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大漠流金:中國庫布其精準扶貧紀實》:庫布其傳奇的多重意義

《大漠流金:中國庫布其精準扶貧紀實》:庫布其傳奇的多重意義

責任編輯:高心雲 2022-07-25 14:38:14 來源:半月談

    白燁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

    在中國排名第七的大沙漠庫布其,由過去的風沙肆虐、沙逼人退的「死亡之海」,經過了數十年的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如今已變身為草長鶯飛、綠樹成蔭的沙漠綠洲。這種回黃轉綠的「蝶變」,絕對稱得上是令人驚嘆的人間傳奇。有關庫布其的改天換地、變禍為利的故事,我們從新聞和電視裏,文章和圖書裏,都有一定的了解,但以報告文學方式予以全面書寫和深度探悉的,似乎還不多見。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王占義、楊春風的《大漠流金:中國庫布其精準扶貧紀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21年5月版)的面世與傳播,就來得適逢其時,顯得十分重要。

    《大漠流金:中國庫布其精準扶貧紀實》如副題所示,是從精準扶貧的角度,反映庫布其沙區以治沙和綠化為抓手,實施精準扶貧的過程,決勝脫貧攻堅的成就的。但因為作品把現狀觀察與追憶往昔結合起來,富有相當的歷史縱深度,又在宏微相間的視野之下,挖掘和講述了大量的事跡與細節,這便使得它內容豐盈,負載厚重,遠遠超出了精準扶貧的單一層面,從而具有更為深廣的多重意義。

    《大漠流金:中國庫布其精準扶貧紀實》耐人尋味的描寫不少,可以說道的地方很多。就我的閱讀感受而言,至少在三個方面令人印象突出,並給人深刻啟迪。

    一,由生存與生態的密切關聯,揭示了生態文明的真諦所在。

    《大漠流金:中國庫布其精準扶貧紀實》在追溯庫布其的過往歷史時,簡要描述了荒漠化的由來及其帶給人們的諸多危害。但令人欣慰的是,事情終於有了轉機。在第一章的「拐點,1997」一節,作品講述了庫布其沙漠歷程上的「拐點」——穿沙公路的開建。而建設穿沙公路的起因,「在於拯救鹽海子」。作為唯一的產鹽基地和重要的稅收來源,「鹽海子」對於身處庫布其腹地的杭錦旗,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直接影響着它的生存與發展。於是,臨危受命擔任鹽場場長的王文彪下達的第一個「場長令」就是「種樹治沙,保衛鹽場」,下定決心修建如同生命線一般的「穿沙公路」。這之所以稱之「拐點」,是因為由修建穿沙公路開始,進而形成「將沙漠切開,化整為零,分而治之」的治沙方略,由此拉開庫布其治沙系統工程和生態全面治理的大幕。

    由保衛鹽場到被迫修路,再到植樹護路、全面綠化,作品如實勾勒出了庫布其治沙之路的大致脈絡,實際上也由此揭示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生存與生態直接關聯,生態與發展的密切關係。生態惡化,危及生存,生態優化,惠及發展。這實際上也是以令人信服的事實,生動地詮釋了習近平總書記的「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著名論斷。保生態就是保民生,求生態就是求生存,這是庫布其傳奇以其無可辯駁的事實,真真確確地告訴人們的深刻道理。

    二,以生態建設為中心,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

    《大漠流金:中國庫布其精準扶貧紀實》詳細敘述了庫布其沙區從劈沙修路到植樹造林的治沙防沙過程,更是不惜筆墨和以點帶面地寫出了庫布其沙區以生態建設為中心,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無縫銜接,由共同致富向全面發展的自然過渡的過程中,產生出的諸多創新性的作為、模式與經驗。在全力治沙與大力綠化的過程中,庫布其沙區逐漸發生了許多新的變化。「在傳統的農民、牧民之外,又出現了至少7種新穎的身份,即技術工人、養殖戶、種植戶、民工聯隊隊長、旅遊接待戶、餐飲服務戶、小老闆」。而這7種身份所代表的的不同的群體,所從事的不同業態,正是庫布其沙區切實發生新異變化的重要標誌,走向共同發展生動寫照。

    圍繞着生態建設的總主題,庫布其人以不斷出新的創意和不懈追求的努力,創造出了「微創植樹法」,創建了民間的防沙治沙協會,億利集團更是以生態修復、生態工業、生態光能、生態牧業、生態健康、生態旅遊六大產業形態,主導了庫布其沙區整體狀態的不斷改顏換貌,使昔日令人生畏的荒涼大漠,日漸成為今日的令人羨慕的「經濟綠洲」。這些連環性的舉措的不斷整合與延伸發展,使得庫布其沙區,沒有停歇地從精準扶貧和脫貧攻堅的層面,大踏步走向「沙漠經濟的創新與發展」的更高境界。

    三,家國情懷的典型體現,民族復興的最新故事。

    閱讀《大漠流金:中國庫布其精準扶貧紀實》,經常讓人眼前一亮,心裏一動的,是一些治沙先行者和帶頭人由質樸言語中所顯露出來的執着追求與家鄉情結。作品中寫到跟隨王文彪種樹多年的韓美飛說起過往經歷,無論是說到草,還是說到樹,都是「我的草兒」,「我的樹」,一切既自然而然,又理所當然。作為主體的「我」,在這裏已經與客體的「草」和「樹」融為了一體,不可分離。還有,因為「狠窮」和要強,一直隨着億利集團種樹的蒙古族婦女敖特更花,除了在當地種樹,還多次去往新疆、西藏等地傳授種樹技術,她說當她望到「沙漠裏呈現出一片綠的時候,她就會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面」。持守初心,一往情深,這就是種樹帶頭人的特有情懷。正如作品裏所說的那樣,這些眾多的帶頭人,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大漠之子」,有一個潛在的共性叫「家鄉情懷」。這是他們把一切都傾注於庫布其的治沙與植樹的根本緣由所在。

    最能體現這種小中見大的情懷的,當然還是億利集團的創始人王文彪。生在庫布其,長在庫布其的王文彪,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庫布其的治沙事業,都在於他有一個博大的情懷與高遠的境界。他曾多次向人們表白:「或許我們這一代可以先行逃離,但我們的子孫後代怎麼辦?父老鄉親賴以生存的家鄉怎麼辦?我們別無選擇,只能義無反顧,只能大義擔當。」

    這段肺腑之言,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可以說,為了家鄉,造福鄉民,既是王文彪他們堅持治沙的出發點,又是他們矢志不渝的立足點。這樣的情懷與擔當,既令人欽敬和紉佩,更給人以啟迪和激勵。

    還值得首肯和稱道的,是作品選用和配發了大量的插圖與照片,這裏有歷史的影像,又有現實的景象,昔日的荒蕪淒涼與今日的綠葉成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既以圖像的方式構成了另一種敘述,也使整個作品顯得圖文並茂,讀來賞心悅目。寫作者與出版者的用心用意和精品意識,也與此昭然可見。

責任編輯:高心雲 《大漠流金:中國庫布其精準扶貧紀實》:庫布其傳奇的多重意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