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信義為先,鑄中華商道之魂

信義為先,鑄中華商道之魂

責任編輯:靜文 2021-09-01 00:55:58 來源:香港商報

 中華文化的根脈和源頭在於「道」。道,是天地運行的客觀規律,是自然界的終極真理,也是人類社會的根本法則。《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云:「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道」是天地之始,是萬物之母,無處不在,又無處不生;無所不能,又無所不容。百姓日用而不知,日常須臾離不開「道」。

 所謂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官有官道,商有商道。各安其位,各盡其責,各守其道,才能秩序井然,政通人和,和諧共生。

 商道的本質是人道,即商人的做人之道。自有商品流通交換以來,商人所從事的商業,已成為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社會職業。《白虎通義》釋義「商賈」:「商之為言章也,章其遠近,度其有亡,通四方之物,故謂之為商也。賈之為言固也,固其有用之物,待以民來,以求其利者也。」

 商人作為士農工商四民之一,在生產和消費之間架起了流通的橋樑,商人堅守經商之道,對於滿足民眾生活所需,提升民眾生活質量,保障國家經濟發展,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

 商道的基礎在於「誠實守信」。春秋時,齊國國相管仲在《管子‧乘馬》中說:「非誠賈不得食於賈」,意思是說不誠信的商人不得從事商業。墨家創始人墨子也說:「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誠信是商人建立信譽的根基,是商人經營之道的基本守則。陜西渭南商人曹昆璋,14歲棄儒入川經營錢業,因其忠厚守信,被稱為「少年長者」,「同鄉宦蜀者咸倚重,爭以囊金寄他,賈益大起」,沒幾年,曹昆璋就成為了一方巨富。

 清道光年間,黔商胡榮命在江西經商五十餘年,由於他以誠待人,童叟無欺,信義卓著,晚年罷業回鄉,有人想「以重金賃其肆名」,他一口回絕說:「你如果真的誠實,又何須花錢租借我的店招?」由此可見,「誠信為本」、「信譽至上」在商業經營中的價值。

 商道的核心在於「以義取利」。孔子云:「君子喻於義」,《周易‧繫辭下》云:「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義」是傳統道德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和精神追求。

 以孔子學說發展完善起來的儒家義利觀是「以義取利」商道思想形成的源頭。孔子的學生端木賜,字子貢,善於經營,富比陶朱。在商業活動中,子貢自覺地將儒家思想、倫理道德、精神修養同商業行為有機地結合起來,以豐富有效的商業實踐指明「道德」和「財富」的關係,建立了影響深遠的「以義取利」的經營思想,被後人尊為儒商始祖。

 遍布全國的商幫會館,既是拜關公敬財神聚鄉黨的關帝廟,也是學習踐行「以義取利」商道思想的道德講堂。開封山陜會館拜殿兩山牆的「懸魚」上刻着「公平交易」、「義中取財」字樣;社旗山陜會館石牌坊中坊兩石雕刻着「仗義」「秉中」銘言;周口山陜會館鐵旗桿上鑄着「公義」「參天」鐵字。

 「以義取利」、「義內生財」貫穿於明清時期各商幫的經營活動中,成為傳統商人堅守商道的基本準則。

 明代蒲州大商人王文顯經商四十餘年,足迹走遍半個中國。學者李夢陽稱「文顯之為商也,善心計,識重輕,能時低昂,以故饒裕。與人交信義秋霜,能析利於毫毛,故人樂取其資斧,又善審勢伸縮,故終身弗陷於井羅……」。

 王文顯訓誡諸子時說:「夫商與士,異術而同心。故善商者,處財貨之場而修高明之行,是故雖利而不污。善士者引先王之經,而絕貨利之徑,是故必名而有成,故利以義制,名以清修,各守其業,天之鑒也。如此則子孫必昌,身安而家肥矣。」

 商道是商人的經商之道,也是商人的做人之道。《史記‧貨殖列傳》列舉了古代知名的商人,如范蠡、子貢、猗頓、卓氏、程鄭、宛孔氏、師史、任氏等,總結闡述了他們「逐利致富」的經商之道,就是他們成功的做人之道,用具體事例證明了以義取利,誠信為本,才是打開財富大門的金鑰匙。弘揚關帝文化  彭允好

責任編輯:靜文 信義為先,鑄中華商道之魂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