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磴口縣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紀實

2015-10-21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在校園嬉戲的孩子

  在“十個全覆蓋”工程擲地有聲的惠民強音中, 磴口全縣干部群眾與廣大農牧民用勤勞與汗水,在不到兩年的時間,為自己打造出一個個亮麗家園。

  昔日舊家園 如今換新顏

  走進磴口縣的壩楞新村,不了解的人總會懷疑自己是誤入了一個高檔住宅小區,整齊的規劃,錯落有致的設計,青瓦白墻,綠樹掩映街道兩旁,新居坐落庭院之中,干凈整潔后透著是農村特有的舒適悠閑,讓每一個來到這里的人都為之贊嘆。

  住進新村的俞海燕除了農忙之外,也像城里人一樣,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健康,村里的新農合衛生所就在自己家門口,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一方百姓,俞海燕說:“我一個禮拜量一次血壓,新農合聯網,在村里就可以辦理好多事情,現在看病真是方便又省事。”

  給農民帶來的不僅是醫療的方便,上學難問題更是為好多農村家庭騰出了勞動力。在渡口鎮城東村,每天下午五點,明德小學附屬幼兒園,接孩子的家長們總是絡繹不絕。村民李勝:“我把孩子送到這里挺放心的,學校環境也挺好,送到這里挺方便,離家近,好照顧,如果沒有學校,我還得陪著去城里上學,家里的地就沒人種了。”

  在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中,磴口縣將鄉村環境整治、綠化美化、精神文明創建與之相結合。環境整治上,把清垃圾、柴草、糞堆、路障,治臟亂差作為重點,在全縣嘎查村推行實施“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模式,使新村建設、環境治理與長效管理相結合,逐步實現城鄉環境同城管理。綠化美化上,全面規劃村莊美化綠化方案,引導農牧民在房前屋后栽植經濟林,打造了沿線綠化、村落美化的靚麗風景。精神文明創建上,積極創建文明鄉村,根據河套地區的風土人情,創新性的開展了“干凈人家、精巴媳婦”評選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一大批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村規民約在農村牧區廣為傳唱。

  家鄉變美  游子回歸

  <<<

  磴口縣地處河套源頭、烏蘭布和沙漠邊緣,依山雄渾伴河壯闊,居沙漠而蔥蘢毓秀,擁百湖而風姿綽約。全縣總面積4166.6平方公里,轄四鎮一蘇木五個國營農場,70個嘎查村、分場,302個自然村組,總人口12.8萬人,農牧民6.8萬人。“十個全覆蓋”工程實施一年多來,改造危舊房7729戶,解決了6200人的飲水安全問題,農村街巷硬化233公里,解決了154戶分散牧戶的的用電問題,安裝了4100“戶戶通”。改造了8所小學、新建2所幼兒園;新建18個嘎查村(分場)標準化衛生室,改造50個便民連鎖超市,改建配套41個嘎查村文化活動室,新建改造43個農牧民文化活動廣場。

  家鄉改變了,在外打拼的游子的擇業觀念也變了。今年,全縣已有20多位打工人員和大學畢業生選擇了回鄉創業,為建設美麗家園添磚加瓦。家住渡口鎮的蘇毅,現在就已是遠近聞名的創業能手,“自從十個全覆蓋以來,家鄉發展變化挺大,這幾年我在外面打拼,積累了一些經驗和資源,看到家鄉發展潛力大、前景好,我毫不猶豫的回到了家鄉發展。”

  受益的不僅蘇毅一個人或者一個村,在“十個全覆蓋”的大力建設推進中,依托工業園區、物流園區,新建改造壩楞新村、黃土檔村等一批新型產業村,當地農民變身產業工人,自主就業和持續增收能力大幅提升。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遺存,改造了城關村、烏蘭布和二分場等民俗文化村。通過修繕百年天主教堂、西北軍糧倉和兵團博物館,建設紅色旅游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帶動當地旅游文化、餐飲服務、商品零售業蒸蒸日上。

  干部接地氣  政府得民心

  <<<

  “十個全覆蓋”改變了農村牧區的面貌,也改變了干部的工作作風,他們深入一線幫群眾辦實事、解難事,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結合自治區“五級示范抓引領”和“萬名干部下基層”工作安排,磴口縣制定并推進“三級四定五包”工作責任制,即在縣、鎮、村三級,做到工作任務定點、定人、定目標、定時限,對聯系點包經濟社會發展、包重大項目、包任務落實、包信訪維穩、包扶貧救助。縣處級領導包聯1~2個行政村,蘇木鎮領導包聯3~4個自然村;各部門抽調1000多名干部駐村開展幫扶和包聯工作。黨政主要領導親力親為,縣、鎮、村三級聯動,層層壓實責任,切實做到了全縣上下思想統一、步調一致。

  干部下到基層,群眾記在心中。一年多的基層實踐讓干部的思想認識提高了、工作作風務實了、辦事效率提升了,鍛煉出一批勇于擔當、敢于負責,一心一意為百姓辦實事、辦好事的優秀干部。他們用自己的泥腿子、黑臉盤、真業績贏得了群眾的信任,也體會到“三嚴三實”的真正內涵。審計局局長彭義榮說:“干部辛苦一點沒有關系,最主要的是為群眾干點實事,為群眾留下點念想!”

  快樂鐘情于實干者,幸福多青睞勤快人。“十個全覆蓋”工程,讓廣大干部流了汗,更讓農牧民對黨和政府點了贊。補隆淖鎮黃土檔村村長顧全新說:“干部接地氣,農民真歡喜,現在干部與我們同吃同住同勞動,真是感覺好像一家人。”

  短短一年多的時間,磴口縣農村牧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牧民房敞亮、路通暢、水放心,活動有場所,購物家門前、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險的幸福生活已在全縣逐漸變成現實,農民直夸黨的政策好!

  產業支撐   各有千秋

  <<<

  “十個全覆蓋”不僅改變了農牧區的面貌,也促進了全縣旅游、文化和相關產業的良性發展,讓“牧家游”、“漁家樂”、“領著工資的農民”成了農牧民茶余飯后的新唱調。

  “百湖之鄉”的磴口風能、太陽能和水資源充足。名優特產華萊士瓜、圣牧高科有機奶、肉蓯蓉、黃河鯉魚等久負盛名。近年來全力打造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清潔能源輸出基地和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基地。規劃建設了3萬畝總裝機容量500兆瓦的太陽能光伏生態治理示范基地。納林湖等一批彰顯特色旅游景區也形成規模,這些產業已成為“十個全覆蓋”工程建設的強大支撐。

  同時,磴口縣把“十個全覆蓋”工程與資源優勢和特色產業有機結合,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建成了巴音寶力格牧民新村等民族旅游村,規劃建設納林小鎮、黃河漁村等生態旅游村,通過發展農家樂、牧家樂、漁家樂實現當地農牧民收入的大幅增長。堅持因地制宜,立足當地優勢產業,改建了隆盛合鎮協成村、新地村,渡口鎮新地村永勝村,補隆淖鎮河壕村、友誼村,農民通過發展蜜瓜產業、溫室種植、肉羊養殖和特色種植增收致富,為磴口人民繪就出一幅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幸福畫卷。

  兩年來的實踐,堅定了磴口縣實施“十個全覆蓋”的信心和決心,更找到了建設新農村的有效途徑。新家園承載新希望,磴口縣將繼續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不畏艱難,創新實干,把“十個全覆蓋”工程向所有自然村組延伸,100%完成“十個全覆蓋”三年建設任務,切實推動全縣農村牧區整體面貌新的飛躍,讓百湖之鄉魅力磴口在北疆草原上迸發勃勃生機,煥發出新的輝煌。

[责任编辑:罗强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