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24

沒落神獸東莞麒麟 隱伏元朗四大圍村

2016-01-07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早些時新界有客家村落的麒麟舞,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好不威風!但同是麒麟舞,其實香港還另有一種更見珍稀、更需保護的,那就是曾被視作圍頭人象徵的東莞麒麟舞。

  舞麒麟是鄉村一大傳統

  香港常見的動物舞,除了南獅,較多見者就是麒麟。舞麒麟是鄉村的一大傳統,以前新界村落,不論客家或圍頭都沒有人舞南獅的,舉凡「出棚」(按:舊用語,今即所謂出獅之意)賀喜都以麒麟為主。東莞麒麟和客家麒麟外貌相像,一如兄弟,但前者頭部較大,披被較長,伴奏時要有嗩吶同行,故聲勢更盛,不似客家麒麟純以鼓鈸作伴,運作較為簡單。

  東莞麒麟源出東莞縣,由於在新界清一色是圍村人所習,故鄉人亦稱之為「圍頭麒麟」或「本地麒麟」,其跟盆菜和周王二公信仰等,常被視作圍頭人的族群特徵。

  每逢節慶日子瑞獸出場

  在上世紀70年代之前,新界的東莞麒麟蹤影處處,乃是動物舞的大宗,像南邊圍、水頭村、橫洲楊屋村、東頭圍、上水圍等等都有紀錄,但如今全新界27條鄉之中,就剩下元朗3條鄉共4條村仍有人懂得舞,真是比熊貓還要稀少。

  那4條圍村就是屏山鄉的山廈村和沙江圍、村鄉的新圍(新慶圍)和十八鄉的白沙村。如今,這4條村都會在重大的節慶日子表演麒麟舞,像年前白沙村的牌樓開光,那條珍貴的瑞獸就昂首登場了。

  山廈村和沙江圍每逢舉辦太平清醮之年,都會開館練習麒麟舞,以便隨隊行香及在醮期迎迓賓客,而此刻也是我們能一睹這種瀕危瑞獸的最佳良機。

  新年風俗舞麒麟訪友村

  圍頭人學習東莞麒麟舞,往昔都是由入村授武的教頭,連隨相授的,由於那些師傅多來自東莞,自然便帶來當地的技藝,像山廈村和沙江圍便是師承東莞莫士達所創的莫家拳。

  在上世紀50年代以前,每年正月,新界圍村有舞麒麟逐一遊訪友好村落的風俗(按:多指有姻親關係的村落),行程可達成個月,範圍更有遠及布吉和觀瀾的,但自從大陸封關後,這種傳統便告消失。

  南獅舞的滲入鄉村,跟新界東莞麒麟舞的沒落,關係至大。這卻產生一個疑問,為何同樣是族群象徵的客家麒麟卻沒遇上相同情況?這跟彼此的民族性有沒有關係?一條麒麟的背後,還真是大有文章。

  作者介紹

  周樹佳,曾當編劇記者,如今是香港史地掌故研究者、民俗文化課程導師。著有《香港名穴掌故鉤沉》、《李我講古》系列、《香港民間風土記憶》系列、《香港諸神》、等20餘書。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