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

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

責任編輯:黃鶯 2022-08-15 07:35:31 來源:香港商報

 「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這首讓中國人廣為傳唱的經典歌謠,一經問世,便迅速風靡全球華人圈,勾起了海外遊子的思鄉記憶,喚醒了華夏兒女的家國情愫。

 中國,是中國人賴以生產生活、繁衍生息的神聖土地,也是催生中國人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豪和文化自律的精神家園。

 《戰國策·趙策二》詮釋「中國」一詞時,不無自豪地說:「中國者,聰明睿知之所居也,萬物財用之所聚也,賢聖之所教也,仁義之所施也,詩書禮樂之所用也,異敏技藝之試也,遠方之所觀赴也,蠻楚之所義行也。」

 意思是說,中國是聰明睿智、富有遠見的人的居住地,是地大物博、物產豐饒的財物聚積地,是聖賢施行教化、普及教育的文化開蒙地,是仁義得以施行、道德得以提升的文明進步地,是《詩》、《書》、《禮》、《樂》等中華文化經典得以發揚傳承的道德踐行地,是海納百川、奇異精巧技能都能得以試行的綜合競技地,是遠方國家心馳神往、紛紛前來觀摩學習的世界文明榜樣,也是其他民族仰慕憧憬、效法中華文化禮義風度的全球道德標桿。

 這種說法可謂代表了中國人從古至今對於「中國」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豪和文化自律的普遍自我文化認同心態。

 「中國」,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所代表的不只是一片疆土、一個國別、一張身份,更多的是一份情懷、一種文化、一種信仰。

 1963年出土於陝西省寶雞市的於西周初年青銅器「何尊」,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的國家一級文物。何尊銘文記載了周成王繼承周武王的遺訓,銘文中出現的「余其宅茲中國」,(大意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區),是目前所知「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對每個中國人來說都意義重大。

 不僅如此,何尊還是第一個出現「德」字的器物。何尊之前的器物,無論青銅器還是甲骨文,「德」字無「心」,都被寫作「得」字。何尊之後,「德」字有了「心」,以德治國、以德修身、以德服人的中華傳統核心價值理念從此深入人心、發揚光大。

 最早的「中國」稱謂,至少具有五種含義:一是地域意義上的中心區域,即「天下之中」,與「中原」、「中土」、「中州」、「中夏」涵義相近。

 二是都城意義上國家政治文化中心的別稱,「帝王所都為中,故曰中國」。

 三是政治意義上的「天子之國」,中國古代宣揚「君權天授」,帝王自稱天子,天子所居之國即為「中國」。

 四是族群意義上的「華夏」民族,《左傳》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是中國的古稱,同時也是漢民族的別稱。《禮記·王制》云:「中國、夷、蠻、戎、狄,五方之民。」這裏的「中國」,主要指華夏民族。

 五是文化意義上的「中華文明」、「華夏文明」,《唐律名例疏議釋義》說:「中華者,中國也。親被王教,自屬中國,衣冠威儀,習俗孝悌,居身禮儀,故謂之中華。」中國自古以來被稱為「禮義之邦」,這是一個高度成熟的道德文明,而且是一個高質量、高層次、高等級的道德文明。「禮義之邦」彰顯了「中國」這個最古老文明國家的整體突出特點,是中華文明蜚聲世界、無與倫比、有口皆碑的「中國名片」、「中國品牌」。

 1984年,香港歌手張明敏以一首《我的中國心》唱出了所有中國人的心聲,更唱出了中國人的文化自豪和文化自信。

 「中國」,這一古老而神聖的字眼,正以一種嶄新的精神面貌帶領所有中國人踏入新的歷史征程。南懷瑾先生在講課中說,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但中國人的世紀,並不是我們狹窄的民族意識下的中國人統治全世界的想法,而是融合了幾千年來不同的地域、不同思想,最後以中華民族文化為精神而成為世界大同的世紀。他說:「那將是一個融合了共產主義的理想,社會主義的福利,資本主義的方法,中國文化的精神的一個新的世界,新的世紀這才是中國人的世紀的真義。」

 中國文化的精神,是中國人歷經磨難依然自強不息,多遭艱險依然厚德載物,錘鍊形成的中國人獨有的精神力量。這股力量,不僅能夠推動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而且能夠推動世界文明走向和平和繁榮。

 弘揚關帝慈善基金會  彭允好

責任編輯:黃鶯 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