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本地新闻

深圳将建"十横十三纵"高快速路 总规模1041公里

2018-06-15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姚志东报道:为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的发展目标与战略部署,深圳市交通运输委昨日对外公布《深圳市高快速路网优化及地下快速路布局规划》。据了解,深圳交通运输委借鉴香港等城市经验,遵循"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推进特区内外一体化、完善高快速路网结构、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四大原则,将构建服务深圳全市、融合深莞惠、连通大湾区,构成"十横十三纵"的高快速路网,总规模1041公里,推动形成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

  未来城市发展对通道提出更高要求
 
  据介绍,深圳市高原特区外东西向高快速路间距过大,已无法满足现状交通需求。随着深圳特区一体化推进,部分高快速路拥堵严重,高峰期间车速不足30km/h。近年部分高速公路取消收费,惠及民生、支持和带动了沿线产业发展,同时交通量提升30%-50%,中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水平下降、重要通道快速抵离得不到保障。应对粤港澳大湾区、深莞惠、深汕合作区等区域发展新要求,深圳二三圈层东西向交通将进一步增加,既有规划的东西向高快速路将无法支撑原特区外东西向的互联互通。
 
  目前,深圳全市主骨架路网已基本形成,但局部高快速路网受各种因素影响仍有不完善之处。如南北向快速通道不足,尤其是高速取消收费后,整个南北向的长距离交通服务水平更加得不到保障。本次优化除了新建侨城东路北延等南北向快速通道外,还充分考虑核心区土地资源紧张情况,借鉴东京、香港、新加坡等东亚高密度城市经验,新增了一定规模的地下高快速路。沿城市核心发展主轴上新建东滨隧道跨海连接沿一线、广深复合通道、皇岗复合通道及东部过境复合通道的"一横三纵"地下道路。
 
  新规划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深圳交委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核心区平面布局的高快速路占用宝贵而紧缺的城市用地,分割两侧交通联系,影响产业布局及城市生活品质。推动高密度开发区域干道交通扩容,减少分割,将腾退的道路空间打造成以人为本、富于活力、高品质的公共空间。
 
  如为解决滨海大道未来无法满足超级总部基地未来高强度开发带来交通压力,深圳湾公园活动空间有限,轨道、公交、停车设施覆盖不足等问题,借鉴马德里M30高速、上海外滩通道、广州珠江新城临江大道等国内外先进城市核心区道路下沉改造经验,对滨海大道(总部基地段)提出综合改造,与总部基地片区道路系统进行立体衔接。
 
  滨海大道综合改造释放的地面空间,为超级总部基地、深圳湾公园连片打造以人为本、富有活力的世界级滨水公共空间提供了前提,新增的立体空间适度增加配套公共及商业服务设施,与超级总部基地商业设施一起,为市民提供多层次公共与商业配套服务的选择;通过设置轨道-公园的地下通道,将轨道站点(红树湾站、红树湾南站及深湾站)直连深圳湾公园,提升轨道交通对深圳湾公园的交通服务;利用滨海大道综合改造腾退空间加密公交站点,大幅提升公交可达性,拓展慢行空间;地下人行通道的便利,促进超总基地地下停车位的错峰共享,一定程度缓解公园停车设施不足的问题。
 
  助推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
 
  记者了解到,规划指出,南坪快速路衔接沿江高速并西延对接深珠通道,此举将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
 
  规划分析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珠江东西岸联通交通需求被抑制。深圳联系珠江西岸的陆路通道仅有虎门大桥,该通道绕行东莞虎门、广州南沙,距离过远,无法实现深圳与珠江西岸的快速连通;虎门大桥呈常态拥堵,西岸纵向公路也将随着两岸交通联系增长而不堪负荷。未来两岸客货运交通需求年均增长率预计超过5%,日均客运量在30万人次以上,有限的通道抑制未来交通联系需求的实现。
 
  根据此次规划思路及初步设计方案,南坪快速路西延对接珠江西岸,有利于提升深圳中心城区特别是前海的区
[责任编辑:李振阳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