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江西 > 地市简讯

贛縣白鷺古村保護祠堂留住美麗鄉愁

2014-11-25
来源:江西日報

  書箴堂變身村史館

  11月22日,贛縣白鷺鄉白鷺村入口處,一座不久前由老祠堂改造成的村史館迎來了四面八方的游客。

  白鷺古村的建筑除了古民居外,還有各類祠堂建筑69座。為傳承歷史文化,反映民俗家風,留住村鎮鄉愁,該村逐步讓一座座古韻濃郁的祠堂變身村史館、慈善文化紀念館、東河戲傳承基地。

  書箴堂變身村史館

  作為一座具有800多年歷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白鷺村的祠堂建筑有69座,深深烙上了客家文化的印跡。

  祠堂建筑雖然保存完好,且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但其功能有限。“平時僅限于祭祀、婚喪等用途,沒事時大門緊鎖,不利于保護。”村民說。

  白鷺鄉文化站站長孫思勇介紹,去年8月,該村投入80多萬元開始對書箴堂進行改建,今年8月18日,白鷺村史館正式開館,占地面積600多平方米。

  村史館通過直觀實物展陳、視頻影像、圖片和沙盤呈現了白鷺村的風貌,現存的古建筑、文物和依然延續的傳統習俗,每一樣都能在村里找到原型,讓游客切身體驗白鷺傳承千年的客家文化和民俗風情。

  十幾座祠堂將改造

  近年來,白鷺村圍繞保護與開發同行,將村打造成為鄉村特色旅游鄉鎮、影視文化拍攝基地。

  “我們翻歷史、找族譜,廣泛征集歷史文化典籍和各種資料,多方收集過去農村的生產生活用品,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延續歷史、回憶田間鄉愁的好去處。”孫思勇說。

  白鷺村眾多祠堂中,最典型的要數王太夫人祠,它是我國現存的為數不多的女性祠堂。王太夫人在明朝嘉靖年間為村里開辦了義塾。先輩們為了紀念她建祠堂,更是希望后人繼承這種熱心公益、樂善好施的傳統。

  “過去,小學畢了業獎勵75公斤稻谷,中學畢了業獎賞150公斤,高中畢了業就獎賞250公斤。”白鷺村黨支部書記說,現代白鷺村,這樣的獎勵機制被傳承下來。1994年,村里最有威望的老人鐘先英倡議成立一個白鷺村教育基金,用來資助和獎勵考上大學的學生。一呼百應,全村人幾乎每年都在為這個基金捐款。

  “改造現有的祠堂,這是一種精神的傳遞,一種品質的延續。”孫思勇說,目前在改造的祠堂已有十幾座。其中王太夫人祠將變身慈善文化紀念館,而景福祠則變身東河戲傳承基地。

  優良傳統得到傳承

  白鷺村干部介紹,村史館建成后,村民對白鷺村的認同感更加強烈,自發地捐錢出力,修建道路。原來村里偷雞摸狗、打架的并不鮮見,村史館建起來后,這種現象大為減少。白鷺村先民的優良傳統得到了傳承,古村從上到下展現著良好的道德風氣和精神風貌。

  今年9月,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聚焦該村。主持人評論說,江西的村史館是農民自發的創造,它們留住了好山水,更留下了好民風,它們也為不久前全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上提出的“要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的倡議樹立了榜樣。

  本報記者 徐黎明 實習生 曹 月文/圖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