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浙江 > 特别报道

松陽:推進縣域經濟轉型升級

2014-06-27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訊】記者翁姚建報道:土地是民生之本,發展之基,財富之母,是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是百姓安居樂業的基本保障。地處浙江西南的松陽縣,自古有「處州糧倉」的美譽。新世紀以來,松陽縣經濟飛速發展,然而土地資源的瓶頸制約也愈發明顯:農轉用指標緊缺,耕地「紅線」迫近,在平原地區鋪攤子規模擴張的路「堵塞」了。沒有耕保對不起后代,沒有發展對不起當代,松陽縣因地制宜,秉持「三宜原則」,即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建則建,科學合理配置土地資源,向低丘緩坡要空間,有效破解「兩難」問題。低丘緩坡位於山地和平原之間,相當一部分低丘緩坡植被覆蓋率低,基岩裸露或有厚度不大的殘坡積物,有效土壤層極薄,生態惡化,水土流失嚴重,可利用的建設用地資源潜力巨大。松陽縣堅持以土地資源的高效集約利用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將分散於全縣的低丘緩坡,變成「點石成金」的寶貝。

  開辟發展新路巧用低丘緩坡

  低丘緩坡開發刻不容緩

  「破解發展用地瓶頸,浙江應該念好『山海經』,東面做好圍填海,西面則是向低丘緩坡要發展空間,堅定不移地走這條路。」在浙江土地資源配置的問題上,國土資源部亮出了鮮明的觀點。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山上浙江」的發展思路并出台了相關制度,鼓勵對海拔低於300米、坡度小於25度的低丘緩坡因地制宜進行綜合開發利用。「十一五」期間,浙江共開發低丘緩坡78萬畝。「十二五」期間,還將擴大規模。松陽縣地處浙西南山區,全境以中、低山丘陵地帶為主,建設用地的匱乏一直是松陽縣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的瓶頸,如何既保障發展空間,又促進資源環境的保護,是實現生態產業大集聚的一個難題。在這片宜農、宜林、宜建的廣闊低丘緩坡土地上,合理利用低丘緩坡這一資源對於松陽切實保護耕地,促進可持續發展極為關鍵。為此,該縣想方設法破解難題,結合山區實際,將目光投向低丘緩坡,走出了一條科學發展的新路。

  低丘緩坡開發優勢顯著

  緩坡山丘多因土壤瘠薄,缺乏生產性功能,但完全具備空間承載功能。低丘緩坡土地開發利用,為松陽這個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的地區,提供了充足的發展空間。開發為建設用地可以有效避免加快經濟發展與耕地保護的矛盾。

  松陽縣國土資源局表示,通過該項目的實施,可以進一步拓展松陽片區的發展空間,達到在發展工業經濟建設中少占或不占耕地資源的目標,有效緩解松陽縣經濟發展的用地瓶頸制約。得益於低丘緩坡開發,大木山茶園成了騎行者的天堂。近年來,松陽縣充分利用低丘緩坡的茶園景觀、良好的自然生態和環境資源,積極開展茶文化休镕游,依託大木山生態茶葉基地,打造休镕茶園觀光景區,建成了多條茶園騎行游路線。來過的香港游客赞叹:「這里的茶山真是大氣、令人震撼。」得益於低丘緩坡開發,一些荒坡披上了綠裝。松陽縣秉持「宜林則林」的理念,開發后許多未利用的宜林土地得到了造林綠化,為「田園松陽」再添綠色一筆。得益於低丘緩坡開發,原本落后的農村得到了飛速發展,快速成為先進制造業基地。緩坡變平地,農民變工人,當地群眾實現了就地就近就業,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加快了工業化和新農村建設統籌發展的步伐。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低丘緩坡的合理利用有效拓寬了發展空間,以土地資源的高效集約利用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有力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已經成為松陽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低丘緩坡開發松陽先行

  為了探索中國山地丘陵地區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村新居建設用地的科學布局,合理利用土地,更有效地保護優質耕地,促進節約集約用地,國土資源部在部分省(區)開展集約用地和低丘緩坡荒灘等未利用土地開發利用試點。松陽縣赤壽生態工業區塊是國土資源部低丘緩坡開發試點項目,同時也是麗水生態產業集聚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區塊位於赤壽鄉境內,南側緊挨222省道,項目總規劃用地面積14.64平方公里(21960畝),其中:近期開發的面積為4.36平方公里(6540畝),中期開發的面積為4.02平方公里(6030畝),遠期開發的為6.26平方公里(9390畝)。近期開發的期限設定為2012至2014年,估算為14.09億元,新增工業用地3835畝,預計新增制造業投入58億元,新增工業年產值139億元,新增年稅收4.17億元,新增就業1.29萬人。松陽的發展蒸蒸日上,在不久的將來,一座嶄新的「生態工業新城」將屹立在松陽西北。

  優化「雙向保障」活用低丘緩坡

  浙江省國土資源廳先前明確表態,低丘緩坡一律「剃光頭」不行,必須統籌優化、試點可控、「建」「保」融合。浙江劃定了禁止開發的山坡林地:坡度較大、易水土流失的林地,各自然保護區,省級以上森林公園,有珍貴樹種的林區以及生長比較茂盛的林地等。「保護優先、科學利用」是松陽縣低丘緩坡開發利用的重要原則。為促進各部門積極配合國土資源集約利用,松陽縣實行「雙向保障」,在政策與用地上提供完備保障。在政策保障上,依法利用低丘緩坡土地。嚴格執行《土地法》、《森林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規,健全審核、審批程序,加大用地監管力度,防止違法利用、濫用、無序利用和低效利用低丘緩坡土地,切實保護和用好寶貴的土地資源。在用地保障上,秉持「退耕還林」、「宜林則林」的原則。在規劃時間內,將全縣的除梯田以外的坡地全部予以退耕還林;對縣域範圍內的灘涂、荒草地、裸土地以及采礦跡地等未利用的宜林土地進行造林綠化;對近年來城市化建設的推進,農業人口進一步向城市轉移,農民下山脫貧以及「整村搬遷」產生的偏遠的農地拋荒地進行植樹造林或種植經濟樹種;對城市擴張后的自然增加地進行復綠;在主要交通道路兩側種植護路林;在新開發耕地面積中,對部分土壤和水利條件稍差的地塊種植經濟林。低丘緩坡開發項目松陽組團項目已上報國土部門,總規劃面積436公頃,已下達試點規模指標為301公頃,并在2012年上報4個批次的低丘緩坡計劃指標,共計200公頃。在近期範圍內其占林地207.9278公頃,分8個項目上報,省林業廳已審批到位。項建、環評、水保、地災、礦壓、可研皆已審批到位。國土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加強國土資源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只有在細節的把握上加以保障,只有在開發的過程中加以保護,才能既有綠水青山又有金山銀山。回首過去,宋代狀元沈晦在游歷松陽時,發出了「惟此桃花源,四塞無他虞」的由衷赞叹。展望未來,勤勞智慧的松陽人,合理利用低丘緩坡,統籌優化,通過強有力的「雙向保障」,「建」「保」融合,保障了「田園松陽」的可持續發展,保障了「醉美茶鄉」的原滋原味。

  建設「田園松陽」妙用低丘緩坡

  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必須珍惜每一寸土地,設好准入門檻,讓生態工業「寸土生金」。低丘緩坡開發后的准入產業必須符合國家、浙江省、麗水市產業導向,禁止准入能耗水耗高、工藝落后、污染嚴重的企業。禁止建設「十五小」和「新五小」企業;重點准入的項目應是發展前景廣闊、有較高的技術含量、有利於節約資源和改善環境、有利於已有產業群提升和新產業群形成的項目。依託自然、地理、歷史、人文等方面獨特的資源稟賦,按照「做大總量、提升結構、優化布局、注重環保」的產業發展原則,大力發展生態型工業和現代服務業,形成具備地區優勢的產業發展格局。引導同類工業企業集聚發展,以利於工業區塊的生態環境建設和污染治理,堅持工業項目環保「三同時」制度,加強對重點污染源的監控,并裝設在線監測設施。大力發展生態工業,強化招商引資,整合資源集中發展特色產業。限制發展高能耗、高水耗以及對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的工業。禁止發展《浙江省工業污染項目(產品、工藝)禁止和限制發展目錄(第一批)》等文件中規定的禁止類和限制類產業項目。千年古縣,古韻悠悠;田園松陽,生機勃然。正是低丘緩坡的合理開發,使得原本迫近「紅線」的耕地得以保留,使得松古大地上深厚的農耕文化得以保存,使得山川秀麗的田園風光得以保護。「千年古縣,田園風光」是松陽人千載傳承的財富,「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是松陽人莊嚴的承諾。沒有耕保對不起后代,沒有發展對不起當代。得益於低丘緩坡的科學合理利用,如今的松陽縣生態工業蓬勃發展,「田園松陽」交相輝映,兩者相得益彰,合力推進了縣域經濟的轉型升級。

  國土資源部低丘緩坡開發試點項目

  松陽-余姚山海協作產業園

  松陽將利用低丘緩坡與余姚共建山海協作產業園,共建產業園位於松陽縣赤壽生態工業區塊,規劃總面積為14.64平方公里。產業園建設資金由松陽和余姚共同投資、共同開發建設。該區塊具有產業集聚、開發試點和山海協作等政策優勢。尤其是2013年,全省山海協作產業園建設工作現場會在松陽召開,對於松陽-余姚產業園的開發建設和后續發展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產業園綠地景觀概念規劃、縱二路橫三路街景規劃以及星級酒店修建性詳細規劃和龍溪公園規劃等編制已經完成。建設用地指標已經解決到位,供排水工程、道路工程、綠化工程和供電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初步建成。產業園依託松陽原有產業基礎,緊緊抓住周邊產業轉移趨勢,以新材料及其延伸制品、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和電動工具制造、新型精品木門為代表的泛家居制造等傳統產業為招商引資重點方向。來自余姚的小家電生產、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以及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科技、旅游開發等項目已達成了合作意向,充分體現了松陽和余姚山海協作、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劉深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