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今日热点

成都天府軟件園兩企業論文獲世界級期刊發表

2019-04-25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郭代勤 報導:4月24日,記者從成都天府軟件園獲悉,園區內兩家新經濟企業先後在世界級學術期刊上發表了論文。其中,成都柔電雲科科技有限公司和與其合作的國家生物材料中心,分別在生物材料領域的世界一流雜誌《Acta Biomaterialia》與《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發表了基於柔性生物電子材料的電刺激慢性傷口癒合的學術論文。成都二十三魔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則在《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了中國人群中關於強光噴嚏反射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的學術論文。

 
  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公布的2017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的整體狀況顯示,2017年中國100篇高影響國際論文分屬於69個機構,其中高等院校80篇,研究所14篇,高校附屬醫院和其他醫院5篇,公司1篇。公司論文進入百篇高影響,可見以中國公司名義發表的論文,影響力正變得越來越高。而據《鞍鋼技術》統計,三十年前,國內鮮有企業發表發表科技論文,偶有幾家,又多是頗具規模的國有重工業企業。如今以柔電雲科、23魔方為代表的新經濟民企紛紛發表國際論文,從國企走向民企,從重工業走向新經濟,從國內走向國際。
 
  柔電雲科聯合創始人兼COO郭儀指出,柔電雲科的核心技術是電子皮膚系統。該系統利用納米工藝,將金屬材料、有機材料等相結合,根據不同需要製造成擁有各項特性的柔性電子器件,算是一類複合新材料。這種新材料薄而柔軟,可承受形變拉伸而不影響性能,適合貼合皮膚使用,被稱為電子皮膚。
 
  這一項目於兩年前正式立項。去年可放電的電子皮膚研發成功後,國家生物材料中心的研究團隊將其用於小鼠對比實驗,得到了較為理想的慢性傷口癒合效果,並據此撰寫了論文。郭儀透露,接下來柔電雲科考慮將電子皮膚放電治療的技術產業化,不過鑒於生物醫療項目的周期普遍較長,可能需等待數年時間才能實現商用。
 
  雖然電子皮膚放電治療技術的產業化還有待時日,不過基於電子皮膚這一複合新材料的其它應用,已在加速產業化。比如基於電子皮膚研發的無線心電採集傳感器,柔電雲科已拿到不少醫療機構的訂單,預計四月中下旬開始量產無線心電採集傳感器,並計劃今年生產數百萬片。此外基於電子皮膚技術的透皮給葯產品將於今年年中面市並首先運用於美容領域,在樣品期已經獲得大量的商業合作夥伴強烈合作意向,目前正在進行大規模量產的產線建設。可用於玩具無人機控制和VR交互的動作捕捉手套等電子皮膚應用,也在產業化的路上。
 
  而23魔方的首篇學術論文,則是是與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衞生學院王孟樵老師關於強光噴嚏反射的合作研究。強光噴嚏反射(PSR, photic sneeze reflex)是一種基因表型,即當個體暴露於強光下會打噴嚏的現象。23魔方的研究,第一次通過具有大量樣本的中國人群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研究,證明了強光打噴嚏與遺傳的關聯意義,同時也證實了強光打噴嚏受多基因影響,且該特徵不是某種種族獨有,屬於不同種族中都存在的遺傳現象。
 
  王孟樵表示:「以23andMe為典型代表,美國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已發表了多篇有關基因生理表型的學術論文,而中國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在原創性學術研究方面剛剛起步,未來可期。」
 
  雖然以企業名義發表論文的現象還比較少見,但事實上,成都民營企業的科研活力遠比表面看上去更為活躍,因為相比於發表論文,企業在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後,更傾向於申請專利。作為知識產權活動最為活躍的園區之一,據不完全統計,天府軟件園內企業申請專利數2.2萬項(含PCT專利),軟件著作權持有總數超過1.95萬項。
 
[责任编辑:实习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