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財經觀察】聯儲局幣策「急轉彎」 全球金融穩定遭衝擊

【財經觀察】聯儲局幣策「急轉彎」 全球金融穩定遭衝擊

責任編輯:楊穎婕 2022-05-05 22:01:21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美國聯儲局當地時間4日宣布加息50個基點,創下聯儲局2000年以來單次加息最大幅度,體現出聯儲局收緊貨幣政策的緊迫性。

 分析人士認為,聯儲局前期行動遲緩,一定程度上導致美國面臨40年來最嚴重通脹局面。如今為遏制通脹風險,聯儲局不得不在加息、縮表上「快步走」。這一政策失序不僅導致美國經濟衰退風險上升,也造成負面外溢效應,衝擊全球金融市場並加劇新興市場壓力。

 行動遲緩致通脹失控

 美國通脹上升早有端倪。去年2月初,美國前財長薩默斯就撰文警告,美國大規模財政刺激政策可能引發「一代人未曾見過的通脹壓力」,美國需快速調整財政和貨幣政策以應對通脹風險。然而,拜登政府和聯儲局屢次用「通脹暫時論」來淡化風險。

 事實證明「通脹暫時論」是明顯誤判。聯儲局去年12月放棄通脹「暫時性」的表述,決定加快縮減資產購買規模。此後,包括聯儲局臨時主席鮑威爾在內的聯儲局官員承認通脹上升比預期幅度更大、持續時間更長,聯儲局政策重點也逐漸從促就業、穩經濟轉向抗通脹,但其政策調整已遠遠落後於通脹形勢。

 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赫夫鮑爾表示,聯儲局去年五六月份就應行動,卻向市場發出了錯誤信號,未及時遏制通脹,是巨大的「人為錯誤」。

 據CNBC報道,美國誤判通脹有多重原因:聯儲局系統經濟學家遍布政府部門,分析方式趨同;過度依賴傳統的經濟預測方式,已不適合當下形勢;推動巨額財政支出的政治壓力等。

 報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在早期討論中,白宮官員承認刺激計劃和基礎設施支出可能導致通脹,但選擇無視這種風險,因為這些政策「在政治上受歡迎」,也能進一步推動經濟復蘇。

 加速加息或致復蘇脫軌

 隨着通脹形勢持續惡化,聯儲局3月中旬開啟加息周期,其多名官員密集發聲,支持必要時採取激進加息策略以抑制通脹。

 在4日結束的貨幣政策會議上,聯儲局決策層一致同意加息50個基點,並計劃從6月1日起縮減規模近9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

 鮑威爾在會後記者會上說,未來幾次會議將討論進一步加息。當被問及加速收緊貨幣政策是否會導致衰退風險時,鮑威爾表示,美國家庭和企業財務狀況良好,勞動力市場強勁,經濟有望實現「軟着陸」,但也面臨挑戰。

 薩默斯指出,從過去幾十年的歷史經驗來看,在高通脹和低失業率的過熱狀態之後,美國經濟通常會很快出現衰退。

 赫夫鮑爾也認為,雖然美國經濟今年第二季度有望扭轉第一季度萎縮的局面,但第四季度或明年第一季度,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聯儲局前副主席弗格森也表示,預計美國經濟在2023年陷入衰退。

 新興市場或遭多重衝擊

 聯儲局轉向激進加息可能對新興市場產生多重溢出效應,增加全球金融穩定風險。

 芝加哥均富會計師事務所首席經濟學家斯旺克認為,每次聯儲局加息,發展中經濟體都面臨本幣貶值、通脹上行和償債壓力等挑戰。

 美國企業研究所經濟學家拉赫曼表示,隨着聯儲局進入緊縮周期,美元資產回報對投資者更具吸引力,資金將大規模從新興市場回流美國,並可能導致高負債的新興經濟體出現債務違約。

 IMF和世界銀行估計, 低收入國家中已有六成處於或即將陷入債務困境。世銀行長馬爾帕斯日前指出,各國面臨嚴重的融資壓力,預計債務危機今年將「繼續惡化」。IMF認為,主要央行在收緊貨幣政策時應清晰溝通,謹防給脆弱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帶來溢出性金融風險。

 IMF研究部門主管納巴爾表示,聯儲局加速收緊貨幣政策可能增加新興市場資本外流壓力,推高輸入型通脹,增加債務脆弱性,並擠壓其政策空間。

責任編輯:楊穎婕 【財經觀察】聯儲局幣策「急轉彎」 全球金融穩定遭衝擊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