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專題】港漫動力系列(三)——港漫動力  變奏重生

【專題】港漫動力系列(三)——港漫動力 變奏重生

責任編輯:副刊 2022-12-11 18:09:49 來源:香港商報副刊部

  特區政府「創意香港」贊助的首屆「港漫動力」取得成功,15位獲資助出書的漫畫家,其新作備受市場注目,銷量理想。「港漫動力」評審團評委、漫畫家鄭健和經理人(IP製作委員會總策劃)施仁毅接受本報訪問,以過來人身份指出傳統袋裝漫畫市場萎縮,新晉漫畫家可乘「港漫動力」掀起的漣漪,策劃漫畫IP(知識產權)營運方案,讓港漫走出更遠更廣闊的創作之路。

01.jpg
施仁毅認為港漫仍然有出路,不過不能走回頭路,拓展IP是目前比較清晰的方向。

  施仁毅上世紀80年代加入玉郎機構擔任寫畫部漫畫分色助理,其後與友人開設香港漫畫分色製版公司,負責全港大部分出版社漫畫周刊分色工作。1998年成立出版社,創辦香港首本電腦遊戲雜誌《Pc Game雙周》,2000年轉戰電玩遊戲業,現為香港首間上市手機遊戲公司「Gameone」主席。涉足電玩動漫界多年的他,以昔日在漫畫界的經驗,總結出港漫的「死因」:「港漫衰落的第一個原因是老闆多數是漫畫家出身,欠缺市場眼光;第二是製作工序搬到內地,導致新生代漫畫家出現斷層;第三是缺乏經理人模式,縱有好作品也難成功向外推廣。」

  漫畫家老闆欠大局觀

  港漫市場由漫畫家老闆主導,全世界獨有。施仁毅解釋:「現在火熱的內地漫畫、韓漫、日漫、美漫,九成漫畫公司的老闆都不是漫畫家,即使曾經是漫畫家,也是封筆後才當上決策者。當他們成為經營者時,視野會更廣闊,以大局為重,希望培養更多年輕漫畫家,壯大公司規模。如果老闆是漫畫家,大多會徇私,只願把資源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花精力培養新一代。而且讀者群只有一批,他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利益被分薄。這是經營者和漫畫家老闆最大的區別,兩者的視野極不同。」

DSC_2838.JPG

施仁毅曾把多本經典港漫改編為電玩遊戲。

  施仁毅坦言,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大部分港漫公司將製作工序搬到內地,長達廿多年沒有在香港培育漫畫助理,導致業界出現斷層。很多已經成名的漫畫家入行時均由助理做起,再逐步成長至獨當一面的主筆。「如果當年(90年代)開始吸納一批十多歲的年輕人入行當助理,即使未必全數能成長為優秀的漫畫家,但亦足夠為港漫界補充新血。二十多年的斷層,令香港流失了兩代年輕漫畫家。」施仁毅補充,人才斷層是一個問題,再衍生出從業員老化的問題:「90年代,香港一年出版40至50套周刊漫畫,2000年之後產量大減五成,一年出版少於20套,出版社於是將內地助理遣散,製作部又遷回香港,但只能聘回昔日離職的舊助理,因為根本沒有新人入行。現在支撐港漫的助理,全是八九十年代入行那班,已年屆四五十歲,心態上、作風上也欠缺年輕人的幹勁,那團『火』早就熄滅了。」

  港漫市場在千禧年後不斷萎縮,目前每星期只有4本連載周刊推出,很多助理主筆轉行,現役助理可能一人兼職兩本周刊的工作,當這批助理退休後,以往港漫精細分工的畫技也許就要失傳。

IMG_0203.JPG
鄭健和與施仁毅的合作模式,開創了港漫界先例。

  開創港漫經理人角色先例

  2015年,施仁毅與漫畫家鄭健和合作,以經理人模式為對方處理IP(知識產權)的推廣發展及製作等工作,包括將漫畫動畫化、影視化、真人化,並衍生成電子遊戲、玩具等,擴展漫畫的經營市場,同時開創了港漫界的先例。施仁毅指出,他與鄭健和的合作屬於機緣巧合,當年內地漫畫界朋友需要一個神話風格的故事,施仁毅向對方推介了鄭健和創作的港漫《封神紀》。內地公司細閱後認為有發展潛力,於是開始商討《封神紀》IP的合作領域。施仁毅用公司名義與鄭健和簽下《封神紀》的授權合約,由他洽談相關事務。過程中有很多雜務需要處理,而鄭健和因忙於繪畫周刊未能分身,於是提議簽訂經理人合約,委託施仁毅處理IP事宜,使鄭健和可以專心創作。

  施仁毅的做法,參考了日本漫畫界的經理人及日本IP委員會模式,制訂了兩份合約。先是與鄭健和簽訂經理人合約,確立經理人身份,讓經理人處理多項事務,鋪排長遠的計劃。然後再用日本IP委員會模式的合約與內地公司洽談。施仁毅解釋:「採用製作委員會模式運作,漫畫的IP掌握在委員會手中,當IP衍生成動畫、影視作品、遊戲及玩具後,所得利潤會由委員會、出版社及作者按照比例分成。」這個經營模式等於讓漫畫家擁有永久版權,假設作者逝世,IP分成會繼續由後人享有。所以日本的漫畫家擱筆後,委員會會繼續運作IP的不同業務,讓退休漫畫家繼續享有版稅分成,保障生活。

ABCD.jpg
《西行紀》衍生出動畫、人偶及時裝等不同產品,是漫畫產品IP化的成功例子。

  參考日本漫畫界

 施仁毅建議新晉漫畫家將IP動畫化:「漫畫IP若不進行動畫化,產生不了價值。動畫可將IP影響力放大百倍,漫畫動畫化或真人化後,隨時吸引過百萬觀眾,從而推動周邊產品及與不同的品牌合作,如日本家傳戶曉的《多啦A夢》,就一直未停過推出跨界別產品及合作聯乘計劃。由港漫改編的動畫《武庚紀》和《西行紀》,就是採用製作委員會模式運作,作者和經理人公司會永久擁有漫畫版權分成。」

  動畫《武庚紀》由玄機科技把鄭健和的港漫《封神紀》改編而成,其後騰訊提出收購鄭的作品《西遊》,經過多次商討,達成同樣以IP製作委員會的模式合作,改編為動畫《西行紀》。兩部動畫先後在網上熱播,《武庚紀》今年播出第4季,累計播放量逾85.億次;《西行紀》累計播放量接近40億次。《西遊》漫畫在網站的點擊量累計逾238億,成績驕人。兩個IP並與不同品牌合作推出玩具產品,包括盲盒、大型擺設、人偶等。其後內地公司擴大合作範圍,讓鄭健和創作《封神紀》及《西遊》的外傳作品《黑天龍》與《阿修羅》,《西遊》更發展至第三部《妖怪道》,有如「漫威」(Marvel)般打造了兩個可不斷拓展的「漫畫宇宙」,為日後鋪排更長遠的計劃。

B04.png
2022年內地網站統計上半年國漫10大播放量,《武庚紀》(左)打入第3位,《西行紀》(右)進佔第6位,為港漫爭光。

  問及施仁毅與鄭健和為何如此合拍,施氏不諱言關鍵是鄭健和肯放手讓經理人全力洽談IP項目。他表示:「我每一步都跟鄭健和解釋清楚,決定權在合作夥伴手上,我只向漫畫家提供不同選擇。鄭健和問我意見,我才會說出想法,他認為不好,我不會有異議,會按他的意思處理。」施仁毅表示傳統漫畫家太專注在創作上,而IP授權工作涉及範圍太廣闊,如果希望成功把原創漫畫IP營運成為獨立品牌,尋找值得信賴的經理人是必需的。

20220929_154831.jpg

黃玉郎坦言港漫想重新起飛,一定要迎合內地市場,轉化成手機條漫、頁漫。

「行內人語」黃玉郎:手機化是唯一出路

  首屆「港漫動力」推出了不同範疇的漫畫題材,有港味風情的,有科幻的,也有關於易經卦象的,為港漫注入新動力。作為港漫一代宗師的黃玉郎認為,在紙本漫畫市場萎縮下,港漫唯一出路就是網絡化、手機化,最好能與內地公司合作,拓展內地市場,通過授權方式,把漫畫IP改編為方便在手機上閱讀的條漫和頁漫,並且推出手機遊戲,才是港漫新出路。

擷取.JPG
今年黃玉郎代表作《天子傳奇》授權內地公司,改編為方便在手機上閱讀,由下向上撥動畫面的條漫。

  黃玉郎成立的漫畫出版社玉皇朝,其代表作《天子傳奇》今年推出了手機條漫,黃玉郎授權給愛奇藝重新製作,故事大綱、情節及漫畫角色造型均作出重大更改,並進一步將畫風年輕化。黃玉郎指出,在簽訂授權合約時已訂下條款,漫畫內任何改動必先獲他首肯才能進行。他稱:「港漫想重新起飛,一定是針對內地市場,與具有實力的公司合作,把傳統漫畫改編成條漫或頁漫,不過在改編時,要嚴格把關,畫風造型年輕化是必需的,但以往受歡迎的元素要保留,例如武功,港式經典橋段等。」黃玉郎表示手機版漫畫推出後,閱讀量有望持續上升,等如把傳統漫畫IP活化,重新吸引讀者。

ABC.jpg
早前推出的新作《英雄十八》,黃玉郎表示亦會在畫面上作出調整成為手機條漫。

  漫畫新作照顧兩地讀者

  黃玉郎透露旗下出版社未來主要發展手機條漫和頁漫,為了照顧香港讀者,仍會保留印刷本,如剛於12月1日出版的新作《英雄十八》,在港續以薄裝周刊形式發行。而為了衝擊內地市場,會在同一部漫畫上作出調整,以迎合手機漫畫形式,製作上會更目標為本:「在推出新作時,會將故事大綱設定為適合改編成手遊的方向,例如增加武打情節、編創更多兵器種類,主角亦會有升關過程。如新作符合改編成電視劇或電影的條件,則會更注重故事大綱及劇情推進。以後每創作一個IP,均要考慮到這些方面的發展。」黃玉郎補充,他仍懷念昔日港漫獨有的油墨味,故會繼續推出周刊,保存本地市場之餘,也惠及喜歡收藏紙本漫畫的海外讀者。

304041874_161021493203654_3911301946303567665_n.jpg
首屆「港漫動力」取得空前成功,第二屆吸引更多漫畫家報名參加。

  新屆港漫動力資助加碼

  首屆「港漫動力」15本漫畫自7月推出以來,大獲好評,多家傳媒採訪入圍漫畫家,為沉寂多時的港漫帶來朝氣。第二屆「港漫動力」今年10月接受報名,共接獲92份申請,較上屆增加兩成多。「創意香港」亦提高贊助金額,每位入圍漫畫家可獲20萬港元資助及4萬港元宣傳費,個人資助總額24萬港元,較去屆高出一成多。

14.JPG
早前香港動漫聯會與藝術中心合辦「港漫動力」原稿展覽,邀請首屆15位入圍漫畫家到場分享創作心得。

  增設單對單指導課程

  「港漫動力」主辦機構香港動漫聯會秘書處代表接受訪問時透露,吸收去年經驗後,今年資助計劃各方面也有所提升,去屆主辦單位邀請來自漫畫界、數碼娛樂等界別的人士擔任入圍漫畫家導師的做法,會繼續保留,今屆導師包括香港首部衝破7000萬票房的喜劇電影《飯戲攻心》的導演及編劇陳詠燊,負責指導入圍漫畫家劇本創作。去屆15位入圍漫畫家會同時上堂接受指導,今屆則增設小組及單對單指導課程,希望啟發漫畫家的創新意念。

13.jpg

首屆「港漫動力」15本漫畫會在本月至明年1月在馬來西亞展出。

  第二屆「港漫動力」的入圍名額維持在15個,漫畫家會在明年7月「香港電玩動漫節」同時發表新作,並於明年12月出席馬來西亞舉行的「Comic Fiesta 2023」,向海外市場及讀者推廣港漫。明年7月至12月,主辦單位會在本地舉行「港漫動力」原創漫畫展,展出入圍漫畫家的手稿及畫稿等,畫展展期較今年更長,希望吸引更多市民參觀,推廣香港漫畫,為低迷的港漫市道帶來曙光。(記者、攝影:雲遜、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專題】港漫動力系列(二)——畫出港味 風格貼地

【專題】港漫動力系列——「漫」事俱備 風雲待起

責任編輯:副刊 【專題】港漫動力系列(三)——港漫動力  變奏重生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