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黃淮麥區新一輪品種換代“新星”

2017-05-17
来源:河南日报

  歐行奇教授和他培育的小麥新品種“百農207”

  打造黃淮麥區新一輪品種換代“新星”

  ——記河南科技學院教授歐行奇培育的小麥新品種“百農207”

  □本報記者尹江勇

  “黃淮小麥看河南,河南麥熟天下足”。

  河南小麥地處黃淮南部麥區,種植面積超過全國的1/5,產量占全國的1/4,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江山代有才人出。河南省小麥產量實現“十三連增”后,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更大挑戰,近年來適應新時期農業發展需求的小麥新品種不斷涌現。在這一輪品種更新換代的熱潮中,有一顆小麥“新星”的表現格外搶眼——

  2013年通過國家審定。2014年被省種子站推薦為河南省各地示范推廣的首選小麥新品種,秋播推廣面積超過50萬畝。

  2015年秋播面積達500多萬畝以上,成為河南省及黃淮南部麥區的主導品種,獲得省重大科技專項支持。

  2016年秋播種植面積成倍翻番,成為超千萬畝的特大品種,引起省農業廳、省科技廳的高度重視。

  這顆被《農民日報》譽為“黃淮麥區新一輪品種更新換代的主導品種之一”的“新星”,就是由河南省著名小麥育種家、河南科技學院教授歐行奇主持培育的小麥新品種“百農207”。

  打造麥田中的精兵“儀仗隊”培育黃淮麥區換代“主力軍”

  4月下旬正值小麥抽穗期,河南科技學院科研示范基地內的育種田一片綠意盎然。走近田邊,很容易就能辨認出是哪一塊地種著“百農207”:莖稈粗壯、穗大喜人,一棵棵筆直健壯的植株昂首挺胸、氣宇軒昂,綠油油的葉片似一柄柄闊劍刺向天空,猶如一支受閱的儀仗隊般整齊排列在田間。

  “這是我見過株型長得最漂亮的小麥新品種。”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小麥栽培專家楊永光教授告訴記者,在“高顏值”下體現的是“真功夫”。他指著油綠發亮的葉片解釋:“葉片顏色比其他品種更綠,說明葉綠素含量高,光合作用就強;冠層葉片更大,就可以為后期穗粒生長制造、貯存、輸送更多的養分。”

  楊教授用力拔一株小麥,感覺很吃力;又拔攏了一把麥稈,壓低的莖稈迅速回彈挺立:“莖稈強韌、彈性好,就為抗倒伏奠定了物理基礎;根系發達則為耐旱、耐病蟲、抗干熱風打下了生理基礎。”

  他撥開植株讓記者看麥子的基部,下面泛黃的葉片明顯少于周圍其他品種:“百農207是豎葉型品種,陽光能更多照射到中下部。相比披葉型品種能減少更多的能量消耗,體現在產量上,可以相差百十斤之多。”

  “過去育種講求高產穩產,現在農業生產的需求是高產穩產又優質。”“百農207”的培育者歐行奇教授告訴記者,為了打造黃淮麥區新一代主導品種,他以高產、穩產、優質、多抗、廣適為主要育種目標,2001年以周麥16為母本、百農64為父本,配制單交組合,經連續七代定向選育,終于在2008年成功選育定型半冬性中晚熟小麥新品種“百農207”。

  作為近年來黃淮麥區表現最出色、發展勢頭最好的新一代小麥主導品種。“百農207”在生產實踐中表現出了四大特點:

  一是產量三要素協調、增產明顯。據統計,“百農207”的一般畝穗數為41萬-42萬,穗粒數為38-39粒,千粒重達41-42克,大田畝產通常可達1200-1300斤,高產田可達1400-1500斤。在國內現有的小麥品種中產量表現上佳。

  2014年6月14日,在陜西省涇陽縣橋底鎮褚牛村,種糧大戶劉武種植的新品種小麥“百農207”喜獲豐收,50畝示范田實打測產平均畝產達到了738.6公斤,打破了有記載以來陜西省大面積小麥生產高產紀錄。農業部專家指導組成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陜西省高產創建小麥首席專家張保軍表示,“百農207”表現出極強的光合性能優勢,在陜西省多地區多點大面積試驗示范種植中取得如此突破性的高產紀錄實屬罕見。

  新鄉市種子管理站站長李璐則告訴記者:“經過省內外專家多年多點的預試、區試和生試,‘百農207’的產量連續五年保持在各參試小麥品種的前三位。”

  二是抗病抗逆、廣適穩產、適宜種植區域廣。對條銹病、葉銹病、白粉病、紋枯病等主要病害以及對低溫、干旱、高溫等主要逆境具有較好的抗(耐)性,尤其是對倒春寒、干熱風、赤霉病三大自然災害兼具較強的抗(耐)性,這在省內外小麥推廣品種中并不多見。

  2015年,黃淮麥區葉銹病、白粉病、赤霉病等災害嚴重發生,“百農207”畝產普遍在600公斤以上,較其他品種增產50-100公斤。2016年,河南及黃淮小麥遭受了冬季罕見極端低溫、開花期多雨赤霉病重發、灌漿期低溫寡照且溫差小和收獲前連續幾場暴風雨等多種嚴重自然災害,“百農207”大田畝產仍穩定在500-600公斤。同年6月11日,在鶴壁市浚縣30萬畝高標準良田示范方內,由河南偉一種業有限公司承擔的“百農207”千畝示范基地,實打實收畝產達到713公斤。

  在抗逆性方面,河南小麥最怕倒春寒和干熱風。由于“百農207”生長發育穩健,不易受到驟冷驟熱天氣的影響,一直穩定保持自身的節奏。2013年,河南省及黃淮麥區倒春寒危害十分嚴重,“百農207”所受影響較輕。2014-2016年,按照全國農技中心及河南省農技總站部署,夏邑縣農技中心開展了“豫東主推小麥品種抗干熱風品種展示與評價試驗研究”,結果是“百農207”的表現最佳。

  “抗干熱風的主要原因是‘百農207’的深層根系發達,吸收供水能力強,葉片耐高溫能力也較強。”歐行奇解釋說,“百農207”不僅抗干熱風能力、耐倒春寒能力突出,對多種病蟲害及逆境都表現出了較好的抗(耐)性,綜合抗性表現突出。

  優秀的“身體素質”造就了更好的廣適性。“百農207”的種植區域適合整個黃淮南部麥區,在河北南部、山東南部也很適應,在沿黃稻區和豫西旱肥地也是當家品種,這為其大面積推廣打下了良好基礎。

  三是品質優、商品價值高。在2011年和2012年國家冬小麥品種區域試驗品質檢測分析中,該品種品質綜合評分為88.83,排名第一。達到中強筋小麥品質標準,適合加工饅頭和面條,滿足大眾消費需求。商品小麥飽滿度較好、色澤好、黑胚率低,好銷售,價格高。

  “目前,我國中筋類型的小麥品種眾多,但優質中筋的小麥品種依然短缺。”歐行奇說,實踐證明,“百農207”雖然是中筋粉,但品質接近強筋粉,可以直接當中強筋粉使用,無須配粉,加工品質很好,因此深受糧食、面粉和食品企業的贊賞。

  “我們2011年試種了‘百農207’,表現突出。2012年、2013年在全市各縣鋪點示范,很快得到了代理商們的認可,評價很好,現在已經成了駐馬店的首席當家品種。”河南省噸源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翟文禮告訴記者,普通小麥一般都是三級、四級麥品質,“百農207”的品質則達到了二級麥標準,一斤比一般普通小麥貴2-4分錢。“因為品質好,這些年種植‘百農207’的農戶從來不愁‘賣糧難’。”

  四是節本高效、保護生態環境。該品種株高75厘米左右,光合效率高,生物學產量較對照品種高15%左右,秸稈還田后能向土壤提供更多的有機質,更有利于培肥地力。分蘗力一般,成穗率高,無效分蘗少。根系發達,在生產中表現出節水、節肥、省藥、省工,每畝小麥生產成本可降低50元以上,增產效益達150元左右,種植效益提高200元左右。

  “‘百農207’絕對是當前一個上升勢頭非常好的優秀品種。”省種子管理站站長馬運糧告訴記者。他認為,“百農207”在全省小麥新品種展示中表現突出,有望迅速成為河南省及黃淮麥區的主導品種。

  自然災害面前的穩產“鐵金剛”農戶企業眼中的致富“金種子”

  金碑銀碑,不如百姓的口碑。

  2016年起,國家全面推開農作物良種補貼等農業“三項補貼”改革,使得農作物良種的推廣更加注重市場反應。在這種情況下,“百農207”仍然成為超千萬畝的特大品種,今年種植面積更有望達到黃淮麥區第一位,這一驕人成績的背后,體現的是市場對“百農207”生產表現的高度認可。

  “與其他品種相比,‘百農207’最突出的優勢是綜合性能好,沒有明顯短板,表現特別穩定。迄今我們已試種、示范、推廣該品種7年,生產中從未出現過大面積的減產,也沒有出現過農民因種子問題找上門維權的情況,所以代理商們都很認這個品種。”翟文禮告訴記者,他在代理商門店那里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農戶上門點名要買‘百農207’,一問沒有,直接就走了。”

  從農戶到糧食企業對“百農207”的一致認可,既來自平時高產穩產的表現,更來自于遭遇突發性自然災害時,“百農207”如同“鐵金剛”一般強大抗災能力表現所留下的深刻印象。

  2016年5月份黃淮地區小麥大面積暴發赤霉病、麥收時期又遇強降雨等自然災害,這些嚴重影響了麥區生產,造成部分地區小麥減產、品質降低。

  “穗發芽后的麥子,當種子用發芽率低,種子企業不敢收;當面粉用品質差,糧食企業不愿收。”焦作市裕田種業總經理朱樂軍說,豫北焦作一帶繁育的十幾個小麥品種,穗發芽程度普遍在10%—20%,而“百農207”僅有3%-4%。反映在價格上,“大部分品種的商品糧價格是每斤1元左右,‘百農207’的收購價最低也要1.18元。”事實上,到了中后期種子收購加工時,“百農207”毛種子一般每斤賣到1.4元-1.5元,被各地經銷商搶購一空。

  “從去年秋播到今年夏收,河南省小麥先后經歷了苗期花葉病毒病、冬季極端低溫凍害、春季倒春寒、后期赤霉病、穗發芽等諸多災害,‘百農207’一路‘過五關斬六將’,表現良好。這體現了河南省新一代小麥品種選育的實力。”省種子管理站副站長周繼澤評價說。

  因此,2016年夏收,“百農207”被省糧食局確定為大災之年品質表現出眾的品種。

  2017年,“百農207”又被省種子管理站推薦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品種。推薦理由為種植面積大,品質優良。

  “百農207”的優異表現,展示了歐行奇教授育種思路的精準獨到。一般來說,育成一個小麥品種一般需要8到10年的時間,而歐行奇卻用10年的時間成功育成7個小麥新品種。

  “育種是科學性與偶然性的結合。”在品種培育過程中,歐行奇提倡“中庸之道”,不走極端,穩健發展,始終圍繞小麥高產三要素“畝穗數、穗粒數、千粒重”攻關,實現了在小麥新品種選育領域可貴的原始創新。

  在小麥新品種選育方面,他運用“源流庫”理論組配優良雜交組合,采取了“超大規模種植、多性狀平衡選擇、異地多態鑒定、仿真模擬研究”等先進方法技術;在小麥種子生產理論技術研究上,他出版了學術專著《小麥種子生產理論與技術》,主持編寫了河南省地方標準《小麥三級種子生產技術規程》。

  也正因此,2015年他主持的“小麥新品種百農207產業化研究與開發”項目被評為省重大科技專項,這也是近年來河南省列入省重大科技專項的唯一一個單獨品種。

  “按照專項目標要求,至2018年,‘百農207’在河南省年推廣面積要超過2000萬畝,當年增產小麥10億公斤,創造社會經濟效益30億元以上。”歐行奇告訴記者,當前市場對“百農207”的高度認可,讓他對完成目標很有信心。“我希望‘百農207’能成為河南科技學院培育出的又一個小麥大品種,為黃淮麥區的品種更新換代、實現可持續發展貢獻一份河南力量!”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