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大江奔流,蕪湖憑什麼再立濤頭?

大江奔流,蕪湖憑什麼再立濤頭?

責任編輯:嚴燕紅 2022-08-04 15:40:14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网

    不出所料,蕪湖又交出一份出色的「期中答卷」。2022年上半年,蕪湖GDP增速5.2%,在安徽省16個地級市位列第一,並且在長三角GDP超千億城市排名中位列第一。

    時間回溯到2012年上半年,蕪湖同樣表現搶眼,實現GDP854.1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13.8%。增速第一,總量第二,蕪湖坐實「全省次中心城市」的概念。

    八百里皖江,見證世事滄桑,也見證拔節生長。從2011到2021,蕪湖經濟實現華麗嬗變:GDP從1658.24億元增至4302.63億元,累計增加2644.39億元,相當於再造1.5個新蕪湖。

    財政收入從286.81億元增至361.2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十二五」期間突破萬億元,「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9.4%。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更是實現爆發式增長,從421.01億元躍升到1972.95億元。

    透視蕪湖十年「成績單」,探尋其背後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這座城市經歷了非同尋常的沉浮與變遷。

ahbb0804at-1.jpg

遠眺蕪湖「十里江灣」(鄭遠/攝)

    起底,起飛

    蕪湖坐落於長江之濱,是安徽現代工業的發祥地,其產業基礎紮實,體系比較健全,在改革開放初期曾經書寫民營經濟發展的傳奇。海螺水泥、奇瑞汽車等明星企業紛紛走出國門,在多個國家和地區開疆破土,蕪湖在海外頗具知名度和影響力。

    隨着安徽啟動建設合蕪蚌自主創新試驗區,蕪湖以「科技特長生」的姿態領跑區域創新發展。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背景下,蕪湖進入前所未有的黃金發展機遇期。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不過,彼時的蕪湖未能達成所願。面對理想的美好,現實凸顯骨感。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突發等主客觀因素,蕪湖經濟增長乏力,2020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4.4%,全年完成GDP3753.02億元,增長3.8%。

    儘管,蕪湖經濟總量仍位居全省次席,與省會合肥卻相差甚遠,不足後者的40%。而且GDP增速被滁州、安慶、馬鞍山等多個兄弟城市反超,陷入「標兵已遠、追兵已近」的境地。

    縱使身在谷底,也要向陽生長。2021年2月,蕪湖市委市政府開展新春集中調研,縣市區和開發區全覆蓋,對不足和問題進行大起底,組織「頭腦風暴」,探求「破冰」之道,發起經濟高質量發展攻堅戰「第一攻勢」。

    抓鐵留痕,擲地有聲,效果立竿見影。去年,蕪湖GDP首次邁上4000億新台階,達到4302.63億元,同比增長11.6%。憑藉這一增速,蕪湖時隔多年後再度領跑全省,並且高居長三角地區41個城市第一位。

    「十四五」,開局漂亮。「蕪湖起飛」,如願啟航。

ahbb0804at-3.jpg

蕪湖經開區

    向上,向前

    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從起底到起飛,蕪湖不求易、不避難,出實招、求實效,風雨無阻,一往無前。

    「雙招雙引」是高質量發展的「一號工程」,蕪湖舉全市之力,大手筆推動。「白天看項目,晚上忙趕路」成為招商新常態。

    2021年,蕪湖新簽約億元以上招商項目643個、增長56%。實際利用外資32億美元,實際利用省外資金1664億元,分別比2011年增加21.46億美元和441.1億元。截至去年年底,共有35家境外世界500強企業在蕪湖投資項目32個。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蕪湖求賢若渴、「愛才如命」,在安徽率先組建人才發展集團,啟動實施「紫雲英人才計劃」,開展高層次人才和團隊集聚、青年英才倍增、蕪湖籍人才「鳳還巢」、海外人才支持、柔性引進人才匯智等五大行動,廣納天下英才。

    為「自己人」辦事就是辦「自己的」事。蕪湖千方百計優化營商環境,在安徽率先舉辦「暢聊早餐會」,架起政企面對面溝通新橋樑。吃出發展香,聊出新名堂。2021年,蕪湖累計舉辦34場「暢聊早餐會」,解決企業訴求112項,促進項目落地總額達300億元。

    助企紓困,「放水養魚」,蕪湖為1%目標付出100%努力。全面實施「1%工作法」,幫助企業降低用工、用能、物流、融資等成本,為企業減、退、緩稅80億元,盤活批而未供和閒置土地1萬餘畝,建設用地報批面積增長96.5%。

    好政策為好項目培土,好項目為好政策背書。蕪湖接連出台「民企改革發展32條」「激發民企創意創新創造26條」等支持政策,設立垂直崛起獎,專項獎勵快速發展的百億級企業。

    急企業之所急,讓政策兌現像「網購」一樣便捷。蕪湖在安徽省率先依法推進公共政策兌現試點,搭建政策網上超市,去年兌現各類扶持資金超過50億元。

    真金白銀,真心實意。眾多企業真切感受到蕪湖良好的營商環境,整體呈現奮發向上、爭先向前的新氣象。城市產業轉型邁出新步伐,區域經濟的韌性與彈性增強,內生動能加速釋放,新的增長點不斷湧現。

    2022年6月1日,總投資210億元的江北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園項目破土動工。此前,總投資100億元的比亞迪長三角製造中心、總投資50億元的比亞迪新能源動力電池及pack生產線等重大招商項目相繼簽約開工。這些重量級項目的落地建設,將直接牽引蕪湖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挺進世界級陣營。

    如果說新能源是蕪湖產業「有中生優」的標桿,那麼是數字經濟則是其無中生有的典範。

    產業數碼化,數字產業化。「十三五」期間,蕪湖積極推進製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兩化融合」領域試點示範數量穩居全省第二,培育出三隻松鼠食品行業工業互聯網平台等一批成長較好的企業級平台,奇瑞汽車等10家企業入選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工業互聯網標桿示範。

    近日,蕪湖市政府與上海世紀瓏騰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計劃總投資326億元,打造圍繞蕪湖瓏騰智算互聯網產業園。此前,蕪湖市與中國電信簽約,建設總投資100億元的大數據產業園三期項目。這標誌着蕪湖首個百億級數據中心項目落地。

    日曆再往前翻。2022年年初,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復函,同意長三角地區啟動建設國家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在新興產業「眾星雲集」的長三角,蕪湖脫穎而出,成為新樞紐的焦點,也成為中部地區唯一名列「東數西算」工程全國10大集群的城市。

    如此重任,是國家對蕪湖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激勵,也是對其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升級的肯定。

    事實上,蕪湖對於科技創新的投入可謂不遺餘力。拿出全市最優的山水人文地段,規劃建設夢溪科創走廊等十大創新園。設立每年10億元的產業創新專項資金,布局56個市重點研發創新平台,開展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深化與大院大所合作。蕪湖市政府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海螺集團三方合作共建研究院,與安徽工業大學謀劃共建蕪湖技術轉移中心。積極共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出資1億元參與設立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科技成果轉化基金,蕪湖(上海)產業創新中心正式運營。

    探索科技企業梯次培育機制,大力實施雛鷹計劃、高企倍增計劃。2021年,全市入庫培育雛鷹計劃企業98家,發放創新創業資助980萬元;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521家,同比增長25.1%;匯聚全省百強高企19家,全省研發雙百強企業39家。

    蕪湖嬗變,改變的豈止是產業格局。幹部狀態、市民心氣乃至城市品質都有明顯提升。無論是在洽談現場、建設工地,還是在企業服務中心,人們都可以感受到蓬勃向上、意氣風發的新氣象與新態勢。

    起飛的蕪湖,讓不少人見識進擊、進取、進步的力量。蕪湖的起飛,賦予更多人創新、創造、創業的空間。

    歸來,歸零

    江河奔騰,風起雲湧。逆襲或者掉隊,一切皆有可能。

    增速第一,總量第二,安徽「第二城」榮耀歸來,贏得一陣喝采。蕪湖黨政高層並未沾沾自喜,反而如履薄冰,主動把功勞薄蓋起來,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居安思危、積極進取。

    2月7日,春節上班第一天,安徽省改進工作作風為民辦實事為企優環境大會在合肥召開,發出開局即衝刺、聚力抓作風的動員令。

    2月9日,蕪湖在全市範圍內開展「雙招雙引」重點項目集體調研,次日召開調研總結會。市委主要負責人要求,全市上下要始終保持歸零心態,重整行裝再出發,要切實增強「一日不為、三日不安」的緊迫感、「食不甘味、寢不安席」的責任感,在其位、謀其政,負其責、盡其力,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人民城市。

    空杯是一種姿態,歸零是一種胸懷。空和零都是充盈的起點,連着回眸和現實,也連着期待和未來。

    半年過後,在全市二季度工作點評會議上,蕪湖市委主要負責人再次強調:牢固樹立「一日無為、三日難安」的責任意識,切實增強「慢進是退、不進更是退」的危機感緊迫感,要強化勇爭第一的魄力、帶頭示範的自覺、實幹實績的導向,確保各項工作始終干在實處、走在前列。

    激盪十年,蕪湖揚長補短,破題出圈。

    布局新的十年,蕪湖揚帆起航,奮楫爭先。(記者 柏永)

    頂圖:蕪湖高新區

責任編輯:嚴燕紅 大江奔流,蕪湖憑什麼再立濤頭?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