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21

遍覽打鼓嶺區美景 展示另類發展空間

2018-04-16
来源:香港商报

 

四月仍是白茅花期,白花如穗,一片白茫茫。

打鼓嶺區游览路线

  位處新界東北的打鼓嶺區,客家村落遍布,坪洋村及禾徑山村一帶更是美景處處,如色彩繽紛的坪洋新村壁畫村、近期人氣爆棚的坪洋村白茅草田、噹噹山上可發出噹噹聲響的怪石、超過200歲的禾徑山村老樟樹,以及有200多年歷史的法定古蹟長山古寺,花半天時光,便可遍覽。但現在過程有點辛苦,因為附近蓮塘口岸的相關道路工程正建設得如火如荼,工程車輛在村落主要道路坪原路、禾徑山路不時進出,不但對居民構成危險,更揚起大量塵土,遊人須掩鼻而行。 香港商報記者 鄭玉君

  期望壁畫村令鄉村增值

噹噹石遙對蓮塘口岸相關道路工程地盤。

壁畫村繪畫的都是大自然素材。

  壁畫村是一個「夢想」,將一條村落美化,村屋外牆、進村道路都繪上七彩繽紛的圖案。這個夢想在2014年孕育,當時有居民不希望家園受新界東北發展影響,於是聯同藝術創作人士,同年年尾將坪洋新村(非原居民村)美化成壁畫村,期望可令鄉村增值,亦令人們明白,把農地剷平改作住宅和商業發展不是唯一出路,村落應可有另類發展空間。

  2015年,原屬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範圍的坪輋/打鼓嶺新發展區被剔除,而新村到目前為止,有四間村屋繪上壁畫。但即使數量還是偏少,踏進新村小徑,已目不暇給,心曠神怡,有村屋牆上畫上巨型雀鳥、聖誕花、蝴蝶,村徑地上畫有蝸牛、巴士站等。參觀期間,記者巧遇其中一間壁畫村屋屋主平叔。他的屋子畫上鄉村四季景致,由於圖案特別多又燦爛,成為路過遊人的必然打卡點。平叔說,屋已舊,他早就想把外牆翻身,花費要千多元,剛好有人說可幫他「油靚佢」,不用花分毫,自然一口答應。他屋前不遠有繪上圖案的雪櫃,打開後發現是留言區。再前一點有野餐枱,枱油了白色作底色,再畫上花草及昆蟲,有遊人說,這是剛替換的,舊的那張是偏紅色。

  白茅草田人氣強勁

烈日打消不了尋訪白茅的熱情。

剛替換的野餐桌。

長山古寺外形古樸。

  相比壁畫村,坪洋白茅草田的人氣強很多。草田面積很大,遠處有小山頭,估計面積超過十個足球場。禾本科屬的白茅可長高至成人半腰,三四月是花期,白花如穗,大量開花的白茅形成白茫茫效果,十分浪漫。

  人稱財哥的區內土生土長村民張貴財對記者說,坪洋原有兩片大草田,不管是長了芒草還是茅草,村民都慣稱為芒草,又或叫它做墳頭草。這片大草田二十多年前仍是耕地,呈梯田形,其旁是原居民殯葬區(主要是陳氏),自棄耕後,慢慢被茅草佔據,五年前開始有人來拍照,三年前爆紅。另一片芒草田在三鄉亭(三鄉是指坪洋村、禾徑山及瓦下)附近,從前也是梯田形耕地,不過周邊墳地少些,2015年因要興建蓮塘口岸相關道路被剷除了一大片,連在附近的客家老屋也一併剷除。現在草田剩下不多,主要生長芒草,一些比人還高,達2米。

  口岸工程困擾居民

  三鄉亭前些有踏步徑,為石屎樓梯級,走了數十級便到頂,這裏有一怪石,名噹噹石,財哥說用石頭敲打怪石,部分位置會發出噹噹聲,因而名為噹噹石,小山就因而稱為噹噹山。這山對他來說滿載美好回憶,「細個時,同啲朋友仔上嚟燒嘢食,又試過偷雞上來煲粥」,人長大了,情懷難免有變,但料不到環境也變了,山下芒草田消失了一大片,現在只見口岸工程帶來的大片泥地、橫亘天橋。

  其實,除了部分綠地消失,村民的生活也受到影響。記者遊覽壁畫村及草田,是經坪原路到達,這道路有不少車輛經過,有些是泥頭車及細型車如吉普車,財哥指自工程展開後,才多了這些車輛,但村路窄,對村民尤其是老人家構成危險,「佢哋是貪方便走捷徑,快到工地,村民已反映過好多次,至今無乜改善」。路確實狹了一點,半個多小時的路途,閃避大車也有五六次。不過,原來這不是最令人煩厭的經歷。

雪櫃內有玄機,原來是留言區。

  200年巨樟樹高達7層樓

  從三鄉亭向前走,在道路工程天橋墩下穿過後左轉入村路,共花十分鐘時間便到達禾徑山村。該村有風水林,林中有幾棵參天樟樹,據說年紀有200多歲,其中一棵2013年列入《古樹名木冊》,它有22米高,約7層樓之高,胸徑達250厘米,須合四五人之力才可環抱。為免老樟樹被人攀爬,村民已加設圍欄保護。

  看罷巨樟樹,沿禾徑山路走15分鐘到達長山古寺,之後再走約20分鐘出沙頭角公路。這段約半小時的路程,路平坦寬闊,但行走卻感到相當辛苦,因為屬龐然巨物的工程車川流不息,在身旁轟隆轟隆呼嘯而過,揚起大量塵土,記者雖有掩鼻而行,但仍狂打噴嚏達二三十個之多。期間有村民說,禾徑山路是運建築廢料到堆填區(新界東北堆填區)的必經之路,自工程展開後,車輛增加很多,這兩年到古寺的人少了。

禾徑山村老樟樹群氣勢懾人。 記者 鄭玉君攝

  長山古寺歷史悠久

  周邊環境變差,對長山古寺卻步很自然,但這寺廟外形古樸,歷史悠久,1998年起成為法定古蹟,值得探遊。據古物古蹟辦事處資料,該寺位於禾徑山廟徑,約於1789年興建,原稱「長生庵」。廟徑過去曾是旅客經沙頭角前往深圳的必經之路,因此長山古寺亦一度作為旅客中途歇腳的地方,供應茶水之類的服務。而門前對聯寫道:「長亭惜別古道瞻歧 雨笠塵襟人日日,山鳥吟春 寺花送曉 煙鐘風磬我年年」,旅客穿梭往來情景恍若眼前。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