個優勢!”

  說起“人和”上的優勢,林太意猶未盡:“不只是與內地合作,與其他地區合作時,如果與當地的人認識,甚至有一點交情,肯定方便得多。例如,我與新加坡的官員很熟悉,當我宣布辭職時,新加坡副總理張志賢就寫了一封信給我,感謝我過去多年來在香港與新加坡合作上出過不少力。”她直言,“所有合作建基于信任。所以,對方認識你這個人,合作基礎自然會強些。”

  3、說兩地矛盾

  都是一家人 矛盾能解決

  “社會撕裂”近來成為香港熱詞,有不少人認為兩地矛盾升溫是引發社會撕裂的原因之一,要解決社會撕裂相信要由緩和兩地矛盾手。對于兩地人員往來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問題,林鄭月娥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理解港人對旅客量突然抽升引起社會突變的不滿,但認為有關問題并非不可解決,政府可興建更多大型商場及酒店以提升容納能力。“我都是一家人。”她期望雙方能互諒互讓,互相理解,同建和諧。

  旅游發展局數據顯示,2015年及2016年,訪港旅游人次分別為5931萬及5665萬,當中內地旅客分別為4584萬及4278萬。今年1月份,548萬訪港旅客中,內地旅客就占了435萬。這些數字都反映出,內地旅客仍是訪港旅客的「絕對主力」。

  覓地擴基建增加旅游容量

  由于大量內地旅客抵港,令香港社會出現一些新狀況,進而引起部分港人不滿。林鄭向本報表示,“市民有不滿不難理解,旅客量上升而引起的問題確實是香港市民的切身問題,例如買不到奶粉、尿片等日常用品,酒樓、食肆難搵位,街道上行人急增、交通運輸更為擠迫等,都令港人產生不習慣。”她續稱,“其實,在歐美地區近年亦出現類似情況,當地人起初同樣有反感,但其后市民都會明白,旅客上升確確實實地帶來經濟效益,令各行各業生意量上升。”

  “近年訪港旅客量上升,但香港的硬件并未能跟上。記得上一次有大型商場開幕已經是很久很久之前了。香港酒店供應亦明顯不足,由此影響到港人日常生活。”林鄭說,造成這樣的情況,原因是旅游基建容量跟不上,而這些問題并非不可解決,政府可以加快覓地,興建更多大型商場及酒店以應對問題。

  回歸宣傳片林太有好建議

  除了增加旅游基建,林鄭同時認為,需要從根本手加強兩地人民了解,讓雙方明白大家本是一家人。說到這里,她透露,為配合香港回歸20周年慶典,她在任政務司司長時,政府新聞處就已計劃推出相關宣傳片。

  林太說,自己建議至少要拍三段片:第一段對象是本地香港人,主要講述回歸20年來香港所取得的成就,和“一國兩制”的成功落實情況;第二段對象為外國人,主要圍繞香港的法治優勢,讓外國人放心在香港投資;第三段則主要針對內地同胞,希望帶出“兩地人民本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命運與共,感情相通”的信息。事實上,每當內地出現嚴重事故災難,香港人都感同身受;當然,也要讓內地人感受到香港人的好客及熱情。

  4、論香港前景

  冀帶領港人“化危為機”

  全球經濟正面臨眾多不明朗因素,為香港的經濟發展前景帶來隱憂。林鄭月娥接受專訪時形容,香港的前景“有危有機”,危險因素包括外圍經濟波動、周邊國家或地區的激烈競爭,再加上香港正處于土地與人才缺乏的樽頸和困境,同時又深陷泛政治化的大環境,她希望香港能夠“化危為機”,全力把握國家發展中帶來的機遇。

  對金融事業發展最為重視

  有評論說,林鄭月娥早前公布的政綱中,與經濟發展相關的篇幅最為詳盡,當中以金融事業的發展最為實在。她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認為下屆政府的工作包括優質教育、土地房屋與經濟發展等3大范疇,當中以經濟發展最重要,如果香港缺乏良好的經濟發展,根本難以大幅度改善民生,政府亦難以推行其他工作。

  對于香港未來的經濟前景,林鄭月娥形容是“有危有機”。她認為,危險因素包括外圍經濟環境波動,隨近年保護主義抬頭,擔心或會對香港等經濟自由體造成巨大沖擊;香港近年亦面對周邊國家或地區的競爭,不論是內地城市或新加坡,大家都在努力“搶生意”,可惜本港卻正處于發展樽頸的階段,同時面對土地與人才缺乏的困境;再加上香港近年深陷泛政治化的環境,上述種種原因導致未來經濟前景出現隱憂甚至危險。

  全力把握國家發展的機遇

  不過,林鄭深信香港仍有傳統優勢,所以她在介紹政綱的小冊子中開宗明義地指出,“我深信香港的底子好,人才優秀,我們仍能再創高峰”。關鍵在于如何加以鞏固與發展原有的傳統優勢,全力把握國家發展中帶來的機遇。她說,隨國家近年不斷地深化改革開放,加上國家在國際舞臺上大力倡議自由貿易,為香港創造巨大商機,“內地企業需要走出去,他們的資金需要走出去,企業融資需要找一個集資的平臺”。

  林鄭月娥表示,香港的發展機會離不開內地,而香港一直得到中央政府大力支持,認為未來可在金融板塊方面,繼續努力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故在政綱中率先提出“債券通”,吻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宣布,將在內地與香港推行“債券通”,“我是候選人中,唯一一個明確提出債券通的。”她說。

  率先改善行政與立法關系

  她說,如果自己有機會成為下一任行政長官,相信在候任期間會到北京與官員會面,希望屆時可與相關部委進行研究與探討,“畢竟那些與財經金融相關的部委,我以前比較少接觸,發改委我有(接觸),因為我負責香港與內地的發展,例如南沙、橫琴等,但‘一行三會’就真的沒有機會見,希望日后有機會可以拜見周小川、郭樹清等機構領導人。”

  國家于2015年推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為主要目標,得到沿線54個國家和地區大力支持,林鄭月娥深信“一帶一路”將會為香港帶來機遇,她希望香港能夠好好把握,化危為機,坦言“外圍環境我們管不到,美國如何發展,歐洲如何發展,中東國家如何發展,我們都管不到,但自身的危可以處埋,政治環境亦可以處理,所以我提議要率先改善行政、立法關系,讓項目可以順利得到立法會通過”。

  設專責小組檢視土地供應

  林鄭在訪問中多次強調,香港現時正面對土地與人才缺乏的困境。對于如何解決土地問題,她在政綱中提出必須開拓土地,當中難免涉及妥協及取舍,建議日后成立專責小組,以全面、宏觀的態度去檢視土地供應的來源,包括在維港以外填海、新界棕地、私人發展商土地儲備、市區重建、郊野公園邊陲等。

  至于如何突破人才樽頸,林鄭月娥在政綱中提到,會研究加大資源投入及通過政策措施,并成立一個由政務司司長主持的人力資源規劃委員會,為不同行業包括金融、航運等培育人才,提升業界人員的專業性與認受性。她在接受本報專訪時進一步解釋,目前本港有部分行業面對人手不足,認為政府有需要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將勞方與資方拉起來,在以保護本地工人就業與薪酬為前提的情況下,有限度地輸入勞工。她坦言,亦因此而得罪工會,“所以工聯會不喜歡我,批評我的勞工政綱蒼白無力,但我做事都是為了香港好”。

  5、講香港經濟

  倡新思維 邁向多元優質

  香港連續23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冠軍,如何繼續保持競爭力十分重要。林鄭月娥在政綱中提出“多元經濟.優質就業”的經濟政策,提出推動4大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的新藍圖。她在政綱中指出,香港結合“一國兩制”和作為國際城市的優勢,憑國家及亞洲發展的機遇,加上有效和具透明度的監管、資訊自由流通,成功匯聚全球資金及人才,一直在國際金融市場占據重要席位。

  擴大兩地資金融通業務

  對于香港能否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林鄭認為視乎是否能夠在內地與外地之間各種資金融通業務上,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讓內地集資者可以在香港籌集外地資金,和讓內地投資者可以在香港或通過香港作外地投資。她認為,要成功保持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政府除了致力鞏固金融體系的穩健,也應肩負起“促成者”和“推廣者”的責任,為金融業在新經濟環境下帶來更多契機。

  為了鞏固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林鄭月娥提出應爭取擴大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的規模、品種和頻率;研究建立聯通內地債券市場的“債券通”,提升人民幣產品的流通性;豐富以人民幣作為投資貨幣的金融產品和基金業務等,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的地位。同時,香港亦需把握國家戰略機遇,進一步爭取與內地簽署“一帶一路”全面合作協議,打造香港成為有關“一帶一路”項目的金融服務中樞。

  為了鼓勵金融巿場服務經濟,林鄭月娥表示,可引進符合巿場需要的融資模式,吸引更多不同類型的私募基金來港投資,改善本港初創及新興產業面對成長期資金短缺的問題。她說,香港亦需加強與業界合作,在監管和合規程式上化繁為簡,研究精簡有關客戶受理、開設帳戶、產品銷售及客戶服務所牽涉的工序和流程,為合法經濟活動提供所需金融服務;同時,她亦希望促進金融服務多元化,并研究接納更廣泛類型的合資格金融機構為政府提供金融服務,通過業界培訓和引進學術課程,強化金融服務經濟的文化。

  包容開放廣納海內外人才

  在旅游業方面,林鄭月娥在政綱中提到,必須要開發多元化旅游資源,由生態旅游到文物、文化旅游都是香港必須發展的方向,強調香港有優勢拓展創新科技與創意產業。在訪問中,她特別提到,本港經濟面對土地與人才的缺乏,建議本港需培育與輸入人才并重,必須繼續在培育青年上作出投資,為他們提供多元的發展機會;面對本港日益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必然會帶來勞動力萎縮,她認為香港需要以加倍放開、包容的態度廣納海內外人才。

  6、談參選經驗

  歷選舉洗禮 更謹言謙卑

  最后一場選舉論壇結束后,林鄭與其競選團隊高舉“V"字勝利手勢

  行政長官選舉進入“直路”階段,新一任特首即將產生。這兩個月來的參選經驗,給了作為選舉”初哥“的林鄭月娥深刻體會。她坦言參與選舉與為官不同,要時常提醒自己謹言慎行,同時又要以謙卑的態度推銷自己。她指,是次選舉給予她走到最前線與年輕專業人士溝通的機會,她說:“從他們的聲音,我聽到不少的不滿、批評,但更多是對香港的期盼!”

  須避免負面觀感理解偏差

  自從1月16日正式宣布參選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經歷了逾兩個月的選舉體驗,過去在政府工作36年,這次才是首次參與選舉。作為一個官員和一名參選人,感受自然大有不同。林鄭月娥接受本報專訪時深有感觸地說,是次選舉給予她體會“好深刻”!

  早前,林鄭月娥在一場特首辯論中的辭職言論,給反對派加以炒作。林鄭月娥表示,經過過去兩個月的經驗,她認為需要加強自己的說話技巧,以免讓人有想像或誤會的空間。她坦言,參與選舉與為官不同,要時常提醒自己謹言慎行。她指,作為官員,大可以只圍繞問題本身作解說,并非所有問題都要一一回答。但是,作為參選人就要回答更廣泛的議題,而在回答的同時,則要做到謹言慎行,以免給人有負面的觀感,或令理解有所偏差。

  所謂選舉,一定會有最終勝出的一方,林鄭月娥形容,自己向來謙卑,是不喜歡競爭、一定要爭個輸贏的人,“過去36年的公職經驗,職務都是一個跟一個的,自己并沒有特別想升職的想法。即使有升職的機會,如果自己認為本身的工作有更好的發揮,也會選擇繼續留在原本崗位,完成工作才去考慮下一步”。她說:“惟是現在是選舉,不可以不去競爭,無競爭的心態,選委亦不會投你。”她又指,同時又要學會謙卑,不可以高傲,要以謙卑的態度推銷自己。

  以嶄新眼光看待市民期望

  事實上,近兩個月,林鄭月娥多次與社會各界人士接觸,包括選委及非選委,聽取他們的意見,林鄭月娥指出,是次選舉給予她走到最前線與年輕專業人士溝通的機會,她說:“從他們的聲音,我聽到不少的不滿、批評,但更多是對香港的期盼。”

  林鄭月娥提到,向她提出意見的人都是對香港未來滿懷希望,坦誠地表達內心最真實感受,對此會一一記在心里。林鄭月娥此前亦曾經提到,曾為一位年輕教師因爭取不到成為合約教師而被迫離任的遭遇而落淚。她強調,在自己的政綱中,正正是吸納了各界人士的意見,是對他們真誠的期望在行動上的反映。

  在選舉中,市民往往不喜歡“官腔”,林鄭月娥亦同意這點。她指,要放下一些包袱,自己雖然已不是問責官員,但由于為官多年,累積了豐富的經驗及認識,在回答到一些如政改的議題時,會不自覺地將《基本法》條文、“雙負責制”等詞匯擺了出來,可能有時給人“官腔”的感覺。林鄭指,希望自己能放下官員的包袱,以嶄新的眼光看待香港的現況及市民的期望。

  7、說屋企親人

  兒子一句問候 是最好的鼓勵

  林鄭月娥與兒子林節思

  在官場中,林鄭月娥一向予人“好打得”的形象,私底下,林鄭及其家人生活則非常低調。然而,林鄭在這場選戰中激戰連場,但她兩位兒子原來從不留意這場選舉的新聞。她透露,雖然兩位兒子都不在香港,但不時會發來WhatsApp,一句“媽媽多點休息”已是對她最好的鼓勵。

  投票日林節思回港打氣

  林鄭月娥兒子林節思對上一次公開露面是2月初林鄭的首個造勢大會,當時,林鄭月娥自爆兒子最初是反對其參選特首,更曾拒絕接聽她的電話,林節思在發言時表示,其后已轉為支持母親,更指今日的他仍然懷童年的信念,會相信、支持和陪伴母親走未來的路。臺上的林鄭月娥一度眼泛淚光。

  日前選委舉辦的辯論會上,林鄭再次引用大兒子林節思的一段說話作表白:“她不會貪戀利益而刻意迎合;她不會追求安逸而選擇沉默;她不會害怕失敗而放棄改變。”

  林鄭月娥透露,在選舉前一日,即3月25日,兒子會返回香港,與自己一同出席選舉日(3月26日)活動。若果林鄭月娥能順利當選,有兒子親身的祝賀,將會是她最期待的結果。

  至于丈夫林兆波,她形容丈夫的為人和生活都很簡單,更笑言在選舉期間,他更過“隱居”生活。盡管如此,“一旦成為下屆特首,相信都會是丈夫的一大榮幸”,林鄭甜蜜地笑著說。

  丈夫與兩子俱數學才俊

  林鄭家人其實“來頭并不小”,個個都非等閑,林兆波于北京首都師范大學教授短期數學課程,兩名兒子林節思、林約希先后于劍橋大學的純數及數學系畢業,幼子林約希更兩度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比賽,并贏得獎項。

 

  林鄭與丈夫林兆波

  而林節思則先后于鄭裕彤家族的周大福慈善基金、內地的啟明創投基金任職。2016年4月,林節思加入內地著名手機公司小米,擔任營運經理一職。

  據林節思的LinkedIn帳戶顯示,他于2015年曾于啟明創投基金做實習生,基金管理25億美元資產。公司自2006年成立至今,主力投資資訊科技、互聯網消費、醫療健康等超過160家企業,其中逾30家在全球各地上市,包括:小米、大眾點評、iTutorGroup等。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